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xiàn)如今建筑行業(yè)迅猛發(fā)展,很多先進的技術不斷涌現(xiàn),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發(fā)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樁基礎技術是當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過程中的一項基礎技術,這一技術的使用極大程度的提高了建筑結構自身的穩(wěn)定性,將建筑工程自身的最大功能效益發(fā)揮到位,讓建筑工程具備耐久性和抗震性。所以,樁基礎技術的有效應用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必要途徑。鑒于此,本文就建筑樁基礎施工技術問題及質量保證措施進行簡要論述。
【關鍵詞】建筑工程;樁基礎;施工技術;問題;措施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1.087
1、建筑樁基礎施工技術問題
1.1 斷樁問題
斷樁問題在灌注樁施工過程中較常見,導致樁基發(fā)生斷裂的原因較多,具體施工中多見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混凝土灌注問題?;炷凉嘧⑶埃夹g人員未精確計算澆灌量,施工過程中導管提升過高,脫離混凝土樁身,引發(fā)樁基斷裂;混凝土澆筑間隔時間過長,表層混凝土失去流動性,或新澆筑的混凝土上升時混入泥漿沙礫,導致出現(xiàn)斷樁現(xiàn)象。為了防止或避免此類問題發(fā)生,首先應嚴格要求技術人員計算混凝土的澆筑量,確保混凝土澆筑量、樁徑、混凝土坍落度等指標符合規(guī)范要求。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導管深度,嚴禁導管脫離混凝土表面;
第二,混凝土供應問題[1]?;炷翝仓檫B續(xù)作業(yè),如混凝土供應量不能滿足連續(xù)澆筑要求,將引發(fā)嚴重的工程問題,也會使樁基在施工過程中發(fā)生斷裂。所以工程人員施工前,必須確定混凝土使用量,確?;炷凉贪错椖恳蠊懔炕炷?。同時制定應急預案,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施工現(xiàn)場臨時道路應確保路基堅實、可靠,如樁孔附近道路不能滿足混凝土的運輸,應提前鋪設鋼板道路。根據(jù)項目實際情況選擇混凝土灌注方式,保證樁基施工質量,杜絕工程隱患。
1.2 縮孔問題
在濕作業(yè)條件下進行灌注樁施工,由于塑性土膨脹,縮孔的發(fā)生概率較高??s孔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施工區(qū)域的地層含水量高,具有較強的塑性,鉆孔作業(yè)后孔壁回縮,導致鉆孔直徑縮小。施工技術人員在施工過程中,應經常檢查鉆頭,磨損嚴重必須及時補焊,鉆機應快轉慢進,對發(fā)生縮孔現(xiàn)象的樁孔,鋼筋籠安裝后應盡快澆筑混凝土,避免縮孔引發(fā)更嚴重的施工質量問題。
1.3 孔底沉渣過多問題
孔底沉渣過多(>50mm)的原因多為清孔泥漿質量差、未進行二次清孔等。為提高孔底質量,使用正循環(huán)鉆機施工前,應先確保泥漿質量。首先使用高粘度泥漿清孔(泥漿比重≥1.3),待孔內較大粒徑的沙石清出后比重降至1.1~1.2,清渣過程中指派專人負責測量沉渣厚度,確保首灌前導管距孔底50cm為宜[2],同時盡量增加初灌量,并保持連續(xù)灌注,利用混凝土的自重沖擊孔底殘余沉渣,使之順利排出孔外,保證后續(xù)工序的順利進行。
2、建筑樁基礎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2.1 科學進行測量放線
(1)結合由建設單位供應的坐標點,借助GPS對控制點進行定位。然后使用計算機準確計算出不同區(qū)域控制點的具體坐標,同時依次測定出建筑的整體控制線,然后設置4個控制點,使點的位置可以通視,產生一個閉合矩形,運用極坐標方法進行復核。
(2)參考孔樁圓心的坐標,對各個孔樁的中心點進行測量,同時借助卷尺與線根據(jù)孔樁直徑放出相應的孔樁樁位,運用白灰撒出樁外徑的邊線,在孔樁的中心處借助鋼筋打進土內加以標識,將鋼筋當成圓心進行拉線畫圓,并沿著定位環(huán)撒出白灰線,經過校對合格以后,當成樁開孔定位的根據(jù)。
2.2 合理進行護筒的安裝
