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孫叢亮
(1.遵義師范學院 貴州 遵義 563000;2.畢節(jié)職業(yè)技術學院 貴州 畢節(jié) 551700)
在高校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構建完善的心理育人體系的過程中,同輩(朋輩)心理咨詢工作體系的建設,是校園心理育人體系建設的有力幫手,是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有效補充。畢節(jié)某高校在開展心理育人工作的過程中,通過多元化的方式開展心理育人體系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那么,高校的同輩心理咨詢工作體系該如何建立?建立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同輩心理咨詢員工作的原則有哪些?
2017年,該校針對約3000名新生開展入校心理普查工作。普測數(shù)據(jù)顯示,新生中約10%的學生可能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問題,一般和疑似心理問題在50%左右。在對學生開展心理過程當中,除個別學生愿意尋求教師幫助以外,很多學生對尋求教師的幫助存在著顧慮,因而容易對教師產(chǎn)生抗拒心理,教師或長輩的身份,使心理咨詢工作的開展受到了較大的阻力??梢?,僅僅依靠教師團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難度較大。為有效地開展心理咨詢工作,將更多的學生心理安全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高校成立同輩心理咨詢中心,可以利用學生心理工作者的同輩優(yōu)勢,協(xié)助心理咨詢中心有效地開展心理咨詢工作,是心理健康咨詢中心的有力補充,使真正有需求的學生得到幫助。
同輩(朋輩)心理咨詢中心的成立,對高校開展心理咨詢工作和其他心理育人體系是一個有力的補充。同輩(朋輩)心理咨詢中心,是由身為同輩(朋輩)的學生組成的高校中開展心理咨詢工作的工作團隊,團隊成員由具有一定心理咨詢能力的學生組成,是學校心理咨詢中心教師團隊的有力補充。同輩(朋輩)心理咨詢中心主要負責人的選任,根據(jù)各高校的具體情況,采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一些高校是由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委派心理教師擔任,也有學校是由學生擔任。對于建立同輩(朋輩)心理咨詢中心來說,各高校都有不同的工作模式和選拔培養(yǎng)模式,筆者參與成立的高校同輩(朋輩)心理咨詢中心采用的是心理教師擔任同輩心理咨詢中心主要負責人、學生協(xié)助管理的模式,選拔和培養(yǎng)的過程較為嚴格,在培養(yǎng)和實操的過程中,實行定期考核制度,根據(jù)學生心理咨詢員的心理咨詢水平對學生心理咨詢員進行分級,并對不同級別的心理咨詢員通過量化標準進行考核。這種考核模式使同輩心理咨詢員隊伍的建設較為科學,同輩心理咨詢隊伍成員也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根據(jù)自身條件參與學校心理工作,超出自己工作能力和界限的心理工作,同輩心理咨詢隊伍成員會采用科學的方式轉借給其他咨詢員或心理教師。[1]通過量化標準經(jīng)過考核以后,根據(jù)自身心理咨詢能力分層分級開展同輩心理咨詢工作,使同輩心理咨詢工作體系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同時,對同輩心理咨詢工作團隊成員不斷提升自身心理技術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激勵作用,同輩心理咨詢中心內(nèi)部也容易形成不斷學習討論的技術能力提升體系和學習氛圍。通過科學的同輩心理咨詢員技術能力提升體系建設和同輩心理咨詢中心的制度建設,該校同輩心理咨詢工作體系在周邊高校中形成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同輩心理咨詢中心的學生,可協(xié)助心理咨詢中心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其他學生心理團隊的配合下自主展開針對全院學生的心理咨詢工作,在心理咨詢中心教師的督導下相對獨立開展心理咨詢工作,在遇到超出自身處理范圍的咨詢時,在來訪者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通過轉介的方式將來訪者轉給心理咨詢中心心理教師處理。
同輩心理咨詢中心面向全校學生,主要針對以下問題產(chǎn)生的心理問題開展工作:人際關系問題處理、家庭心理問題處理、習慣養(yǎng)成、室友爭辯、學業(yè)壓力、性心理問題及愛情問題、難以抉擇問題、其他壓力等輕度心理問題。同輩心理咨詢中心面對的問題一般是高校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問題難度系數(shù)較低。同輩心理咨詢員在開展心理工作之前,必須經(jīng)過心理教師的專業(yè)培訓,經(jīng)過技術技能和心理承受力的雙重訓練和考核后,才可以開展心理咨詢工作。[2]心理教師需要重視同輩心理咨詢員的理論和實踐培養(yǎng),在同輩心理咨詢員正式成為咨詢員之前,應當跟隨心理咨詢教師開展一定的心理咨詢工作,具備一定的咨詢經(jīng)驗。在同輩心理咨詢員開展咨詢時,特別是在同輩心理咨詢員獨立開展心理工作的前期,心理教師需特別關注同輩心理咨詢員的工作狀態(tài),及時給予指導,并在工作過程中建立完善的切實可行的心理督導體系。
