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岸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廣東 廣州 510000)
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加需要完善的法制環(huán)境為公司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基礎條件?,F行《公司法》對于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加以了明確。但是從適用法律的角度來看,對于有效保護債權人還存在一定的缺陷。為了有效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需要對公司法中有關債權人保護的相關內容進一步加以完善。
現行的《公司法》對于信息披露制度做了粗略的規(guī)定,由于內容表達并不明確,比如沒有詳細規(guī)定債權人的知情權,因此帶來了一定不利的影響。當前,公司注冊資本制度處于改革中,因此公司章程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制度的改革使得公司章程有了必要的權限。但公司章程發(fā)揮作用存在局限性[1]。依據《公司法》的相關規(guī)定,公司章程查閱權限僅局限于股東,這樣的規(guī)定導致債權人難以全面了解到公司的相關規(guī)定。此外,《公司法》還有這樣的規(guī)定,公司財務管理的會計賬簿等重要文件,只能通過公司股東提出申請后,方可以查閱,但許多公司管理者認為股東的行為會損害公司的利益,因此拒絕股東提出的查閱申請。如《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五條雖然規(guī)定了債權人具有查閱公司文件的權利,但是實際上僅賦予了債權人的知情權,債權人并不具有查閱公司相關文件的權利。這也表明,對于獲取公司信息方面,債權人與股東在權利方面存在差距。在債務關系中,債權人處于弱勢地位。由于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缺陷,債權人針對公司的放貸行為時,難以及時獲取準確信息,債權人的分析判斷受到影響,進而難以保證債權人的合法權益。雖然現行的法律對于債權人獲取公司信息有了規(guī)定,債權人難以確保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如果公司信息披露滯后,效率低下,信息質量會難以保證。
在現行的《公司法》中,沒有過多規(guī)定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公司法針對公司對于財產發(fā)生混同有了特別的規(guī)定。這幾條的規(guī)定是司法實踐中確認法人人格的依據。對于債權人合法權益保護的重要措施要有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支持。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可以股東的權利加以規(guī)范,防止濫用,維持債權人與股東關系的相對平衡。人格的否認表明了濫用公司獨立人格股東的否認,這是針對異常狀態(tài),而非常見形態(tài)[2]。在注冊資本制度發(fā)生改革的背景下,法律上缺少明確的規(guī)定來適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在司法實踐中,法院審理案件多依據往常經驗。由于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法院對于案件的審理難以有作出依據的認定和判決。
針對認繳資本制的相關規(guī)定,投資者要繳納其所認繳的出資額。公司在成立階段,出資人需要完成認繳,通過公司確定出資人在什么時間依據支付協議繳納出資額。但規(guī)定會導致惡意投資者在約定的期限內不履行,有意延遲出資。依據規(guī)定,股東如果沒有按時履行認繳出資,公司通過法院訴訟要求出資人盡快履行義務。出資人不能按時繳納時,如果債權人的權益受到損失,需要讓出資人承擔相應的責任。但是在實際的執(zhí)行中,公司通過訴訟來解決問題,會導致司法成本的增加,也造成了司法資源的浪費。因此有必要完善相關的規(guī)定,約束股東的出資行為[3]。
公司在運營中,在交易中需要明確相關方的權利和義務,并借助公司章程,出資證明等加以保證。這些文件可以對股東權加以限制,有助于保護債權人。公司建立信用體系,借助信托可以降低經濟生活的不確定性,創(chuàng)造規(guī)范化的交易環(huán)境。公司的信譽體現在是否及時履行義務以及償還債務的能力。在司法實踐,對于公司缺乏信用的認定包括了多方面的內容,如在公司成立時針對注冊資本有不當的出資行為,先繳納資本再撤資。在公司運營中,公司的資產重組不是為了發(fā)展,而是存在欺詐行為,發(fā)生內幕交易等。在執(zhí)行破產程序中,公司有意不執(zhí)行債務償還。現有的《公司法》關于企業(yè)征信雖有規(guī)定,但難以保證完整性。
