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式英 姚家萬
(1.湖南中醫(yī)藥大學體育藝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8;2.湖南中醫(yī)藥大學黨委辦公室,湖南 長沙 410208)
美育教學不僅能夠向學生傳授藝術相關的知識,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觀,使學生了解中西方藝術之美,能夠讓學生脫離俗世紛擾進入藝術殿堂,是一種從各方面提高學生身心修養(yǎng)的重要課程,本文將首先針對美育教學的意義進行探究,之后對經典美術作品在大學美育教學中的作用進行研究。
美育教學對大學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廣泛,大學生作為青年,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大學生在追求新鮮事物的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盲目信,對于事物本質的好壞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美育教學正是通過提高學生的審美來促進學生對于美丑的認知,提高了大學生自身的糾錯能力,是大學生對于新事物有更加清晰的認知與判斷。通過美育教學還能夠增強學生對于藝術的敏感性,藝術來源于生活,提高學生對于藝術的認知還能夠讓學生更加善于發(fā)現生活之美,從而增強學生的人文關懷精神,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精神修養(yǎng)。美育教學包含審美與教育兩個方面,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審美的提高可以增強學生對美丑的認知,豐富學生的精神內涵。教師在進行教育方面,應當首先讓學生了解到“美”是以人為主體,對事物進行審視的過程,教師應當教會學生如何審美,如何表達美的含義,豐富學生的語言、肢體表達方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陶冶學生的情操。
通過前文美育教學的意義可以得知,美育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美丑的認知程度,還提高了學生對于美的感知與表達能力,教師帶領大家觀賞經典美術作品在大學美育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下面將進行分析。
教師在應用經典美術作品對學生進行美育教學過程中,應當首先針對經典美術作品像學生進行一定的介紹,學生可以通過經典美術作品初步了解到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藝術家的生平事跡,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經典美術作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初步引發(fā)學生對于美育課的學習興趣,在引發(fā)學習興趣之后,教師應當首先提高學生對于美術作品品評的能力,經典美術作品分為西方畫東方畫兩種類型,西方的藝術又被稱為“上帝的榮耀”,西方化是一種“探索宇宙”的過程,在欣賞西方畫作時應當更加關注細節(jié)的描繪,并且西方化更易察覺出畫家的筆觸變化,通過筆觸變化可以了解到作者的作畫狀態(tài)。例如對《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作品進行評價時,教師就要首先針對達·芬奇的生平以及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分析,同時讓學生觀察畫作中光影的變化,《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作品觀察順序是由外向里進行觀察,體現一種具象的美。而東方畫,尤其是以中國水墨畫為代表的藝術作品,藝術家則更加傾向于“融入宇宙”的概念進行作畫,教師在進行中國畫概念講述過程中,應當讓學生了解中國畫的品評方法,其中“謝赫八法”是較為直接有效的中國畫觀賞方式,其次還夾雜有“觀山法”“筆陣圖”等方式,全方位的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觀賞能力。例如較為有名的畫家黃賓虹所作的畫作,其中包含著“虛靜內美”的創(chuàng)作已經,中國畫不同于西方畫,其作品大多以寫意為主,體現的多是一種閑適安靜的感覺通過分析可以得知,教師利用經典美術作品對學生進行美育教學過程中應當首先利用經典美術作品向學生舉例說明,提高學生對于藝術作品的觀賞能力[1]。
美術作品包羅萬象,中國美術作品的種類十分豐富,不僅有書法繪畫還有包含有各種雕塑、瓷器、玉器,這些都可以稱之為美術作品,隨著我國提出了“建設文化強國”這一概念,高校教師在進行美育教學過程中,應當向學生注重宣傳中國的文化藝術理念,一部分教師率先利用多元的中國藝術作品向學生講述中國藝術的發(fā)展歷史,提高了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的認同感與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利用中國的玉器文化對學生進行詳細講述,教師可以通過“八大山人”的“瞪眼魚”等繪畫作品的賞析,讓學生了解到中國文人風骨,了解到中國文人是如何“以意入畫”的方式,將中國的文化通過實物及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展現得淋漓盡致,提高了美與教育的教學質量。
通過經典藝術作品進行美與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審美的質量,并且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內涵,在這兩者齊備之后,學生還可以通過美術作品發(fā)現生活中的美,例如中國繪畫中所謂的“進濃遠淡”,學生在日后貼近自然進行觀察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這種繪畫方式融入自身的觀察,使學生對自然事物的觀察更加具有層次性,讓學生了解美與教育對自身的提高,讓學生更加熱愛美育的學習。
通過美育教學工作的分析可以得知,美育教學工作不僅能提高學生對美的認知,還能夠幫助學生獲得發(fā)現美的眼睛,提升了學生的精神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