同輩心理咨詢中心雖然面對的大多是較為輕度的心理問題,但是在參與心理工作的過程中也一樣要遵守心理工作的職業(yè)道德和相關工作原則。比如,同輩心理咨詢中心開展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必須遵守保密原則,必須做到對來訪者尊重和包容,用客觀的態(tài)度面對來訪者。因此,在咨詢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同輩咨詢員與心理教師的關系原則上應當是督導關系,即使是心理咨詢中心的教師,原則上也不應當干涉同輩心理咨詢員的正常工作,且不能觸犯保密原則。教師需要在督導過程中不斷引導、規(guī)范和強化同輩心理咨詢員的工作狀態(tài)和能力。
同輩心理咨詢工作也應當制度化規(guī)范化地進行,同輩心理咨詢員在開展咨詢等心理工作時,應當按照規(guī)范的方式進行心理咨詢檔案的記錄工作。因此,在建立同輩心理咨詢工作體系之前必須先建立規(guī)范化的工作制度,并嚴格按照相關制度選拔和培養(yǎng)心理咨詢員,并在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對心理咨詢員的工作進行必要的監(jiān)管和督導,保證心理咨詢員按照規(guī)范的流程開展心理工作。
同輩心理咨詢工作體系的建立,對于高校心理育人體系工作具有很好的補充作用,在建立工作體系的同時,必須注意對同輩心理咨詢員的保護工作。這里所說的保護并不僅僅只是在身體安全上的保護,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教師除了要讓學生心理咨詢員了解心理咨詢工作開展時需要注意的各種人身安全的相關條件,使心理咨詢員能夠營造或能夠識別安全的心理工作環(huán)境,規(guī)避不安全的工作行為和環(huán)境以外,還需要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抗壓能力,擴大心理意識容器,學會正確地調(diào)整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作為一個心理工作者,心理調(diào)整能力和抗壓能力是必備的前提條件,如果學生沒有較高的抗壓能力和心理調(diào)整能力,貿(mào)然開展心理工作是不明智的,不僅不能解決來訪者的心理問題,還可能導致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向不好的方向發(fā)展,甚至可能對參與心理工作的學生心理咨詢員造成一定的心理傷害。因此,同輩心理咨詢體系的建立是一個規(guī)范的過程,選拔、培訓及考核的過程必須嚴格,在學生心理咨詢員沒有足夠的技術、實踐基礎之前,以及沒有得到嚴格心理承受力訓練和通過測試之前,是不能貿(mào)然獨立開展心理工作的。這也對建立同輩心理咨詢工作體系的心理教師和培養(yǎng)學生心理咨詢員的督導師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作為一名同輩心理咨詢員須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待人熱情善良,具有寬容的性格,有著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思維清晰,善于傾聽和表達,較熟練地使用心理咨詢的方法和技巧。
心理工作者絕不能因為來訪者的外貌、身份、種族不同而區(qū)別對待,要一視同仁。心理工作者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到來訪者,初次見面是來訪者對心理工作者的試探,從某種意義上決定了此次的心理咨詢工作是否能夠進行,來訪者是否被接納、被理解、被包容、被重視。心理工作者在接待來訪者時呈現(xiàn)的表情、動作至關重要。
同輩心理咨詢中心成員必須是無條件幫助別人,而非有條件的,并且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或者行為影響不同的人。
同輩心理咨詢中心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相互支持和學習,有助于團結團隊建設,自覺接受道德行為標準的約束:遵紀守法、恪守職責、按規(guī)行事、樂于奉獻。
心理工作者要具有覺察自己情緒的能力,在自己情緒情感沖突較為強烈時,要及時回避來訪者。
心理工作者在進行心理工作的過程中,如若來訪者心理問題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疇時,要及時告知來訪者,征詢來訪者的意見,合理地轉介咨詢。
對于心理咨詢工作中來訪者的信息,工作人員要嚴格保密,不得透露給他人。咨詢員也不得翻閱別人的咨詢記錄。
來訪者只能通過心理咨詢預約平臺預約咨詢。同時也不建議使用私人電話與來訪者聯(lián)系。
一般情況下,心理咨詢工作不能給熟悉的人開展咨詢,咨詢?nèi)藛T與來訪者之間需要保持單純的咨訪關系,否則可能會對咨訪雙方造成一定的傷害。因此,如何處理咨訪關系也是咨詢員訓練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咨詢工作開展期間,心理咨詢員不應當向與自己具有多重關系的人開展咨詢工作,也不應當在咨詢期間和來訪者建立多重關系,咨詢過程也不能有除咨詢外的其他接觸。如果出現(xiàn)多重關系或者咨詢員難以控制咨訪關系,應當及時予以轉介。
