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艷
摘要:在幼兒教育中開展游戲教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學習需要,是幼兒各方面能力和身心全面發(fā)展的有效保障。所以,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必須認清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并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和教育的進步,以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興趣愛好為出發(fā)點,實現幼兒在幼兒游戲娛樂中建立學習自信,實現能力的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游戲活動;幼兒體驗
游戲教育在幼兒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必須注重加強對幼兒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通過游戲教育的應用促使幼兒更加高效地學習。
1結合幼兒喜好進行游戲
教師不能自顧自組織和挑選游戲,而不關心幼兒是否喜歡這類型的游戲,是否適合幼兒當前的狀態(tài)等等,根據幼兒的情況進行游戲,而不是讓幼兒遷就游戲,這樣游戲失去了樂趣,幼兒在接受教育時也不會認真。
比如,教師覺得讓幼兒進行成語接龍的游戲很有意義,但是一來幼兒的認知水平沒有達到教師的要求,進行成語接龍的效果肯定不會太好,二來對幼兒來說這種游戲形式帶來的壓力遠超過了歡樂,教師要繼續(xù)進行也可以,但幼兒肯定會排斥,參與積極性不高,還會越來越不喜歡游戲,把游戲視為洪水猛獸下意識逃避,所以進行游戲的前提是結合幼兒喜好和實際情況,不能好高騖遠,教師想要讓幼兒提升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可以采取成語故事的形式,讓幼兒了解成語背后的歷史故事,然后分小組進行演繹,這樣幼兒既能完全理解所學成語的含義,也能加深自己的記憶。例如"一諾千金"這個成語,講的是秦朝末年,有一個叫季布的人非常樂意幫助別人,只要他答應了的事,無論有多大的困難,他都會想辦法辦到,后來即使由于一些原因被皇帝通緝,也有很多人幫助季布的故事,在通過動畫短片了解了之后,教師可以讓幼兒憑借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記憶來演繹這個成語,每個小組演一遍,其他組的學生進行評分,反復理解加深,最后的效果一定比教師強迫幼兒進行自己不喜歡的游戲好得多。
2積極切身實踐,增強幼兒體驗
在目前的幼兒園游戲化教學中,從幼兒的心理特征來看,幼兒更加喜歡積極而又輕松愉快的教學活動和學習方式。因此,教師應該在游戲化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游戲意識。比如,教師可以考慮在幼兒園外多設置一些幼兒可以自主參加的跑步、踢毽子等區(qū)域,便于幼兒更好地自主參與體育運動。在課堂上,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和不同課程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安排幼兒進行繪畫、手工、陶藝等活動,可以設計游戲體驗區(qū),引導他們積極地參與其中,滿足幼兒課程的教學需要。同時,教師應注意游戲過程中已經存在或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引導幼兒按照一定的游戲規(guī)則完成游戲,增強幼兒的游戲體驗感。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指導游戲時一定要避免簡單的說教,不必太過刻意,以免影響幼兒游戲化教學的教育價值。
3鼓勵幼兒自主反思和創(chuàng)新游戲玩法
幼兒創(chuàng)造性游戲活動并非一帆風順,而是會遇到挫折和困難。這時,教師應發(fā)揮引導作用,適時參與幼兒的游戲,觀察幼兒的游戲,發(fā)現幼兒在游戲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案例啟發(fā)、語言啟發(fā)等方式,促使幼兒進行自我反思,在游戲復盤過程中發(fā)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鼓勵幼兒自主創(chuàng)新,讓他們發(fā)現新的游戲玩法,避免造成資源浪費,提高幼兒游戲的效率,發(fā)展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如,可通過一物多玩的方式,為幼兒準備不同的紙盒,開發(fā)新的玩法,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可以把紙箱當作汽車工具,也可以用紙箱模擬障礙物,打開探險游戲,還可以將紙盒做成畫畫,做成不同的圖案,然后發(fā)揮想象來講述故事。
4巧妙融合,拓展想象力
在幼兒教育教學中,倘若能夠將知識內容與藝術進行巧妙結合,促使活動逐漸轉化為多元化的趣味游戲,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意識,而且能夠促進幼兒提高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強化幼兒的審美能力,加深對美的認識和理解。例如,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看動畫片,接著鼓勵幼兒嘗試利用自身的想象力來勾勒人物形象,并根據第一印象繪制相關人物。在此過程中,家長也能夠感受到繪畫藝術的不同樂趣,認識到什么樣的畫都是需要得到贊賞的,因為這是幼兒的精心創(chuàng)作。除此之外,在幼兒教育教學中,音樂游戲也發(fā)揮著一定的促進作用,這一點不可小覷。例如,在幼兒歌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知識內容與美妙的音樂背景進行結合,讓知識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在幼兒歌曲的學習并增加相應肢體動作過程中,能夠讓幼兒保持足夠的熱情。
5幼兒游戲要適合幼兒發(fā)育水平
在運用游戲進行幼兒教育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適合幼兒年齡段的游戲,其中包括難度,接受度等。每個游戲都應該是符合孩子心理發(fā)育和身體發(fā)育的,舉個例子,手機游戲給幼兒玩,幼兒肯定理解操作不了;反之,幼兒的搭積木游戲,給初中年級的孩子玩,他們肯定也不沒興趣。因此,在選擇游戲的時候,一定是符合孩子才是最合適的。想要在游戲中得到教育,那么一定是讓孩子們特別感興趣的,玩起來有意思,高興的游戲,能在自己掌控范圍內的游戲才能鍛煉孩子的各項發(fā)育,然后才能通過游戲進行教育。
6開展體育游戲活動
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幼兒開展一切生活學習活動的基礎。教師要將體育鍛煉有效融合在游戲活動之中,提高幼兒的參與程度,實現體育鍛煉的目標。比如,想要鍛煉幼兒的引體向上能力或者臂力,教師可以讓幼兒進行拉繩比賽,在競爭與合作中讓幼兒體會到游戲的快樂。想要通過拍球游戲鍛煉幼兒的手部力量,教師可以采用"擊鼓拍球"的游戲形式,幼兒拍球的節(jié)奏跟隨鼓樂的變化而變化,讓枯燥的游戲活動變得生動、有趣。除此之外,幼兒教師還可以組織一系列的親子體育游戲活動,比如"圈圈樂""裝果果""跳跳樂""我推小車過山頭""全家總動員""捉年怪"等等。教師可以在校園開放日的時候借助這些游戲活動讓幼兒和家長互相合作,讓幼兒家長能積極參與到幼兒游戲教學活動中來,不僅能增進幼兒與家長之間的關系,而且還可以促使幼兒家長明確家庭教育對于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性。
結語
綜上,從目前幼兒園的游戲活動主題設計模式上看,一方面需要考慮趣味性與多樣性,另一方面還需要結合幼兒的成長需求出發(fā),以此保障游戲活動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另外,在后續(xù)的游戲活動設置過程中,教師需要盡量發(fā)揮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使幼兒能夠在游戲活動中能夠通過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等方式,逐步提升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團隊意識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楊崢.幼兒園教育中游戲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讀與寫,2021,18(1):287.
[2]葉友琴.探究游戲教學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J].課堂內外·教師版(初等教育),2021(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