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超, 關敬樹*, 姚成增, 李曉惠, 周 云, 繆志靜, 高山鐘, 陳 佳,陸 偉, 李 悅
(1.上海市寶山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心內科,上海 201999;2.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心內科,上海 200021)
冠心病是目前世界范圍內危害最大的心臟病,也是目前我國成人心臟病住院及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其發(fā)病率、死亡率呈上升趨勢,醫(yī)療費用迅速增加,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1-2]。盡管在冠心病的藥物、血運重建上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確切療效,高?;颊呱媛实玫教岣撸浒Y狀控制率及長期生存率并不令人滿意,生活質量低下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中醫(yī)藥可進一步改善心肌缺血,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其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在冠心病治療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本研究考察心痛寧顆粒聯合常規(guī)治療對氣虛痰瘀型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其生活質量、左室射血分數(LVEF)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就診于寶山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的100例氣虛痰瘀型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通過SPSS 26.0軟件產生1~100隨機分組序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其中5例(對照組3例,觀察組2例)因入組后未接受藥物治療,而且無任何隨訪數據,故予以剔除,最終完成隨訪95例(對照組47例,觀察組48例)。2組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冠心病病程、心絞痛分級、心絞痛分度、PCI/CABG史、合并癥及藥物治療史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具體見表1。研究經寶山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編號2019-cs-03)。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診斷標準
1.2.1 穩(wěn)定性心絞痛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2018年制定的《穩(wěn)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3],其嚴重程度分級標準參照加拿大心血管病學分會(CCS)相關要求[4]。
1.2.2 胸痹、氣虛痰瘀證診斷及心絞痛癥狀分度參照《中藥、天然藥物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和《基于臨床流行病學調查的冠心病心絞痛中醫(yī)證候診斷建議》[7],氣虛痰瘀證主癥胸痛、胸悶,次癥心悸氣短、神倦乏力、口唇紫暗、身體困重,舌暗淡或伴瘀點、瘀斑,舌下絡脈瘀滯,苔膩,脈滑,具有胸痛、胸悶主癥之一,次癥具有2項及舌脈支持,通過3位中醫(yī)主治醫(yī)師共同評判,判定為氣虛痰瘀證。
1.3 納入標準 (1)年齡30~80歲;(2)符合“1.2”項下診斷標準;(3)患者對研究內容知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1)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發(fā)病1個月內)、其他心臟疾病、重度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癥候群、甲亢、頸椎病、胃及食管返流等所致胸痛;(2)CCS心絞痛嚴重程度分級為Ⅳ級;(3)合并重度高血壓、重度心肺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4)合并肝、腎、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及精神??;(5)最近1個月內參加過其他干預性臨床試驗或正在進行其他中醫(yī)藥治療;(6)妊娠或哺乳期婦女;(7)過敏體質,或對多種藥物過敏。
1.5 剔除標準 (1)不配合隨機入組,隨機化后未接受治療;(2)違反納入/排除病例標準;(3)未按規(guī)定用藥而影響藥物療效判斷;(4)資料不全而影響療效和安全性判斷。
1.6 治療手段 按照我國2018年發(fā)布的《穩(wěn)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包括腸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類、β受體阻滯劑、ACEI等藥物,以及符合治療標準的血運重建;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心痛寧免煎顆粒劑,購自江陰天江藥業(yè)有限公司(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確定的配方顆粒劑生產企業(yè)),組方藥材黃芪、丹參、蔻仁、半夏、降香、三七等,沖泡200 mL后分2次服用。2組療程均為12周,每4周隨訪1次。
1.7 療效評價
1.7.1 主要療效指標及判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制定,包括心絞痛療效、心絞痛癥狀評分、硝酸甘油減停率,記錄心絞痛發(fā)作程度、發(fā)作頻率、持續(xù)時間、硝酸甘油用量,其中心絞痛療效、硝酸甘油減停率于治療第0、12周各評定1次,心絞痛癥狀評分于治療第0、4、8、12周各評定1次(輕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判定標準為①心絞痛療效,顯效為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為疼痛發(fā)作次數、程度、持續(xù)時間明顯減輕,無效為癥狀基本與治療前相同,加重為疼痛發(fā)作次數、程度、持續(xù)時間有所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硝酸甘油減停率,停藥為治療后完全不用含服硝酸甘油;減量為治療后較治療前每天硝酸甘油用量減少50%以上,不變?yōu)橹委熀筝^治療前每天硝酸甘油用量減少不足50%或增加,硝酸甘油減停率=[(停藥例數+減量例數)/總例數]×100%。
