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錚
(遵義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0)
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各種移動終端和電子設備被廣泛地應用在了各個領域當中,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信息獲取越來越方便,成本投入不斷降低。但這也對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造成了一定的沖擊,而高校作為國家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場所,必須要將育人重擔承擔起來。通過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服務,并對其進行科學的引導,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質人才。
1.能夠使學生管理效率得到相應的提升
對于高校學生管理而言,其管理效率往往會受到信息傳達效率的影響,在傳統(tǒng)形式的學生管理工作中,信息主要是以層級方式進行傳達的,信息多在個體間傳達,這對信息的傳達范圍產(chǎn)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而信息時代的來臨,信息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也為學生管理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網(wǎng)絡平臺,教師能夠對信息進行實時的發(fā)布,學生也可以及時接收到相應的信息,有效降低了學生管理工作的時間成本。而且在網(wǎng)絡平臺當中,能夠實現(xiàn)點對面的傳達,這使得信息傳達幅度得到了有效的開拓。此外,學生也可以利用網(wǎng)絡平臺與教師進行及時的溝通和交流,使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這些改變都為學生管理效率的提升提供了相應的支持。
2.能夠對學生管理結構進行優(yōu)化
科學的管理結構是確保管理效果的關鍵,傳統(tǒng)形式的學生管理工作多為金字塔結構,主要是由班主任作為負責人,班委會進行傳達,學生負責接收。但這種結構也讓信息傳達路徑變得相對較長,而信息傳達路徑過長非常容易出現(xiàn)信息失真的情況,并且會影響學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另外,在金字塔結構中,師生間往往沒有太多的機會進行溝通交流,教師無法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及時的了解,影響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針對性,而且?guī)熒g存在較大的距離,也會讓學生對管理工作產(chǎn)生排斥心理,影響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1]。
3.能夠強化學生自我管理
在傳統(tǒng)的學生管理工作中,主要是由班主任進行管理的,學生對于管理工作的參與則存在條件不足的情況,這也導致學生對于相關工作缺乏積極性。而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信息傳達不暢,導致學生的管理訴求無法進行有效地傳達。而應用信息技術則為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為學生管理訴求的有效傳達提供了支持。學生可以利用網(wǎng)絡對自身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有效地傳達,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管理工作的自覺性,在這種情況下,能夠使學生的責任意識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第一,大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價值體系形成的重要時期,而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學生接觸的文化越來越多元,在多元文化影響下,部分學生的價值體系也會發(fā)生相應的改變,這也導致這些學生出現(xiàn)了盲目追求個性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管理的難度。
第二,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都是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的,而網(wǎng)絡通過信息、動畫、圖像以及文字則為人們構建了一個虛擬的空間,但這個虛擬空間具備較強的匿名性和虛擬性,這也導致其中往往會有一些負面內容存在,而且這種虛擬空間本身具有無秩序性。無秩序性導致各種元素交織在一起,使得網(wǎng)絡空間獲得了更高的刺激性和趣味性,這會對人們的感官造成一定的刺激,而這恰恰是青年群體較為感興趣的,容易使學生過度沉迷與虛擬空間,而忽視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發(fā)展。
第三,個性化和自由主義提升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目前,高校當中的學生管理對象多為95后、00后,這些學生的成長過程較為契合信息化的過程,同時也讓高校學生更加偏向于個性化追求。另外,部分學生受到網(wǎng)絡多元文化的影響,對于自由以及個性的理解存在偏差,導致另類成了學生追求的主要方向。而高校中的學生管理工作是為了對學生的秩序意識進行培養(yǎng),并保證學生生活及學習活動的有序開展,這也導致學生管理工作較為嚴格,而這與學生追求個性的理念產(chǎn)生了沖突,影響了相關工作的有效開展[2]。