同輩咨詢員應當清楚自己的理論實踐能力,同輩咨詢員不能對來訪者的心理問題輕易下定義,當咨詢員遇到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時,應當及時向心理咨詢中心轉介。同輩心理咨詢員不能完全獨立地開展工作,必須在心理咨詢師的督導下開展心理工作。
同輩心理咨詢員要對來訪者保持尊重,來訪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人而異。同輩心理咨詢員在開展心理工作的過程中要保持客觀態(tài)度,尊重來訪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隨意評價和對來訪者做出判斷。
心理咨詢中心教師在指導學生心理團隊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團隊了解心理咨詢工作,并在活動中讓學生團隊參與心理咨詢技術技能的培訓工作。同輩心理咨詢員由學校心理咨詢中心教師從學生心理團隊或從各班的心理委員中選拔任期超過半年的學生心理工作者。經(jīng)過面試認定具有初步的心理咨詢能力,可以勝任心理咨詢工作的學生心理工作者,成為同輩心理咨詢中心成員,根據(jù)同輩心理咨詢中心學生成員的咨詢能力,分為“同輩心理咨詢員”和“同輩心理咨詢助理”兩級,同輩心理咨詢員可以在心理教師的督導下相對獨立地開展一定的咨詢工作,同輩心理咨詢助理并沒有達到相應的咨詢能力,因此主要協(xié)助心理教師和心理咨詢員開展工作,并在協(xié)助過程中逐步成長。[3]
同輩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助理主要負責開展咨詢預約工作、接待來訪者、咨詢室值班等日常工作,協(xié)助咨詢員開展團體心理活動和一般疑似心理問題工作,并跟隨心理教師學習理論和實操技能,積累工作經(jīng)驗。
同輩心理咨詢員主要工作有兩個方面:一是協(xié)助心理教師對心理咨詢助理開展培訓,使心理咨詢助理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詢技巧和心理基礎理論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和實操能力;二是在心理教師的督導下開展簡單的、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的心理咨詢工作,同時協(xié)助心理教師開展其他心理育人工作。
同輩咨詢中心建立之初,對學生心理知識的培訓必不可少。心理健康咨詢中心教師有義務也有責任定期對同輩咨詢中心學生心理工作者開展咨詢技能培訓、心理學基礎知識學習,對學生進行咨詢督導及個案督導,加強同輩咨詢中心學生心理工作者開展咨詢工作的能力,并定期對同輩心理咨詢中心的學生進行技能考核。
同輩心理咨詢中心的工作要與時俱進,有堅持學習的恒心。學生心理工作團隊可以多參加校外專業(yè)的系統(tǒng)心理培訓,提升自身的心理技術能力,拓展未來的職業(yè)方向。
同輩心理咨詢中心能協(xié)助大學生很好地完成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任務。發(fā)展心理學家哈維格斯特認為,青年期主要任務是青年期同齡人團體的建立、獨立性的發(fā)展和人生觀的發(fā)展。
學生在價值取向多樣的社會中成長,物質(zhì)基礎優(yōu)越,文化內(nèi)容多元化,價值觀、人生態(tài)度、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顯示出特殊性。同輩心理咨詢中心的心理咨詢員團隊由學生自愿加入組成,無論是學生來訪者還是學生心理咨詢員,在心理咨詢中心教師的督導下開展心理工作,這種工作模式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很多學生容易在同齡人的幫助下找到自己心理問題成因。同輩心理咨詢員更容易理解同齡人的思想,相對于教師,學生來訪者更容易與身為同齡人的學生同輩心理咨詢員產(chǎn)生共鳴,尋找到理解。同時,同輩心理咨詢員在接待同齡來訪者的過程中,在心理教師的正確指導和督導下,同輩心理咨詢員也會得到很好的心理成長,擴大自身的意識容器。
在高校同輩心理咨詢員工作的過程中,心理教師的專業(yè)督導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同輩心理咨詢員在沒有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心理咨詢技術時,擅自開展心理咨詢工作是具有風險性的。因此,對學生同輩心理咨詢員開展專業(yè)培訓是至關重要的,在同輩心理咨詢員開展心理咨詢之前,需要對同輩心理咨詢員做好心理咨詢素質(zhì)素養(yǎng)的培訓:一是要讓同輩心理咨詢員在咨詢過程中能夠做到遵守各項咨詢原則;二是要讓同輩心理咨詢員在開展心理工作的過程中懂得自我保護并擴大意識容器,避免在心理工作中受到傷害;三是要在同輩心理咨詢員培訓的過程中重視對咨詢員的技術技能培訓;四是要對同輩心理咨詢員開展專業(yè)的系統(tǒng)的理論培訓;五是在同輩心理咨詢員開展心理工作的過程中建立有效地督導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使同輩(朋輩)心理工作體系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的建設,成為學校心理育人體系工作的有力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