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廣西博白縣徑口鎮(zhèn)三育中心小學,廣西 玉林 537602)
語文課程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最基礎(chǔ)也最重要的一門課程,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對于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要求也越來越高,新課改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要全面地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寫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有一個全方位的發(fā)展。能夠有一個全方位的發(fā)展。閱讀是學生進行寫作和交流的基礎(chǔ),所以老師要提升語文閱讀的能力,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提升做好準備。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yīng)重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一定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當學生具備一定良好的語文閱讀能力時,他們才能更好地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進行分析,明確作者的意圖,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通過閱讀的方式,學生能夠接觸到大量的知識,在書籍中認識到更多,打開學生的眼界,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通過開展閱讀的方式,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也有著一定的積極價值。
通過閱讀的方式,學生能夠打開自己的眼界,了解到更多的知識。通過閱讀,深入發(fā)掘文本里面的內(nèi)容,發(fā)揮語文閱讀的顯性作用,學生能夠形成一個更為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zhì),切實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首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文章本身的趣味性讓學生從閱讀這一行為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悅性。從新編的部編版教材來看,其中所蘊含的文章內(nèi)容更加貼合學生的心理和生活實際情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先以課本的文章為例,帶領(lǐng)學生去感受故事和情感,在這一過程中切忌照本宣科、死板地灌輸知識,而是要給學生思維發(fā)散的自由,讓學生在天馬行空的想象中感受文學所帶來的愉悅感,進而對于閱讀產(chǎn)生進一步的期待感。其次,針對小學生的閱讀教學,我們要注重以興趣為引線逐步塑造學生的主動閱讀習慣。惰性是小學生學習中最常見的一種狀態(tài),而閱讀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課本文章閱讀,我們還可以通過課堂引發(fā)學生閱讀好感,然后給學生推薦一些故事性強、趣味性突出的文章讓學生進行課余時間的閱讀,從而實現(xiàn)課堂內(nèi)外的聯(lián)動,進而逐步形成學生主動閱讀的習慣,實現(xiàn)文學素養(yǎng)潛移默化的積累。
首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針對課本中給出的文章我們要制定合理的閱讀思維發(fā)展路線,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一步步深入體會文章,多角度分析文章。例如文章核心情感的分析,我們可以先通過大框架的形式,給學生列出文章核心情感在文章中容易表露的位置,作者的話語、文章的最后兩段等,然后再引導學生逐字逐句地體會,從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逐步掌握方法。其次,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重點引導學生逐步按照自己的個性去初步形成自身的閱讀方法。雖然對于小學生來說,在閱讀方面還缺乏基礎(chǔ)和自主能力,但是文學的熏陶也是潛移默化的,每個學生都是具有獨立思想和個性的個體,所以在小學教育中我們還要從個性化閱讀入手,部分地拋開應(yīng)試的準則和程式,單純從文學審美的角度,逐步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去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情感從而啟發(fā)學生形成自身個性化的閱讀學習方法。
閱讀不僅提升學生的接受知識、掌握閱讀知識的能力,而且還可以讓學生運用正確的閱讀方式提升表達思想的能力。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需要重視閱讀中的字、詞、句和重點句子、思想,同時在讓學生模仿閱讀文章的表達方式,然后運用此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這也是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之一,并且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例如《九寨溝》閱讀教學中,這是一篇介紹旅游勝地的散文,在文章中,作者通過生動的筆墨表達出對祖國大好山河的情感,其中對九寨溝風景的綺麗描繪十分形象和生動,在用語方面也十分華美,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掌握風景描繪的句子以及詞語,進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然后結(jié)合寫作表達的方式而逐漸提升小學生的表達能力。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聽錄音,然后結(jié)合文章中作者的認知視角深入認知九寨溝,例如其中關(guān)于景物的描寫方式、用詞和句子等,都可以要求學生掌握此表達方式,在聽錄音的過程中,學生還需要一邊思考,這就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各個器官參與閱讀學習過程,不僅可以提升學生閱讀學習的效率,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最后,教師通過多媒體方式展示出文章中的整體結(jié)構(gòu),然后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和交流逐漸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例如教師可以要求自己思考,然后將自己的答案和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交流,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可以深入學習以及掌握文章的內(nèi)容,并要求學生借鑒文章的表達方式而描述自己所熟悉的景物,在學生描述過程中就是他們自己輸出語言的過程,即將閱讀文章中的知識運用在實際表達中,提升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而且也實現(xiàn)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總之,閱讀不僅僅存在于語文學科中,其對于學生了解各學科知識,乃至未來了解社會生活信息,陶冶自身情操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和途徑。所以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我們就要重視起來,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實現(xiàn)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高效化,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