高校輔導員及教師在落實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來開展相關工作,要想學生之所想,努力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為其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支持。一方面,要對學生自身的言行特征進行積極的了解和掌握,準確把握學生在思想上的動向,并利用科學發(fā)展觀以及相關規(guī)章制度對學生進行引導和約束,使其言行舉止能夠更加規(guī)范,能夠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相關要求。另一方面,在落實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高校還要對學生自身的實際需求保持重視,要通過專項治理、政策扶持以及教育引導等方法,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相關問題,從而為學生的平穩(wěn)發(fā)展提供支持[3]。
第一,以班級為單位對相關信息管理平臺進行構建。對信息技術進行應用能夠使信息獲得更高的傳達效率,進而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當前階段,電腦以及手機等現(xiàn)代電子設備的應用非常廣泛,而且學生能夠對這些設備以及相關軟件進行熟練的操作,包括QQ、微信、微博等等,而這也為相關平臺的構建與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持。因此,學生管理人員可以以此為基礎,將班級作為最小單位進行班級管理平臺的構建,利用該平臺,教師能夠對各項信息進行有效的發(fā)布,并與學生多加交流,獲取學生的反饋信息,有效提升師生交流的時效性。
除此之外,輔導員及教師可以利用該平臺,對各種具備正能量的資源進行上傳,從而對學生的價值觀念進行積極的引導,同時也可以對學生進行組織,和學生一起在信息平臺當中進行多元討論。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學生較為關注的國家政事或者是熱門新聞與學生進行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的發(fā)言,并探討學生管理工作的不足之處以及發(fā)展方向。在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的情況下,通過及時的引導和介入,強化學生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及有效性。
第二,要構建扁平化的組織架構。利用扁平化組織能夠將學生參與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并且可以將中間組織弱化,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相比于傳統(tǒng)的塔型管理模式,應用信息技術能夠弱化班委會的作用,使輔導員或班主任能夠直接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與此同時,利用扁平化的組織架構還能簡化信息傳播層級,更加符合信息化發(fā)展的要求,因此,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加強扁平化建設,不僅是信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提高學生管理效果的重要途徑[4]。
第一,對高校學生加強精細化管理。在傳統(tǒng)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主要是以群體作為管理單位的,但這種管理方式會導致“集體無意識”,但這種將群體作為單位的管理方式,會導致個體的需求被忽視,甚至會出現(xiàn)群體取代個體的情況,導致個體出現(xiàn)消極應對群體管理的狀況。而在信息時代當中,對信息技術加強應用,能夠產(chǎn)生更多的智能化管理手段,教師能夠更為便捷了解學生需求,通過與學生溝通交流,關注學生動態(tài)即可全面掌握學生發(fā)展過程中的具體需求,并且可以在此基礎上,針對學生建立具有個性化的發(fā)展規(guī)劃,以此來實現(xiàn)精細化管理的目標。
另外,輔導員及教師應該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因此,在落實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既要明確群體教育的優(yōu)點,也要明確學生差異化、個性化發(fā)展的重要性??梢越柚畔⒓夹g對學生電子檔案進行建設,并利用智能化技術針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測評,結合測評結果設計管理規(guī)劃,以此來提高學生管理的質量。
第二,對學生管理人員的信息化素養(yǎng)進行提升。雖然學生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對象,但高校也要認識到,輔導員及教師才是實現(xiàn)高校學生有效管理的關鍵。輔導員及教師的綜合素質將會對學生管理工作的效果造成直接的影響。因此,還需要高校做好學生管理團隊的建設工作。
首先,要對青年教師進行積極的引入,青年教師普遍具有較強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而且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強,其更愿意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來進行學生管理工作的創(chuàng)新,因此,青年教師的引入也是推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關鍵所在。其次,要對現(xiàn)有教師加強培訓,當前階段,科技飛速發(fā)展,如果教師的觀念和方法較為陳舊,必然會影響學生管理工作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因此,高校應該對其加強培訓,利用常態(tài)化的培訓措施,不斷提升教師的管理能力,使其能夠應用更為科學、有效的方法落實相關管理工作[5]。
綜上所述,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進行不斷地強化與創(chuàng)新,能夠使高校的學生管理質量和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這對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因此,高校一定要對該項工作保持高度的重視,要結合時代發(fā)展情況以及自身學生管理實際,對各種強化措施進行合理的應用,從而為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