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燕
(貴州省興仁市民族中學,貴州 興仁 562300)
作為一種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合作學習已經成為影響當代教育中較大的教學方式之一,通過合作學習,還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通過合作學習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優(yōu)秀品質,有利于提高學生進入社會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從世界范圍來看,合作學習已經是一種比較成熟和廣泛的學習方法,目前在世界很多國家已經在如火如荼地開展這種實踐教學活動。在我國,合作學習是一種互動學習方式,其基本單位是學生小組,每個學習小組有各自的學習任務,并且小組成員之間通過相互合作和學習來完成教學工作。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小組是主體,教師發(fā)揮了調節(jié)和指導的作用,二者之間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教學目標。
在高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由于不同的學生在其自身的理解水平、學習能力與個性方面存在不同,因此,學生生物學習的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所以,在教學目標的設置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在掌握不同學生生物學習能力和學習程度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設置學習目標,使學習目標與學生的實際能力相符,既不過高也不過低,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
合作學習開展的基礎就是對學生進行合理科學的分組,在分組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性格、能力等方面進行熟悉,以便對分組的科學合理性給予盡可能的保證。要本著“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以便能保證組內有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既要著眼于培養(yǎng)組內之間的共同進步和合作意識,又有利于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
完成合作學習的必要步驟就是對合作學習的效果進行積極的評價,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及時評價和總結合作學習有利于不斷完善和提高學生總結和反思的能力,同時對學生進行綜合性和客觀的評價,使學生體會到自身的付出得到肯定和鼓勵,從而鼓勵成績較差學生的進步。
成員的任務分配要合理。在進行合作教學時,最應該注意的問題是充分調動組內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共同完成制定的學習任務和工作內容,以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分配任務的時候可以根據小組內成員的差異來分,以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去,從而為每一位學生提供成長的機會。
人在潛意識中就有一種歸屬感的需要,也就是說我們的生活都離不開集體與團隊。因此說,學生無論是在現在的學習生活中還是在將來的工作中都離不開集體與團隊。而我們在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融入合作教學,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學生在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可以增強與他人合作的能力與自身的協(xié)調能力,樹立學生的全局觀念,在生物課合作小組學習過程中,學習與他人如何進行有效溝通,培養(yǎng)與他人的交流與溝通技巧,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綜合素質。
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融入合作學習,就是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把學生放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位置,教師起到主導作用,把學習和探究的權利交給學生,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思考和探究,合作小組內部成員在相互合作和摸索中探討生物學的知識和理論。在合作教學模式過程中,學生通過合作進行學習,成績教好的學生帶動成績較差的學生,以此促進學生整體生物學習水平的提高。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對于部分簡單的題目,學生自己解決即可,對于較難的題目,學生可以通過相互合作來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習信息還可以得到交流和傳播。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運用合作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在生物學習的過程中,相互分享自身的學習經驗和心得體會,實現組內成員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溝通,減少學生對高中生物的畏難和排斥心理,激發(fā)學生學習高中生物的興趣和熱情;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實現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實現在學習中競爭、在競爭中學習的良好氛圍;最后通過進行高中生物教學的合作學習,還可以創(chuàng)造新型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之間的溝通表達能力。
總之,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合作教學的模式正在顯示出其優(yōu)勢。作為高中生物教學新的嘗試和挑戰(zhàn),合作教學是對傳統(tǒng)高中生物教學的發(fā)展和完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有利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實現生物教學理論和的有效結合。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恰當地運用小組合作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能夠讓學生的生物合作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還能夠讓班內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提升自身的生物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