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璨
權權是個特別的孩子,既霸道,又自卑,我常常疑惑他的個性是如何形成的,于是便注意觀察他的家庭關系。原來,權權的父母關系不融洽,父親易怒,經常發(fā)脾氣;母親無工作,在家庭中沒有地位和話語權。權權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長大,才形成了易沖動、情緒不穩(wěn)定的個性特征。而且,面對孩子的行為問題,爸爸都是通過強壓政策來解決,媽媽則束手無策。
了解到這些情況,我們在思考,有什么方法能幫助權權和他的父母呢?
在一次“老北京建筑”繪畫活動中,權權選擇畫“北京故宮”明信片。權權是完成作品最快的孩子,他的畫張揚、熱烈(圖1)。我好奇地問權權:“你畫的是什么建筑?”權權說:“這是故宮。”“故宮的輪廓看不太清楚呀?”“沒錯,這個故宮已經被太陽烤化了。”“原來故宮會被烤成這樣啊,那這個太陽光真是十分強烈?!薄皩Φ模蕦m覺得很熱,流了很多的汗,就變成了一灘紅色的水,看不清了?!?/p>
權權的感受很奇特,我借機與權權的父母進行了交流。
教師:“權權選擇了大片熱烈的紅色來表達他心目中的故宮,非常符合故宮的外在顏色呢!您平時經常帶權權實地參觀這些古建筑嗎?”
媽媽:“是的,權權對建筑挺感興趣的,空閑時間我們也會帶他出去看看,可能他對故宮大面積的紅色印象深刻吧?!?/p>
教師:“看這幅作品似乎有一種炎炎夏日疲軟無力的感覺。其實幼兒的每一幅作品都能透露出其創(chuàng)作背后的心情。是不是在參觀故宮時天氣炎熱,讓權權有了這種感覺?”
媽媽:“沒有啊,當時天不熱啊。我想起來了,之前權權爸爸在權權犯錯誤時,會采取馬路邊罰站這種方法來教育權權。一次正值酷暑,在38℃的高溫下,把權權放在馬路邊罰站,當時權權被曬得眼睛都要睜不開了,臉上全是汗水?!?/p>
教師:“那可能權權把自己的經歷帶入到這幅畫中了,由陽光照耀的故宮回憶起了自己的那一段經歷,由此想到‘故宮會不會很熱呀?快被太陽曬化了,于是用紅色顏料創(chuàng)作出了邊緣模糊、充斥著‘汗水的故宮?!?/p>
當權權父親看到這幅畫并了解到權權的想法時,雖然他仍然認為罰站的辦法有效而且不會傷到孩子,但我察覺到他有些動容,有些自責。我想,這或許是一個契機,讓權權的爸爸媽媽通過繪畫了解權權,了解權權的心理感受。我們知道繪畫是兒童重要的語言,可以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感受和情緒,成年人要學習通過繪畫傾聽孩子的心聲。
于是,我建議權權媽媽和爸爸每天和孩子共畫一小時,借助一個小時的共同繪畫練習打造一座與孩子溝通的橋梁,讓權權釋放隱藏起來的情緒。我建議他們都要參與孩子的繪畫活動,因為只有親身參與才能夠真正理解孩子;另外繪畫的時候,不要強調繪畫技能,只需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理解孩子的畫。權權的爸爸媽媽欣然同意,就這樣,我們的繪畫探索開始了。
2019年10月? 第一次親子共畫
第一次是爸爸和權權一起畫的,權權明顯感受到了壓力。他表現得有些不自在,身體總是扭扭捏捏的,嘴巴里嘟嚷著“我不是很想畫”。權權本想把房子畫在爸爸的旁邊,思考片刻后,他打了個大叉叉,把房子搬離了父親,表現出想要靠近父親卻又害怕的情緒。最后呈現出來的作品(圖2)表現出他們父子之間的疏離感:權權畫的房子、樹都遠離爸爸畫的人。
這次合作繪畫,終于讓爸爸省悟,需要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了。
第一次是爸爸和權權一起畫的,權權明顯感受到了壓力。他表現得有些不自在,身體總是扭扭捏捏的,嘴巴里嘟嚷著“我不是很想畫”。權權本想把房子畫在爸爸的旁邊,思考片刻后,他打了個大叉叉,把房子搬離了父親,表現出想要靠近父親卻又害怕的情緒。最后呈現出來的作品(圖2)表現出他們父子之間的疏離感:權權畫的房子、樹都遠離爸爸畫的人。
這次合作繪畫,終于讓爸爸省悟,需要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了。
2019年12月? 第三次親子共畫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在開展“名畫欣賞”主題活動,我也把梵高的《向日葵》等名畫分享給權權家長與孩子一起欣賞。有一天,權權靈感大發(fā),提筆作畫,很快一株向日葵和一朵鮮花躍然紙上,顏色輕快明亮,充滿著陽光。媽媽開心地說:“我真喜歡你今晚的作品。”相信此刻權權的內心世界一定是充滿著溫暖與柔軟的愛。
權權的媽媽也慢慢發(fā)生了轉變,從最初的消極、糾結到現在的豁然開朗,開始主動參與到權權的繪畫創(chuàng)作中來,用積極的情緒引導權權,給孩子認同感,讓權權的個性發(fā)展得到滿足,可以看出權權在最近的作品中有了明顯的變化。
之后,權權媽媽還給權權買了梵高的作品同權權一起欣賞,傾聽孩子對于大師畫的獨到見解。
2020年1月? 第四次親子共畫
權權今晚又開始和爸爸共同創(chuàng)作完成一幅畫,與上次不同的是加入了音樂元素。權權爸爸選擇的音樂是巴赫的《詠嘆調》,音樂舒緩輕柔,使權權面對父親的時候能夠放下心防,敞開心扉。
權權先在左下角畫了一家三口圍成一圈在快樂地跳舞,臉上帶著微笑;爸爸則用山、水圍繞著他們,柔和的曲線延伸到很遠很遠……爸爸還天馬行空地在河流的一端畫上了漩渦,代表一家人準備去這個奇幻的漩渦探險一番。
爸爸和權權畫的內容構成了一個和諧互融的整體,從中可以感受到,權權從一開始的疏離父親,到現在的重新接納,內心是希望父母和好、一家人幸福美滿的;同時也可以看出,爸爸是愛這個家庭的,他十分希望自己能夠改掉“壞脾氣”,融入家庭,與妻子、孩子共同創(chuàng)造幸福的生活。
從《“烤化”了的故宮》到《魔法漩渦漂流記》,我們能明顯看出,權權的情緒逐漸陽光快樂,與父母的關系逐漸融洽和諧,與此同時,權權在班級里也逐漸變得開朗活潑。
年幼的孩子不善于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而當他們試圖用第二種語言——繪畫來表達內心情感時,父母卻又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主觀解讀、評判畫面的內容,沒有想到去探究孩子想要表達什么,是單純的藝術表現,還是畫中有“話”?
如何幫助家長破解這一難題和誤區(qū)呢?本次家園共育的探索給出了一個解決策略,那就是鼓勵家長與孩子一同作畫,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反思自己的教養(yǎng)理念和方式,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從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