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揚
(中共張家口市委黨校,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崇禮金代太子城行宮遺址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考古遺址項目,前期考古挖掘已經(jīng)基本結(jié)束,出土文物內(nèi)涵信息豐富,是張家口地區(qū)一處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考古遺址。
太子行宮城遺址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對于京張地區(qū)協(xié)同發(fā)展的歷史沿革又有了新的考古依據(jù)。它的發(fā)掘構(gòu)筑起以北京金中都、元大都遺址為起點,串聯(lián)宣化區(qū)遼墓遺址、沽源梳妝樓遺址等遼金元歷史遺跡的京張考古遺址文化旅游帶。
太子城行宮遺址通過前期的考古挖掘,初步確認為《金史》中記載的金章宗夏捺缽的泰和宮。太子城行宮遺址的文獻研究對于張家口地區(qū)在遼金元時期的行宮政治制度、捺缽制度、營建制度等的形成、發(fā)展以及遺址考古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太子城金代行宮遺址現(xiàn)在已經(jīng)探明為一座平面呈長方形的城址,南北長400、東西寬350 米,方向158 度,總面積約14 萬平方米。東、西、南三面城墻保存地下基址,墻外有護城河,其中西墻可分兩道,東西間距50 米。城門目前僅見南門1 座,門外有甕城。遺址出土了不同材質(zhì)的建筑構(gòu)件,陶制器包括戳印文字款磚土、刻有不同尺寸的鴟吻以及獸頭的殘件等種類;同時還出土了木質(zhì)、銅質(zhì)、鐵質(zhì)等材質(zhì)構(gòu)建。遺址同時還出土了眾多材質(zhì)豐富的生活用器,包括瓷器、陶器、銅器以及銅錢等物品。其中出土的帶有“尚食局”款的瓷器為定窯白瓷,屬于金代官窯皇室用瓷。
太子城遺址是我國目前出土的唯一一處金代行宮遺址,其蘊含的歷史底蘊和文化資源等待更好的發(fā)掘。
通過對文獻和部分傳說的梳理,關(guān)于“太子城”地名的由來大約分為以下幾種:
(一)海市蜃樓說。此觀點主要根據(jù)太子城獨特的氣候條件而來。清代《口北三廳志》記載,“張家口東北一百四十里大白陽口外,建置未詳?!独m(xù)宣鎮(zhèn)志》,離邊四十里,黎明從山上望之,城郭廬舍宛然,日出則不見。案《遼史·本紀》,道宗清寧九年如太子山,其地與曷里狨。城當在其地,或者因山得名也。又案,塞外高山大磧,日未出時,地氣上騰,往往幻為雉堞梁欐之形。元郝文忠公經(jīng)常有化城行。詠歌其事。則山川光氣,有非可以常理測者?!逼渲刑岬降脑陆?jīng)曾在1256年面見忽必烈時路過太子城,題詩《化城行》說到:“東郊野馬如馬驚,依稀隱約還成城。參差雉堞云間橫,鰲頭岌嶪擎長鯨。壯哉三都與兩京,殿閣樓觀頏空明。丹雘峭麗欹且傾,煙氣荏苒搖旆旌?!睂τ诤陆?jīng)的記載,黃可潤在《口北三廳志》中補記到:“張、獨二口塞外有太子城遺跡,已不可考。每黎明時,從遠望之,見有城郭涌出地上,樓櫓雉堞,宛然如新,須臾日出,即隱不見,殆即所謂化城者,蓋亦地鏡海市之類也?!庇纱俗C明太子城的名字在元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并且由于獨特的氣候原因經(jīng)常出現(xiàn)海市蜃樓的景象而被認為是某一代太子曾經(jīng)居住過的地方而被命名為“太子城”。
