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 黃祥瑞
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想必大家都看過或聽說過。從騰躍九天的航天飛機到潛入五洋的載人潛水器,從凌空飛架的港珠澳大橋到世界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這些已經(jīng)成為我國崛起的國之重器。可是,國之重器,不能僅體現(xiàn)在外在硬實力上,國家硬實力應與軟實力相輔相成。在外,通盤軍事布局保家衛(wèi)國;在內,完備法治體系行穩(wěn)致遠。這種不可割裂、內外兼修的強國之策,才是“厲害了,我的國”的底氣所在。
作為法學院的學生,我在為中學生普法的過程中欣喜地發(fā)現(xiàn),同學們對通過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的意愿越來越強烈了。法律路徑,已經(jīng)成為全國通行的、人所共知的、行之有效的權利保障的有效手段。每每遇事,我們已經(jīng)習慣去想:這件事從法律角度怎么看?
一方面,國家在法治體系的建設和完善上,抓鐵有痕、踏石留印。舉一個小小的例子,2020年,最高檢開展了專項調研,對逮捕羈押率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與深入剖析,并且提出:必須擯棄“夠罪即捕”的習慣思維,樹立“少捕慎押”的司法理念,減少不必要的逮捕,合理降低逮捕羈押率。在堅持對危害國家安全、嚴重暴力、涉黑涉惡等少數(shù)嚴重犯罪嚴厲打擊,該捕即捕,保持高壓震懾態(tài)勢的基礎上,要依法從嚴控制適用逮捕措施。這種對基本人權的保障,成為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國家信仰的來源和動力。
另一方面,國家在擺正司法天平上,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真正感受到公平正義。譬如,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聶樹斌案”,一個21歲風華正茂的小伙子,被無辜冤屈為殺人罪犯,在執(zhí)行死刑21年后,才重獲清白。從聶樹斌母親不斷申訴到2005年真兇出現(xiàn),再到最高人民法院復查再審,進行國家賠償,維權雖然步履艱難,但始終在向正確的方向推進。國家正在以對法律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tài)度,對冤假錯案“發(fā)現(xiàn)一起、糾正一起”。一個個冤案平反,一個個家庭重生,都令我感動。司法在破繭成蝶,國家在刀刃向內,這一份刮骨療傷的勇氣和智慧,難能可貴。
厲害了,我的國。厲害之處,在敢于、善于自我凈化和自我革新。這一份勇氣,世界罕有。我們之所以要倍加推崇和敬仰國家法治正義,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種“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的中國氣魄、中國精神,它使得法律不再是冷冰冰的一張紙,而是一劑能夠定分止爭的良藥。
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黨,一個始終“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國家,一部始終“熱愛人民、依靠人民”的憲法。我的國,怎能讓我不為你的厲害而衷心眷戀呢?
司法依托于正義,光輝不止于現(xiàn)在。我們是怎樣,中國的未來便是怎樣,厲害了我的國,需要由我們代代延續(xù)、輩輩相傳。
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是我們法律人一生的追求。我愿意為之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只為“厲害了,我的國”獻出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