郭靜哲,符層利,李 丹,陳 甜
(咸陽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陜西咸陽 712000)
脫氫乙酸屬于一種新型的化學(xué)防腐劑,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在食品中主要起防腐、保鮮的作用,對食品中易產(chǎn)生有害毒素的菌群有著較強的抑制作用。市場中大多數(shù)食品都會添加一定量的脫氫乙酸以達到延長保質(zhì)期的目的。由于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性,我國將其列入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中[1]。
加標實驗是指在測定樣品時,在平行樣品中加入一定量已知濃度的標準物質(zhì)進行測定。將其測定結(jié)果扣除樣品的測定值,通過計算得到加入標準物質(zhì)的回收率。加標回收實驗是化學(xué)分析中常用的實驗方法,是方法驗證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也是實驗室內(nèi)經(jīng)常用以自控的一種質(zhì)量控制技術(shù)[2]。本文用氣相色譜法對脫氫乙酸兩種前處理方法的加標試驗進行了研究,對保證實驗的質(zhì)量,提高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 意義[3]。
預(yù)包裝白醋;試驗所用試劑乙酸乙酯為色譜純;鹽酸為優(yōu)級純;水為符合國標要求的一級水;脫氫乙酸標準品(純度≥99.8%,CAS:520-45-6)。
氣相色譜儀(島津,配FID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電子分析天平(梅特勒ME204);渦旋混合器(IKA VXR B S025);高速離心機(湘儀)。
(1)儲備液制備。準確稱取脫氫乙酸標準品0.25 g置于1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乙酸乙酯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搖勻,此儲備液濃度為25.0 mg/mL。
(2)中間液制備。將上述儲備液依次稀釋為5 mg/mL、1 000 μg/mL、500 μg/mL、100 μg/mL中間液。
(3)工作液制備。精確吸取1 000 μg/mL中間液0.02 mL、 0.05 mL、0.10 mL、0.20 mL、0.50 mL、1.00 mL和1.50 mL 于7個1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乙酸乙酯稀釋并定容至刻度,其濃度依次為2 μg/mL、5 μg/mL、10 μg/mL、 20 μg/mL、50 μg/mL、100 μg/mL和150 μg/mL。
1.4.1 方法1
稱取白醋5 g,置于50 mL離心管中,加10 mL水振搖1 min,加1 mL鹽酸溶液(V∶V,1∶1)酸化后,準確加入 5.0 mL乙酸乙酯,振搖提取2 min,4 000 r/min離心5 min, 取乙酸乙酯層過0.22 μm有機濾膜于1.5 mL進樣小瓶中,進氣相色譜儀分析測定,同時進行3水平6平行加標試驗。
1.4.2 方法2
稱取白醋5 g,置于50 mL離心管中,加入25 mL水,渦旋混勻,超聲20 min,4 000 r/min離心5 min,取10 mL上清液于另一離心管中,加入1 mL鹽酸溶液(V∶V,1∶1)酸化后,準確加入5.0 mL乙酸乙酯,振搖提取2 min, 4 000 r/min離心5 min,取乙酸乙酯層過0.22 μm有機濾膜于1.5 mL進樣小瓶中,進氣相色譜儀分析測定,同時進行3水平6平行加標試驗。
進樣口:SPL溫度240 ℃分流1 min;檢測器:FID,溫度280 ℃;色譜柱:SH-Rtx-l 30 m×0.32 mm×0.25 μm;升溫程序:初溫130 ℃,以10 ℃/min升至200 ℃,以 20 ℃/min升至240 ℃,保持2 min;進樣量:1 μL。
向白醋中分別加入0.01 g/kg、0.05 g/kg、0.10 g/kg這3個不同濃度水平的標準溶液,按1.4方法進行處理和分析,各濃度水平分別進行6次平行試驗,分別計算各試樣的回收率和相對標準偏差。由表1可知,方法1回收率范圍在100.5%~105.3%,方法2回收率范圍在75.6%~89.1%。方法2的回收率普遍低于方法1。原因是乙酸乙酯在水溶液中溶解度較低,方法2中,加入的以乙酸乙酯為溶劑的標準物質(zhì)未全部溶解于樣品水溶液中,故造成回收率偏低。
當加入的標準物質(zhì)是有機溶劑且在提取試劑中溶解度較低時,若加標量過多,則會使加入的標準物質(zhì)不易被提取出來,引起分析組分的損失,故而對加標回收率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