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一然,王 嵐,楊橋扎,自海濤
(大理農林職業(yè)技術學院 云南,大理 671003)
黃皮火龍果[S.megalanthus(K.schumann ex Vaupel)Ralf Bauer]為蛇鞭柱屬和量天尺屬自然雜交產生的四倍體植株,同時具備蛇鞭柱屬和量天尺屬的部分表型特征,大多數專家更傾向為量天尺屬[1]。作為潛力巨大的新興水果,黃皮火龍果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和極高的經濟價值。目前黃皮火龍果的種苗資源相對稀缺,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它的推廣,市場上的黃皮火龍果大多是由外國研究人員通過屬尖雜交獲得的,我國通過雜交育種成功獲得了黃皮白肉火龍果“紅仙蜜果1 號”[2]。目前關于黃皮火龍果繁殖方式的報道還比較少,本文通過論述其品種特點,探討其繁殖方法,以期為加快黃皮火龍果的良種繁育與科學推廣奠定基礎。
比較流行的黃皮火龍果按果實表面有無刺而分為兩類。無刺的品種通常被稱為黃龍火龍果,原產地為以色列,花期與果期與普通的火龍果品種出入不大,果實橢圓形或扁圓球形,鱗片寬且長,未成熟時全果為綠色,成熟時外表呈金黃色,鱗片下端褪綠變黃而尖端尚為綠色,極具觀賞性,個頭較大,平均每個果實重量在400g 左右;果肉呈白色,相比普通火龍果綿軟的果肉,其肉質口感脆嫩,果香濃郁,可溶性固形物16%左右;且具有較好的抗病性和抗干旱、耐寒性,在0℃左右的環(huán)境下也能正常生長;果實耐貯藏,適合長途運輸。另一種黃皮火龍果果實表面帶刺,由于外皮帶有酷似神話中龍的鱗片,被稱作麒麟果,它外表如貴族一般的“金色外衣”加上其絲滑軟糯的口感,又被稱為燕窩果[3]。燕窩果花期6~10月,果實為橢圓形,未熟果為綠色,果皮厚且長有尖刺,成熟后果皮為橙黃色,尖刺隨著成熟會脫落。原產地為哥倫比亞與厄瓜多爾,燕窩果成熟時間較長,但其單果重量更高,可達500g 左右,種子大而少,果肉半透明細膩,籽外包裹著一層膠質,增加了它的口感,果實甜度可達18以上,含有維C和膳食纖維及鐵元素,少量的植物性蛋白及花青素,可溶性固形物16% ~20% ,可食部分占總量的70%左右[4-5]。同時也具備耐寒、耐旱的優(yōu)良特性。兩種黃皮火龍果都要比一般的火龍果具有更高的商品價值,且更耐高溫,但根系較普通品種弱[6],需要更精細的土水肥管理。
關于火龍果繁殖方式的研究已經取得很大進展,不管是實生播種繁殖還是扦插、嫁接、組織培養(yǎng)等無性繁殖的技術手段,都能普遍適用于大多數品種的繁殖栽培[7]。為了防止品種退化,縮短育苗與結果周期,目前生產上常采用扦插和嫁接育苗[8]。黃皮火龍果近年來才剛被引進,還沒有比較完善的栽培體系,因此產量不高,這也是其未形成規(guī)?;N植和難以推廣的原因。黃皮火龍果的根系不發(fā)達,繁殖方法的研究方向主要以嫁接為主,近年來許多學者對火龍果的嫁接繁殖方法進行了更新優(yōu)化。戴俊[9]以紅皮白肉火龍果、三角柱、仙人掌為砧木,三個不同品種的火龍果為接穗,采用靠接、平接、楔接三種方法進行試驗,結果表明最合適的嫁接方法為楔接法,嫁接成活率可達57%,最適合做砧木的材料為三角柱。在對黃皮火龍果嫁接研究時,應該多選擇不同類型的砧木進行試驗,充分考慮砧木的性狀,篩選親和性、抗逆性較好且嫁接成本較低的砧木,比如選擇三角柱作砧木,三角柱的莖為三棱,與黃皮火龍果的莖段相似,二者嫁接有利于切口閉合,提高成活率,且三角柱較其他砧木更廉價,可以有效節(jié)約成本。李家強[10]等人以火龍果上比較飽滿的刺座芽作為接穗,以抗逆性好且莖段粗壯的“莞華白”火龍果作為砧木,采用芽接法,將接穗插入砧木缺口,成活率能保持在95%以上,且一條莖蔓可嫁接多個刺座芽。采用芽接法嫁接,可以短時間內利用珍貴有限的莖段擴繁大量嫁接苗,是比較適合黃皮火龍果嫁接的方法。
近年來,組織培養(yǎng)技術在火龍果繁殖方面也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實現了許多品種組培體系的建立與優(yōu)化[11-15]。關于黃皮火龍果組織培養(yǎng)的報道較少,李羽佳等[16]接種黃皮火龍果的種子,采用無菌萌發(fā)的方式獲得嫩芽,再以萌發(fā)芽為外植體進行增殖擴繁試驗,獲得了較健康的生根苗,且增殖系數達4.6,建立了比較高效的組培體系。程志號等[17]以麒麟果實生苗萌發(fā)的莖段為外植體,研究了外植體不同的切割方法和接種方法對刺座芽萌發(fā)的影響,篩選了刺座芽誘導及生根培養(yǎng)基,結果表明:最適合的外植體切割方法為縱切,最適合誘導刺座芽的培養(yǎng)基為MS+3 mg/L 6-BA+0.2 mg/L IBA,生根率最高的配方為1/2MS+0.1 mg/L NAA,生根率90%以上。以上兩份研究報道中獲得的組培苗來源均是實生苗,可能存在性狀分離的問題,后續(xù)研究中可以從性狀優(yōu)良的嫁接苗上采取莖段為外植體進行組培研究,以保持原品種的優(yōu)良特性。
黃皮火龍果因生根慢且莖段容易腐爛的原因,不建議采用扦插繁殖,嫁接和組培是解決黃皮火龍果種苗稀缺的理想途徑。目前研究人員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加強種苗繁育工作,探索高效的繁殖方法,解決因苗木稀缺而帶來的單株售價高、試驗樣本少等問題,要篩選出親和性好、根系發(fā)達、抗逆性好的砧木,同時又保證較高的成活率,優(yōu)化黃皮火龍果嫁接方法,另外建立和完善高效穩(wěn)定的黃皮火龍果離體快繁殖體系,從而加快推廣黃皮火龍果的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