1.7.2 次要療效指標及判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制定,①中醫(yī)證候療效,主要癥狀為胸痛、胸悶,按輕(2分)、中(4分)、重(6分)計分;次要癥狀為心悸、氣短、神倦乏力、身體困重、自汗及不寐,按輕(1分)、中(2分)、重(3分)計分,于治療第0、4、8、12周各評定1次;②心電圖療效,記錄12導聯心電圖ST段、T波變化,于治療第0、12周各評定1次。判定標準為①中醫(yī)證候療效,顯效為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評分減少≥70%;有效為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改善,證候評分減少≥30%但<70%;無效為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證候評分減少<30%;加重為臨床癥狀、體征均加重,證候評分減少<0;②心電圖療效,顯效為心電圖恢復至正常;有效為ST段于治療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達到正常,T波倒置變淺大于25%;無效為心電圖基本與治療前相同;加重為ST段較治療前降低0.05 mV以上,T波倒置加深大于25%,出現異位心律或者房室傳導阻滯等,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8 生活質量評價 采用西雅圖心絞痛量表(SAQ)對患者軀體活動受限程度、心絞痛穩(wěn)定狀態(tài)、心絞痛發(fā)作情況、治療滿意程度、疾病認知程度進行評分[8],分為5大項19個條目,包括軀體活動受限程度(PL,問題1)、心絞痛穩(wěn)定狀態(tài)(AS,問題2)、心絞痛發(fā)作情況(AF,問題3~4)、治療滿意程度(TS,問題5~8)、疾病認知程度(DP,問題9~11),對其進行逐項評分,再轉化成標準積分,公式為標準積分=[(實際得分-該方面最低得分)/(該方面最高分-該方面最低分)]×100,評分越高,生活質量及機體功能狀態(tài)越好,于治療第0、4、8、12周各評定1次。
1.9 左室射血分數(LVEF) 采用GE 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測儀,探頭頻率2.0~4.0 MHz,雙平面Simpson法測量LVEF,于治療第0、12周各評定1次。
1.10 安全性指標 于治療第0、12周檢測肝功能、腎功能、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凝血功能等指標。臨床觀察不良反應,要求詳細記錄、及時處理。
1.11 主要終點事件記錄 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診冠狀動脈血運重建。
2.1 心絞痛癥狀評分及療效 治療后,2組心絞痛癥狀評分降低(P<0.01),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2。
表2 2組心絞痛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后,觀察組無心絞痛0/9例,輕度9/28例,中度29/9例,重度10/2例;對照組無心絞痛0/4例,輕度11/21例,中度29/18例,重度7/4例,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2組心絞痛療效比較[例(%)]
2.2 硝酸甘油減停率 觀察組硝酸甘油減停率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4。
表4 2組硝酸甘油減停率比較[例(%)]
2.3 中醫(yī)證候評分及療效 治療后,2組中醫(yī)證候評分降低(P<0.01),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見表5。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6。
表5 2組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
表6 2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例(%)]
2.4 心電圖療效比較 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顯示了更理想的趨勢,見表7。
表7 2組心電圖療效比較[例(%)]
2.5 SAQ評分 治療后,2組SAQ評分升高(P<0.05,P<0.01),以觀察組更明顯(P<0.05,P<0.01),見表8。另外,2組SAQ評分Cronbach’s α介于0.745~0.838之間,可認為本研究評價生活質量的可靠性較高。
表8 2組SAQ評分比較
2.6 LVEF 治療后,觀察組LVEF升高(P<0.01),也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9。
表9 2組LVEF比較
2.7 主要終點事件、安全性指標 2組各有1例患者行急診冠狀動脈血運重建,同時對照組、觀察組分別有3、2例出現惡心,但均未發(fā)生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嚴重不良反應,并且治療前后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安全性指標也無明顯異常。2組主要終點事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穩(wěn)定性心絞痛是最常見的心絞痛類型,它并不一定是良性疾病,這主要取決于冠狀動脈病變是否引起心肌缺血,研究表明,在缺血心肌面積≥10%的患者中,1.9年隨訪期內的死亡率高達5.4%[9],故需對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進行嚴密管理,使其免于經歷急性冠脈綜合征等急性缺血事件。如今,穩(wěn)定性心絞痛的治療目標為控制和緩解癥狀以改善生活質量,預防心肌梗死和降低死亡風險以改善預后。我國內地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藥物治療現狀的第2次調查指出,82.9%的患者仍有勞力性心絞痛發(fā)作;1項隨訪長達10年的研究提示,無論接受何種治療,患者10年死亡風險均超過30%[10]。
穩(wěn)定性心絞痛屬于中醫(yī)“胸痹”“心痛”范疇,乃本虛標實之證,本虛者,以氣虛、陰虛、陽虛者為多見;標實者,為痰濁、血瘀、氣滯交互為患。研究顯示,血瘀、氣虛、痰濁是冠心病最常見的證候要素,氣虛痰瘀證為常見類型[7,11],冠心病多支病變、病變較重者以痰瘀互結證多見[12-15],故治療當補益心氣治本,祛瘀化痰治標。
心痛寧顆粒為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蔣梅先教授治療氣虛痰瘀型穩(wěn)定性心絞痛的經驗方,方中生黃芪、丹參益氣活血,為君藥;三七祛瘀通絡,為臣藥;半夏等化痰散結寬胸,為佐藥;降香、蔻仁行氣活血,并引藥入血、入胸,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益氣活血、化痰軟堅之功效。本研究發(fā)現,治療12周后,心痛寧顆粒聯合常規(guī)治療可降低氣虛痰瘀型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心絞痛癥狀、中醫(yī)證候評分,提高心絞痛療效、硝酸甘油減停率、中醫(yī)證候療效、西雅圖心絞痛量表評分、LVEF,并且上述指標改善程度均優(yōu)于單用常規(guī)治療。心電圖療效趨勢向好,同時,治療過程中2組均未發(fā)生明顯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心痛寧顆粒聯合常規(guī)治療可提高氣虛痰瘀型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的心絞痛療效、硝酸甘油減停率、中醫(yī)證候療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安全性較高,有望在相關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