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東 哈爾濱師范大學
現如今,文化思潮不斷變遷,傳統(tǒng)藝術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已成為新時代藝術領域的發(fā)展趨勢。本文分析了基于傳統(tǒng)紫砂藝術的動漫設計與數字化傳播的相關內容,旨在推進傳統(tǒng)紫砂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
動畫作為一種重視視覺效果的多重藝術類別,創(chuàng)作一部動畫需要腳本設計、構圖設計、輔助圖像、人物設計、場景設計、后期復制、四屏八幀等環(huán)節(jié),制作過程如此繁雜,其創(chuàng)作難度可想而知。為使傳統(tǒng)紫砂藝術與動畫設計結合所呈現出的視覺效果達到最佳,設計者可選擇具有民族地域性的紫砂作品作為創(chuàng)作素材,借助紫砂作品的內涵與傳播力,推動動畫設計作品的傳播。紫砂壺的起源、紫砂文化以及著名大師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品,為動畫與漫畫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優(yōu)秀的素材。
例如,《供春傳說》講述了一個就地取材的紫砂壺創(chuàng)造者鍥而不舍、刻苦鉆研,最終制成壺身雕滿精致雕花的茶壺,并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新紫砂作品。該動畫意在激勵人們樹立鍥而不舍、刻苦鉆研、探索創(chuàng)新的精神。再如,《紫砂名家》選擇了供春、范大生、陳景生等不同歷史背景的著名代表人物,將真實人物典故及其代表作品作為動畫素材,有效促進了傳統(tǒng)紫砂文化與動畫設計相結合的發(fā)展。
動畫設計的初衷是讓人觀看有趣的故事的同時,理解動畫所傳達的內涵與主題。鑒于此,在設計動畫過程中,設計者就要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通過動畫向人們傳達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同時,在設計動畫作品時,設計者還可以在原作基礎上進行適當改編,保證故事編排具有合理性與邏輯性,如加入一些魔幻色彩,利用夸張的表現手法,使其更直觀地展現真、善、美,進而引發(fā)觀眾的共鳴。
例如,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就經常用一些較為夸張、奇幻的手法刻畫人與人、人與自然的沖突與和解、自我的丟失與尋找,在絢爛的動畫故事中引發(fā)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再如,《大圣歸來》這一口碑較高的國產動畫電影運用了現代電腦技術、三維軟件等后期特效對齊天大圣的形象進行了人性化處理,使鏡頭中的齊天大圣活靈活現,并隨著劇情的遞進,齊天大圣內心的情感、精神與力量一步步牽動著觀眾的心,引起了人們的共鳴,推動國產動畫電影燃起更為熱烈的火焰。
隨著《大圣歸來》《大魚海棠》《哪吒》系列等國產動畫電影的涌現,國人看到了國產動畫電影強大的創(chuàng)作力和想象力,同時對逼真的電影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動漫設計制作開始向4D、5D 發(fā)展,實現多層次重復組合,通過改變三維物體的位置,使圖像更具逼真感、觀看體驗更強烈。為使這一效果可以更好地運用于傳統(tǒng)紫砂藝術的動漫設計中,一方面,設計者要積極學習和運用一些先進的數字技術,并與相關企業(yè)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另一方面,相關院校應組織師生定期開展培訓活動,提高他們的動畫制作、設計水平,為紫砂文化做好宣傳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實現紫砂文化和動漫設計的充分結合。
將數字化技術應用到紫砂藝術的動漫設計中,利用角色生成、場景構建、動作綁定、知識建模等技術對紫砂藝術作品進行虛擬呈現,可以真實還原紫砂藝術作品的制作過程。為將紫砂藝術作品的制作、處理、配送方法等完整呈現出來,設計者還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將枯燥的文字及簡單的圖片進行可視化處理,增強其形象性和生動性。
如今,電影、動畫短片、MV 等移動媒體作品已然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移動媒體動畫模式是一個需要人們深入探索的新課題。當前,人們更多的是通過智能手機進行媒體傳播,而動漫作品也應迎合此趨勢,積極發(fā)揮智能手機傳輸動漫圖像的作用,從而更好地完成傳統(tǒng)紫砂動畫的傳播工作。除此之外,相關人員還可以通過現代科技平臺,研發(fā)手機App,塑造和傳播紫砂在動畫中的藝術形象。
傳統(tǒng)紫砂藝術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使其得到更好的繼承和傳播,相關人員可以利用現代動畫設計技術,讓傳統(tǒng)紫砂文化具有靈動感、代入感,從而更好地豐富人們的文化底蘊,使紫砂文化得到認同與傳承。同時,利用動畫形式發(fā)展紫砂文化,也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動畫設計行業(yè)的整體水平,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