公司要披露的信息要包括出資情況,出資情況體現出出資人的出資金額,還要規(guī)定認繳后的出資發(fā)生期限。公司的資產變化情況也需要加以披露。公司資產變化體現出公司資本的流動性,并且需要全面體現公司不同形式的資產。因此,建議從法律層面界定應該披露的資產范圍,對資產的種類加以明確,保證債權人通過公司披露的資產信息,可以判定公司的實際經營效果。另外,建議借助法律上約束要求公司披露其信用情況,對于公司經營中的不誠信行為要建立披露機制。如果債權人對于公司的信用不了解,而公司也不進行披露,會直接影響到債權人的權益。特別是公司發(fā)生有意拖欠錢財、發(fā)生行政處罰等,要對債權人加以披露。單純讓公司主動披露信息存在局限性,需要加強外部的監(jiān)督,讓公司意識到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建議利用市場和政府多種方式,監(jiān)督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實性以及有效性。
針對法人人格否認制度,要明確原告與被告的界限。從當前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中原告的界定來看,債權人為原告的發(fā)生是由于公司股東對于有限責任的不合理的使用,對債權人的權益造成影響。被告的認定則是借助有限責任以及獨立地位,影響到債權人的合法權益。針對公司股東,被告的確定存在局限,僅為控股的股東。另外,還要完善股東濫用獨立地位的舉證。在現行的法律中,對于誰來承擔舉證責任缺少具體的規(guī)定。法律規(guī)定多采用了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這一規(guī)定存在不公平性,法官在審理案件中需要合理把握證據提出原則,來分配證明責任。
針對認繳資本出資期限要加以明確。在公司的運營中,章程規(guī)定的出資人出資期限可能存在不合理因素,如果沒有達到出資人繳納的出資期限,公司存在無法償還債務問題,公司的董事義務召集股東,催繳出資款項。董事如果追回出資額責任或義務難以承擔時,在這種條件下,董事要為不履行義務承擔責任,債權人可提出要求,對債務需要承擔連帶償還責任。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要增強責任意識,保證股東主動履行收繳資本出資,以實現有效保護公司債權人的合法權益[4]。
為了有效提升公司治理效果,保證公司含義的獨立性,要對董事與高級管理人員的職責加以明確。當前公司法對于董事與監(jiān)事工作的標準還沒有加以明確,并不太清晰,可以參考英美國家的法律,建立勤奮標準,并針對“業(yè)務決策規(guī)則”開展相關的盡職調查,董事與高級管理人員的工作如果違反忠誠與辛勤工作責任,可適用于侵權責任標準加以解決,也可以將這些作為分析和判斷侵權的要素,分析侵權引發(fā)的不利影響,界定存在因果關系或發(fā)生主觀疏忽。為了有效改善公司治理,還需要對公司的章程加以規(guī)范。公司章程作業(yè)企業(yè)運營的重要依據,可以對股東的行為加以協調。制定章程要設定必要的自由界限。公司章程要規(guī)定確定市場披露信息的可靠性以及有效性。針對公司的信用機制,對公司要設立必要的處罰機制,如果公司經營中沒有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就要有處罰措施。披露義務要考慮到建立與披露規(guī)則相配合的條款,比如可以發(fā)揮紅名單和黑名單系統(tǒng)的作用。將公司列入黑名單,會其業(yè)務行為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如果公司被列入到黑名單,在政府采購,項目招標以及優(yōu)先選擇等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公司信譽度高,可以列入紅色清單中,可以優(yōu)先考慮補償,優(yōu)先考慮政府招標以及采購。借助黑名單以及紅名單的實施,有利于健全公司的功能性信用體系??茖W完善的信用制度有助于保護公司的債權人,維護公司債權人的權益。
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了規(guī)范市場行為,需要合理有效地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F行的公司法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對債權人的保障雖然有了規(guī)定,但是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加以完善,對制度加以有效的創(chuàng)新,從而有效地保障債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