(二)唐太子城說。此觀點主要流行于崇禮太子城地區(qū)的民間傳說當中。相傳在武則天掌政時期,武氏與他人有一私生子,被封為太子,但該子人面驢貌,面相丑陋,武則天為此一籌莫展。遂有太監(jiān)建議將驢太子送到離皇宮遙遠的地方,建一座城池為其安身立命。后來在崇禮一青山綠水的地方為驢太子營建了一座城池,取名為“太子城”。
(三)遼太子城說。此觀點主要依據(jù)為太子城附近一些村舍的名字而來。相傳遼興宗在做太子的時候,見太子城附近的草場碧綠、百花爛漫,又見一片紫樺樹林中有塊青色巨石,格外適合做自己熱愛的雙陸棋的棋盤。遂在此營建自己的太子府及后花園,將青石上面刻上雙陸棋盤,以此得名“太子城”。
雖然傳說中的太子城名字由來眾說紛紜,且極有可能是因為女真語音譯而產(chǎn)生了誤差,但太子城遺址經(jīng)考古挖掘已經(jīng)確認為金章宗泰和年間的捺缽行宮。
關(guān)于太子城的主人——金章宗完顏璟,是金朝第六位皇帝,在位20年,先后以明昌、承安、泰和為年號?!督鹗贰ふ伦诒炯o》載,金章宗“大定八年,生于撫州之冰井。明昌五年六月上如冰井,登胡土白山,酹酒再拜?!苯鸫蠖ò四辏?168年)七月,他出生于金蓮川一帶的麻達葛山,他的祖父金世宗特地為他起名麻達葛。根據(jù)史料的記載,他曾于明昌五年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河北省張北縣?,F(xiàn)存于河北省康保縣的金代長城遺址通過考古挖掘確認也被卻認為章宗時期修建的。金章宗上承世宗盛世,善詩擅書,寫得一手以假亂真的瘦金體,被認為是宋徽宗趙佶的再世天子。但在其統(tǒng)治后期即泰和年間,由于蒙古勢力的崛起和黃河的泛濫,金朝逐步由鼎盛走向衰落。
正因為完顏璟深厚的漢學修養(yǎng),詩作多有流傳。他的文學修養(yǎng)通過一首《宮中絕句》即可所見一二:“五云金碧拱朝霞,樓閣崢嶸帝子家。三十六宮簾盡卷,東風無處不揚花?!痹谕觐伃Z流傳下來的詩作中,其中一首寫泰和宮的詩歌《云龍川泰和殿五月牡丹》被廣為傳誦:“洛陽谷雨紅千葉,嶺外朱明玉一枝。地力發(fā)生雖有異,天公造物本無私?!爆F(xiàn)藏大英博物館的顧愷之《女史箴圖》古摹本,有抄錄瘦金體《女史箴》一則,一度被認為是宋徽宗趙佶所書,經(jīng)后世認定為出自章宗之手。
金代以后在章宗畫作上題詩的佳作亦流傳廣泛,明代何喬新的《題金章宗畫馬圖》就展現(xiàn)的就是一位能文善畫的金章宗。詩曰:“明昌天子世宗孫,善書善畫兼善文。揮毫拂素貌騏驥,神妙不數(shù)曹將軍?!?/p>
《孟子·梁惠王上》記載:“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毖册鞅局柑熳右暡熘T侯,后世把天子避暑納涼的活動也稱為“巡狩”。
“捺缽”是契丹語的音譯,本為行宮、行營或行帳之意,后演變?yōu)檫|金皇帝巡狩活動。金代的“捺缽”含義大多為皇帝的行在。金代皇帝的“捺缽”活動,稱“春水”“駐夏”或“秋山”。世宗時期的“捺缽”活動主要位于灤河上游金蓮川的“曷里滸”“涼陘”“冰井”“麻達葛山”等地進行。依據(jù)《金史·章宗本紀》記載,泰和二年五月金章宗到泰和宮進行了“捺缽”活動:“甲辰朔,日有食之。戊申,金主如泰和宮。辛亥,初薦新于太廟。壬戌,諭有司曰:‘金井納巴,不過二三日留,朕之所止,一涼廈足矣,若加修治,徒費人力。其籓籬不急之處,用圍幕可也?!鬃樱鸶┖蛯m曰慶寧,長樂川曰云龍。己巳,賜禮部進士傅行簡以下四百九十七人及第、出身。敕御史臺:‘京師拜廟及巡幸所過州縣,止令灑掃,不得以黃土覆道,違者糾之?!碧┖蛯m的作用已經(jīng)不是單純意義上章宗的“捺缽”行宮,而是兼具巡狩、接見大臣以及處理政務(wù)多重作用的行宮所在等。
金代文人趙秉文《春水行》詩中說到:“光春宮外春水生,駕鵝飛下寒猶輕。綠衣探使一鞭信,春風寫入鳴鞘聲?!鄙鷦颖普娴孛鑼懥私鸪恨嗬彽墨C鵝活動的生動場面。他的另一首作品《扈從行》中也寫到:“馬翻翻,車轆轆,塵土難分真面目。年年扈從春水行,截染春衫波漾綠?!眲t寫出了“捺缽”活動中皇家氣派儀仗隊伍。
