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勤 (沐川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伴隨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近年來老年癡呆的發(fā)病率也在不斷上升,成為了威脅老年人健康的一大重要疾病因素。從醫(yī)學角度來說,老年癡呆又被稱為阿爾茨海默病,主要是指由于神經退行性病變、外傷、感染、腦血管病變、腫瘤、營養(yǎng)代謝障礙等多種因素引發(fā)的一種疾病,其典型表現主要為認知功能缺損,在這一功能障礙下會導致病人的行為也逐漸出現異常,最終導致病人的社會功能、生活功能都嚴重下降,乃至喪失。
因而對于老年癡呆病人而言,予以有效的護理照護十分關鍵。一般來說對于老年癡呆病癥嚴重的病人需要24h有人陪伴,即便是病癥輕者在病人的活動期間也需要加強看護。同時還需要囑咐病人不要單獨外出,避免迷路走失;家屬最好將病人的姓名、年齡、家庭住址、所患疾病、聯系電話等信息整理在安全卡上,以防意外出現。除此之外,在老年癡呆患者的日產生活中也需要家屬耐心照顧,精心護理,從而更好地照顧患者,延緩病情的發(fā)展。那么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對患有老年癡呆的患者進行照顧與護理呢?下面就跟隨筆者一起通過文章內容來了解一下吧。
在老年癡呆病人的護理中,一般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對于老年癡呆患者而言,在其出現生理上的問題以后,受到疾病的影響,常會導致老人出現焦慮、恐懼等負面心理情緒,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消極厭世情緒;因而就需要家屬在護理中多注重與老人的溝通,多予以其心理上的關懷與呵護,從而使病人能夠積極應對疾病與治療。具體來說,在日常護理中首先可采取語言溝通法,通過有效的溝通轉變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不良認知,并建立與病人之間的安全感與信任感,尋找能夠引起病人興趣的話題,從而調動他們的思維,使其主動參與到談話中來。在與病人溝通時也需要耐心傾聽,避免使用刺激性語言,要充分尊重病人,以恰當的肢體語言加以安慰。其次還可以采取親情防治法,在護理中需用心關愛病人,不嫌棄、多陪伴,并增加親屬、晚輩、朋友間的探視、交流,予以病人足夠的心理支持。
對老年癡呆病人而言,合理的飲食也十分重要。在其日常飲食中需盡量選擇營養(yǎng)豐富、清淡怡口、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以及一些魚、蝦、大豆等能夠營養(yǎng)腦細胞的食物;要避免食用過于堅硬的食物,或大口、快速進食,避免出現嗆咳、阻塞氣管等情況。此外,在病人飲食期間也需要有人在旁陪同,這期間最好讓病人自己動手飲食,若病人無法自己動手,則要緩慢喂食,避免嗆咳。
在老年癡呆患者的日常護理中,首先可以結合病人的具體病情,適當讓他們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從而使其頭腦中能夠建立新的條件反射,維持各種功能;其次需確保病人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既降低發(fā)生感染的概率;再次要為病人提供安全舒適的環(huán)境,避免出現跌倒、墜床等事件,對于長期臥床者還要定時協助病人翻身、拍背,預防褥瘡;最后,要為病人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huán)境,睡前要避免暴飲暴食,可使用溫水洗腳,增進睡眠質量。此外,在生活護理中,還可以陪同病人進行適當的鍛煉,例如曬太陽、散步、做游戲等都是比較理想的鍛煉方式,但需要注意運動量要循序漸進,避免過于勞累。
維生素D一般會在太陽光照下的皮膚中產生,在魚油、蛋類等食物中也比較豐富。對于人體來說,適量攝入維生素D有助于保持骨骼和肌肉健康,對于大腦功能而言也具有關鍵作用。有研究顯示,維生素D水平過低會導致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經變性病等疾病的發(fā)生風險大大增加。因而針對老年癡呆病人來說,在其護理期間適當補充維生素D也是十分必要的。
針對老年癡呆病人而言,在其病情的發(fā)展中,記憶能力的缺失、認知能力的下降是所有病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而一旦其認知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病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極大降低病人的生存質量與生活質量。所以在老年癡呆病人的日常護理中,就需要作為家人的我們多給予病人一些關愛和鼓勵,通過與病人建立起信賴關系,鼓勵他們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可以結合病人的喜好,讓他們做一些澆花、遞東西、寫字等簡單的事情,從而在其頭腦中建立起新的條件反射,促進各種功能的維持,延緩疾病對病人各項身體功能的侵蝕。同時,為了進一步延緩記憶功能喪失的進程,在日常生活中還需要帶領病人多進行記憶強化訓練,從而刺激病人加強記憶,例如可以讓病人說出自己的姓名、住址,或者親人朋友的一些基礎信息等等。另外,在護理中還可以借助看電視、看報紙、聽音樂、讀雜志的機會,予以病人視聽方面的外界刺激;并經常有意識地讓病人對某些事情進行回憶或是判斷,從而鍛煉病人的大腦思維活動能力,達到延緩病情發(fā)展速度的目的。
總的來說,護理老年癡呆病人本身就是一項需要我們付出足夠的耐心與愛心的長久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護理中,充分將患病老人當成“小孩”照顧,并通過心理呵護與生活照顧,科學延緩患病老人病情的發(fā)展速度,從而促進患病老人生活質量與幸福感的提升,讓每一位老人都能夠快樂、幸福地度過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