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亞崢
(河北省霸州市第四中學,河北 霸州 065700)
要實現信息技術基礎的有效教學,就必須提高信息技術基礎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如果信息技術基礎教師的專業(yè)素質不高,那么實現信息技術基礎的有效教學就無從談起。因此,學校應該提高信息技術基礎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從而更好地實現信息技術基礎的有效教學。提高信息技術基礎教師的專業(yè)素質的途徑有兩個,第一,在選擇信息技術基礎教師的時候就應該選擇是信息技術專業(yè)畢業(yè)的教師,或是信息技術基礎比較好的教師,這樣才能確保信息技術基礎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質。第二,如果學校真的沒有或是只有少數教師是信息技術專業(yè)畢業(yè)或是信息技術基礎比較好,那么學校就要通過對信息技術教師進行專業(yè)的培訓來提高他們的專業(yè)素質,從而更好地實現信息技術基礎的有效教學。信息技術基礎的教師除了參加學校組織的信息技術基礎的專業(yè)培訓外,還可以在課余時間與其他信息技術基礎教師進行交流,通過互相學習來提高自身信息技術水平,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信息技術基礎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因此,信息技術基礎教師不能再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該門課程的教學。為了更好地實現信息技術基礎的有效教學,信息技術基礎教師應該改進教學方式,使教學活動符合該課程的特點,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1.利用計算機教學。因為信息技術基礎課程必須利用計算機進行教學才能實現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該利用計算機教學。所謂的利用計算機教學,就是信息技術基礎教師通過控制軟件將學生的計算機都控制起來,在教師對課程內容進行講解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計算機聯網將自己的教學課件與學生共享,這樣就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此外,通過控制學生的計算機,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情況,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在認真地完成任務,這樣教師就能提高教學效率。2.小組化教學。一般學生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任務的,這樣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就很強,很難獨立完成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的學習任務。因此,教師可以進行小組化教學,根據全班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的學習情況,將全班學生平均分為幾組,例如,一個班有50 人,那么教師就可以將全班分成10 組,每組5 人。教師給各個小組布置任務,讓小組成員分工合作來完成任務,但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盡量不要向教師請教問題,要盡可能獨立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在沒有教師幫助的情況下只能通過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通過小組內的互相學習,學生還能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基礎水平,這樣教師就實現了有效教學。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應讓學生熟練、準確掌握相關的計算機知識,還要給學生充足的練習時間,讓學生有機會、有時間進行實踐操作。如果只是讓學生在課堂上練習是遠遠不夠的,以往的教學也表明,單純依靠課堂教學,學生很難鞏固剛學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可能會出現記住了剛學的內容,卻忘記了之前學的內容的情況。所以針對這樣的問題,信息技術基礎教師很有必要延長學生的練習時間,讓學生鞏固好剛學的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在每一節(jié)課上都預留二十分鐘時間讓學生鞏固舊知識和熟悉新知識,教師在上新課前也要預留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鞏固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在每次教學新內容后,教師都可以預留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熟悉新知識。這樣,信息技術基礎教師就可以確保學生的學習質量,實現信息技術基礎的有效教學。提高信息技術基礎教師的教學水平,努力實現信息技術基礎的有效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更有利于社會的發(fā)展,因為學生就是未來社會的棟梁。因此,實現信息技術基礎的有效教學應該成為每位信息技術基礎教師的責任。
盡管學生對于網絡和電腦有好奇心和學習的積極性,但那只是針對業(yè)余游戲。而一旦進入正式的學習,需要處理各種實際問題的時候,學生往往就會煩躁起來,不樂意學習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把每一章的教學目標都設置成為一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又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完成一個任務也就達到了一個教學目標,之后,教師再繼續(xù)給學生布置新的任務。當學生能在計算機上輸入漢字了,教師接著就要提出新的問題,例如,怎樣改變字體、字號,怎樣把輸入的文章存盤,怎樣打印,怎樣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圖形等。隨著一個個任務的完成,學生將逐步消除對計算機的排斥感,而且會不斷地體會到使用計算機的樂趣。
目前,從上而下,許多學校都開展了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反思和改革,力求把那種填鴨式教學和滿堂灌的教法加以擯棄,而要倡導以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學生個性為主的教育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各種情景的體驗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鉆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fā)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的角色也慢慢地發(fā)生了變化,由課堂的主宰者變成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領路人,重要的是,成了學生學習過程的參與者,不再代替學生去品嘗、去鑒賞。
總之,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的各個活動中去,還要學會關注全體學生。教師要做到少講多練,讓學生自學多練,讓他們在不斷的實踐中獲得真知。教師在設計一些問題時要把握好教學進程的坡度,要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繼而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讓學生在解決實踐問題的過程中得到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