結合樁位點情況,進行鋼護筒的合理安裝,使護筒內徑超過鉆頭直徑大概200mm,鋼護筒的壁厚為8mm~12mm。對于護筒埋設的深度來說,在粘性土內不得小于4m,在沙土內不得小于8m。確保護筒埋設的精準性,使護筒的中心、樁位的中心偏差不超過50mm,相應傾斜度偏差不超過1%,在護筒和坑壁間需要運用粘土進行填實處理[3]。具體施工的時候,埋設護筒時需運用旋挖鉆機靜壓方法予以實施。等到鉆機就位之后,需保證鉆桿、鉆頭以及樁位三線合一,依靠旋挖鉆機動力頭把其垂直壓入到土體內。埋設護筒結束以后,把樁位中心借助四個控制護樁進行引回,讓護筒和樁位的中心相重合,同時運用紅油漆在護筒上面對護樁方向線的位置加以標記。而護筒埋設的深度不超過2m。護筒需要高出地面大概30cm~50cm。
2.3 加強鉆孔管理
進行旋挖鉆鉆進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動力頭驅動鉆桿、鉆頭實現(xiàn)旋轉,并應用鉆頭下邊的切削刃破碎土層,使經過切削后的土體被擠到鉆斗中,在裝滿之后,需要把鉆斗提出孔口,然后將鉆機底盤進行旋轉并反轉,啟動鉆斗閥門,使土體排放到地面上。利用上述做法,經過數(shù)次反復操作得以成孔,直至孔底的設計標高。在鉆機設備準備好以后,便能夠鉆進,此過程中使每次的進尺大概為60cm,起初鉆孔需要減慢旋挖的速度,同時保證放斗的平穩(wěn),提斗時應該減慢速度,尤其對于孔口5m~8m段的旋挖環(huán)節(jié),應該合理利用控制盤實現(xiàn)對垂直度的有效監(jiān)控,假如出現(xiàn)了偏差,需要馬上改正。
2.4 做好鋼筋籠加工與安裝施工
鋼筋籠的縱向鋼筋運用HRB400級。縱向鋼筋運用雙面搭接焊焊接處理,其搭接的長度至少為10d。并使用運輸車運輸,用吊車吊入樁孔完成安裝任務,保證安裝時候的鋼筋籠速度較慢,使孔壁質量合格。2.3.5加大對樁基砼灌注施工控制的力度進行正式灌注施工之前,對漏斗、測試儀器、量具以及隔水塞等相關設備功能是否正常進行檢查。把砼運輸?shù)焦嘧⑽恢弥?,細致檢查砼的和易性、坍落度等狀況。對于砼的強度等級來說,需要以設計圖紙為依據(jù),粗骨料的最大粒徑需要小于25mm,相應坍落度為18cm~22cm[4],而擴散度是34cm~45cm。進行第一批砼灌注的過程中,使導管的下口到孔底的距離是0.3m~0.5m。
為了實現(xiàn)水下砼封底,應該使用隔水栓,發(fā)揮出有效的隔水作用,然后及時排出。當明確初存量數(shù)量充足之后,便能夠進行灌注施工,運用砼的重量排除導管中存在的泥漿,第一次澆灌的過程中,初灌量需要把導管的底端一次性埋入0.8m~1.2m,同時使導管中留有一定的混凝土高度,避免鉆孔中的泥漿進入到導管內。使砼的初凝時間也大于整樁灌注施工的時間。在正式灌注施工以后,需要持續(xù)進行砼灌注施工,盡量減少導管拆除的間隔時間。
在導管中的砼不滿的情況下,緩慢進行灌注施工,規(guī)避導管中高壓空氣囊的形成,導致堵管問題的出現(xiàn)。并且對孔內的砼面高度進行準確測定,不斷改進導管的埋深。一般情況下,埋深為2m~6m,避免導管出現(xiàn)提出混凝土面的情況,安排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導管內外混凝土高差的準確測量,實現(xiàn)連續(xù)灌注的效果,并準確記錄水下混凝土灌注的信息。當進行灌注施工的時候產生了堵管情況的時候,需要采用上下活動導管的方法,避免運用振搗設備進行振動。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建設規(guī)模隨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而逐步擴大,樁基礎是建筑工程的基礎施工環(huán)節(jié),影響建筑的整體質量,因此必須做好樁基礎施工作業(yè)。作為施工單位,應以實際情況為立足點,根據(jù)工程要求、現(xiàn)場地質情況等合理應用樁基礎施工技術,并隨著施工作業(yè)的開展而持續(xù)優(yōu)化技術參數(shù),以技術為驅動,以高素質人員為操作主體,切實提高樁基礎的施工品質,從而提升建筑工程的整體品質。
參考文獻:
[1]趙亞軒.高層建筑基礎設計中的幾種基礎形式解析[J].建材與裝飾,2019(32):108-109.
[2]孟志杰.建筑預制樁基礎的土建施工技術分析和實踐[J].建材與裝飾,2019(32):38.
[3]矯廷.高層建筑灌注樁基礎施工措施研究[J].門窗,2019(20):47.
[4]楊俊,高穎.建筑地基基礎施工及加固技術[J].四川水泥,2019(10):149.
作者簡介:
唐書波(1976—),男,土家族,貴州遵義,大學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