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鞏固和發(fā)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然要求,是黨的民族工作開創(chuàng)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起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的堅固思想長城,各民族共同維護好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種極端、分裂思想的滲透顛覆,才能有效應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民族領域可能發(fā)生的風險挑戰(zhàn),才能有效團結凝聚各族人民,才能按照增進共同性方向改進民族工作,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條件、凝聚力量。
2021年10月召開的湖北省委民族工作會議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所有民族工作都要向此聚焦。做好新時代湖北民族工作,要緊緊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使這一事關全局之“綱”貫穿黨的民族工作各領域全過程,推動新時代湖北民族工作高質量發(fā)展。
要準確把握這一主線的時代之問。當今世界正經(jīng)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在滾石上山的關鍵時期,處在這樣的歷史階段,解決民族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更加迫切,妥善處置涉民族因素的矛盾糾紛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提升民族事務治理現(xiàn)代化水平的任務更加艱巨,抵御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宗教問題西化、分化我國的斗爭更加尖銳。不怕風浪高,就怕槳不齊。我們應當從中華民族發(fā)展歷程中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必然性、從新時代黨的使命任務中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xiàn)實針對性,從民族工作的短板、弱項中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特殊緊迫性。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牢不可破。
要準確把握這一主線的方法之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民族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就是要堅持正確的,調整過時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眾合法權益。要正確把握好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的關系、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關系。這些重要的論述,為進一步做好黨的民族工作提供了科學方法和指導原則。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則。共同性是主導,差異性不能削弱和危害共同性,無論是修訂完善已有政策還是研究出臺新政策,要更多地考慮同一區(qū)域內不同民族的均衡,不能造成同一地區(qū)不同民族之間的差異,在具體工作中,要按照增進共同性的原則改進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證統(tǒng)一、民族因素和區(qū)域因素的有機結合,把握政策界限,運用策略方法,分清輕重緩急,持久用力。
要準確把握這一主線的實踐之路。當前,民族關系主流是好的,民族團結的基礎日益鞏固,在看到主流的同時,要注意到民族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匹配不適應的問題和短版。比如,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論研究還比較薄弱,對少數(shù)民族相關問題研究中過于強調民族差異性,而有意無意地忽視了中華民族的共同性;新形勢下各族群眾流動性大大增強,以往以聚集地為主的民族工作模式已不適應,一些民族工作政策法規(guī)滯后于時代發(fā)展等等。統(tǒng)籌謀劃和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必須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民族工作全過程各方面,著力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加快推進民族地區(qū)高質量發(fā)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提升民族事務治理水平,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風險隱患,為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匯聚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