金章宗在位20年間,其中17年有“春水捺缽”的記錄。章宗在位初期,蒙古部落的興起已經(jīng)使得赴金蓮川“景明宮”駐夏成為不可能。因此金章宗重新選擇了“三岔口”為“捺缽”之地,營建泰和宮,并于泰和五年駐蹕期間將更名為慶寧宮的提舉同時兼任龍門縣令,足以見得章宗對泰和宮“捺缽”的重視。選擇“三岔口”作為“捺缽”行宮的所在地,主要考慮到距離中都的距離以及交通的便利程度。
但這一行為遭到了大臣的強烈反對,《金史·列傳第三十四·李愈傳》中記載:“泰和二年春,上將幸長樂川,愈切諫曰:‘方今戍卒貧弱,百姓騷然,三叉尤近北陲,恒防外患。兼聞泰和宮在兩山間,地形狹隘,雨潦遄集,固不若北宮池臺之勝,優(yōu)游閑適也?!喜粡模乃脑?,愈復(fù)諫曰:‘北部侵我舊疆千有余里,不謀雪恥,復(fù)欲北幸,一旦有警,臣恐丞相襄、樞密副使阇母等不足恃也。況皇嗣未立,群心無定,豈可遠事逸游哉?!袭惼溲??!痹凇督鹗贰ち袀鞯谌ざ瓗熤袀鳌分幸灿涊d了董師中聯(lián)合侍御史賈鉉、治書侍御史粘割遵古反對前往泰和宮的上諫:“今方春東作,而亟遣有司修建行宮,揆之于事,似為不急。況西、北二京,臨潢諸路,比歲不登。加以民有養(yǎng)馬簽軍挑壕之役,財力大困,流移未復(fù),米價甚貴,若扈從至彼,又必增價。日糴升合者口以萬數(shù),舊藉北京等路商販給之,倘以物貴或不時至,則饑餓之徒將復(fù)有如曩歲,殺太尉馬、毀太府瓜果、出忿怨言、起而為亂者矣?!庇纱丝梢姶蟪家試佬枰⒇斦顩r、社會問帝國以及皇帝安全等為由堅決反對章宗前往泰和宮進行“捺缽”活動。
在群臣極力反對的情況下,章宗對前往泰和宮“捺缽”表達了自己的態(tài)度,《金史·列傳第三十三·董師中傳》中記載:“是日,上御后閣,召師中等賜對,即從其奏,仍遣諭輔臣曰:‘朕欲巡幸山后,無他,不禁暑熱故也。今臺諫官咸言民間缺食處甚多,朕初不盡知,既已知之,暑雖可畏,其忍私奉而重民之困哉!’乃罷北幸?!彼旆艞壛饲巴┖蛯m的計劃。
在《金史·地理志·龍門》記載:“龍門,晉縣,國初隸弘州,后來屬。明昌三年割隸宣德州。有慶寧宮(即泰和宮),行宮也,泰和五年以提舉兼龍門令。”且在《金史·志第三十七》記載:“慶寧宮提舉司。提舉,正七品。兼龍門縣令。同提舉,正八品。兼儀鸞監(jiān)?!睂⒁蛔袑m的管理者兼任龍門縣縣令,用以統(tǒng)籌地方人力、物力和財力,并負責對慶寧宮進行修繕、保衛(wèi)、供應(yīng)和日常維護,足以見得對章宗對泰和宮的重視。
太子城金代行宮遺址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重要考古項目,通過對《金史》等文獻當中的關(guān)于金章宗時期泰和宮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梳理,從興建位置選擇、管理模式等方面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進而對金代行宮的相關(guān)考古工作提供文獻依據(jù)。
對于太子城遺址的研究處于張家口遺址研究的新興階段,仍有極大的擴展空間?;谝延形墨I,對太子城的研究提出如下展望:首先,結(jié)合文獻資料,通過現(xiàn)代高科技VR、AI 等投影技術(shù)復(fù)原行宮遺址原貌,為已經(jīng)建成的太子城遺址公園提供動態(tài)圖像和影像展示;其次,通過對文獻的研究,更加清晰的了解遼金元三代草原文明中關(guān)于“捺缽”制度的延續(xù)性、創(chuàng)新性以及對張家口地區(qū)現(xiàn)代社會生活習慣的影響;最后,在未來的文獻研究中可以結(jié)合京張文化旅游帶、長城文化帶的建設(shè)契機,更好地推動張家口地區(qū)的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