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爽
(重慶市開州區(qū)郭家中心幼兒園,重慶 405400)
本文對“去小學化”教學的運行機制和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并且對如何繼續(xù)開展相關活動進行研究,提升幼兒園生的成長健康性。幼兒園需要規(guī)范性教學提升幼兒成長學習的健康性,因此“去小學化”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結合“去小學化”教學的影響因素,做好運行管理和規(guī)劃,保證開展效果。
隨著我國的義務教育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教育為了和緊隨其后的小學教育在學業(yè)課程上相接軌,而選擇將部分難度較低的入門級學科知識貫穿到日常的幼兒教學當中,形成了幼兒園的“小學化”傾向,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下,一般也會鼓勵幼兒園開設一些和小學學業(yè)相關的課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整體形勢。
“去小學化”的培養(yǎng)目標是為了提升我國幼兒的整體健康,并且加強對當今幼兒身心健康和生活方式的關懷。在實際運行中,“去小學化”是我國教育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產(chǎn)物,也是社會教育得以廣泛發(fā)展的基礎。
“去小學化”開展主要是以幼兒為目標,由于幼兒的主要生活都在幼兒園進行,因此開展活動必須要和幼兒園的教育教育相結合。從關系上來說,幼兒園是開展“去小學化”的主體,同時也是保證“去小學化”開展的先決條件。但是,“去小學化”并不僅僅是局限在幼兒園里,而是通過幼兒園向外輻射,與家庭教育共同結合,讓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并且,如果僅僅將“去小學化”局限在幼兒園,并使其取代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地位,也會讓“去小學化”失去其真正的教育引導效用,導致活動的內(nèi)容逐漸走向單一化,不利于“育人教學”的開展。因此,幼兒園雖然是開展“去小學化”的主體,但是并非是“去小學化”徹底取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而且,“去小學化”和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也不是對立的,通過幼兒園教育教學,幼兒也能達到健康成長的目的,滿足標準要求,同時能夠掌握一些健康知識,對于“去小學化”教學有著巨大的推動力。因此,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的正常開展,對“去小學化”有著重要的發(fā)展作用,在二者相輔相成的情況下,有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在幼兒的校園生活之外,家庭是對他們影響最大的地方。這時家庭對于教育的看法就成為“去小學化”教學能夠開展的關鍵。健康成長也是家長對孩子十分關心的,因此通過“去小學化”教學的理念,能夠引導家長提高對幼兒在游戲中逐步獲取學習知識的支持,有助于推動“去小學化”教學開展。通過孩子帶動父母以及父母督促孩子,就能夠形成家庭幼兒園在“去小學化”教育的良性循環(huán),也有利于改善家庭氛圍,推動“去小學化”教學的開展。
開展幼兒園教育“去小學化”現(xiàn)狀的對策研究,結合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現(xiàn)狀,主要可以將研究內(nèi)容總結如下:
為了確?!叭バW化”教學在幼兒園繼續(xù)開展,就需要保持社會影響力,為此需要不同部門協(xié)作,保證“去小學化”可以在教學上發(fā)揮作用。目前,幼兒園的“去小學化”活動都是由教育部門承擔,其他地方教育部門和共青團都沒有承擔責任,而且也有分工不明確的情況,存在不管或者亂管的現(xiàn)象。為此,需要部門之間加強溝通,明確各自的只職能,從而保證合作效果。在宣傳活動中,也需要明確宣傳的路徑和方式,確保各個職能部門能夠?qū)Α叭バW化”教學作出正確的宣傳。
“去小學化”教學和幼兒園的教育教育之間是可以協(xié)調(diào)的,但是也需要有幼兒園對教育教學的重視,從而保證“去小學化”的開展。目前,“去小學化”還是很依賴于幼兒園教育的,幼兒園需要確保教育課堂的正常秩序,保證教育教師可以給幼兒傳授更多的教育知識,提升幼兒的自主學習意識。為此,需要幼兒園的領導、教育教師加強對“去小學化”的支持,同時加大投入,確保幼兒園生有良好的健康成長環(huán)境。所以,幼兒園應該根據(jù)上級進行部署和安排,加強“去小學化”的宣傳,并且做好培訓工作。對于師生的活動,也要進行有效的指導,樹立起“去小學化”的觀念。幼兒園定期舉辦“去小學化”的活動,而且要做好考評,提升幼兒和教師的榮譽感。
家庭教育掛念在幼兒園的成長過程中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和家長訪談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所以很多家長都片面地只是關注幼兒的知識掌握,并不注重幼兒心理活動。為此,需要加強宣傳,讓家長理解孩子在成長的重要階段,通過家長對孩子生活規(guī)律的調(diào)節(jié),能夠幫助孩子養(yǎng)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要經(jīng)常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提升孩子們的心理素質(zhì),保證他們能夠正確對待教育活動。
結束語:“去小學化”教學對于幼兒園生的身體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幫助,為了能夠順利開展,需要社會、幼兒園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通過明確責任,做好分工、改變認識,不斷提升對“去小學化”教學的重視程度,提升幼兒的成長健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