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娟 唐兆玉
(云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一般情況下,胸外科患者護理過程中的護理風險主要來源于護患矛盾和患者本身的不良反應及疾病并發(fā)癥,實際上這兩個因素彼此之間是有內在聯系的,如果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未能達到患者的滿意,就容易產生護患矛盾,進一步導致患者出現并發(fā)癥或身體的不良反應,直接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1]。所以在護理工作當中落實并強化護理工作的風險管理對于整個護理工作的順利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護理風險指的是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工作的過程當中,針對患者可能出現的一些不安全情況進行預先的識別和判斷,并同時做出快速的反應,進而進行有效的護理,在最大限度上預防風險事件的發(fā)生。心胸外科風險管理指的是心胸外科護理工作當中的風險管理,能夠減少病情對患者的傷害,降低患者不良的心理反應,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可以說在胸心外科落實風險管理護理工作能是十分必要的[2]。
護理人員要在患者入院后,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狀況,及時向其介紹住院期間需要遵守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讓患者和家屬對病區(qū)的環(huán)境和各項要求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如果患者和家屬提出一些治療過程中不明白的問題,護理人員要認真解答并詳細告知具體的注意事項,如果患者在臨床治療期間出現一些緊急狀況,護理人員要及時通知患者家屬簽署病情通知書[3]。
要對護理人員定期進行風險培訓,保證其在強化個體專業(yè)技術能力的同時,提高理論實踐能力,強化個體風險意識,要從風險意識的提升角度實現其能力和綜合護理水平的整體發(fā)展。同時在面對突如其來的風險時,能夠最快速、準確地做出科學的反應,進一步確保護理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進行。
對所有護理人員進行風險培訓工作,護理人員在工作當中所遇到的風險需要與了解,強化對護理人員對于相關法律和法規(guī)的學習,如果遭遇了護患糾紛需要懂得采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要在胸心外科當中定期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工作,強化科室護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可以通過風險管理小組的成立確定有效的執(zhí)行計劃,要保證每位患者都有固定的責任,護士能夠對其提供科學性連貫性的護理服務,這種形式能夠在提高護理質量的同時強化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保證護理人員能夠重視護理過程中的巡視,可以隨時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同時也需要對患者管道的相關情況進行調查和了解。要不斷地按照相關的管道護理的工作,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檢查插管是否牢靠,插管的銜接是否緊密的,如果患者的管道插入深度不合適,那么可能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影響,是需要明確患者的引流是否通暢,并做好患者的陪護工作。
醫(yī)院需要制定護理風險源,隨著工作的不斷完善和修改,對護理人員需要定期召開相關的會議,以頭腦風暴的形式將護理工作當中的風險披露給所有的護理人員,并做好總結和分析,制定有效的預防干預措施,對為患者的給藥不大,患者的醫(yī)囑執(zhí)行錯誤,配伍不當等情況進行避免。
需要監(jiān)督護理風險的實施情況,建立起完善的護理風險的監(jiān)督系統(tǒng),并做好相關的流程工作,護理人員需要在做好自己工作的時候不斷地完善臨床的工作記錄,通過護士長對相關的工作進行記錄并做好檢查。
胸心外科要建立重癥患者的探視制度,因為重癥患者身體情況較為特殊,要對其進行單獨護理,由助理護士隨時陪護重癥患者,確保病房環(huán)境整潔干凈,要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出現的可能。護理人員要掌握各種新型治療方法所對應的護理對策,要熟悉不同護理儀器的科學使用,建立嚴格的交接班制度等,這些都是需要在胸心外科護理工作中需要強化的各項制度。
總而言之,想要實現胸心外科護理質量的提高,就要預防并規(guī)避護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所以說風險管理對于胸心外科護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提高風險管理制度落實水平,進一步預防護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風險,爭取為今后護理工作的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