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俊
(福建省浦城縣仙陽中學 福建 浦城 353400)
隨著我國新高考改革不斷的推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和發(fā)展,有力地緩解了傳統(tǒng)課堂之中所存在的弊病。在當前課堂實驗教學中,要與智慧課堂相融合,進一步改善教學方式和內容,以幫助物理實驗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智慧課堂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能夠更加幫助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的建立都放在課程學習之前的階段。讓學生在課前就能夠進行自主的探究,建立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夠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這種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適用于物理實驗之中恰到好處。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之中,可采用微課的方式來實施智慧課堂。教師可根據實驗的內容,設立一個預習的微課[1]。
例如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教學實驗中,教師應該提前對實驗的具體細節(jié)進行講解,并將實驗進行展開分析。將主要實驗要點告訴學生,并劃分實驗過程之中較為關鍵的幾個部分。將這些通過微課視頻的方式進行展示。同時,教師要將制作好的微課發(fā)布在物理學習的群組之中,讓學生通過微課的方式能夠更好地掌握實驗的基本理論以及實驗操作的具體流程,為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實驗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過程之中,所有的反饋的問題都可以在正式實驗的時候進行進一步的討論分析。
物理教師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參與度。以推進智慧課堂模式的應用。因此,課程實驗可分為三個主要的環(huán)節(jié)。首先,在實驗開始之前要進行小組的討論活動。因為在完成課前預習后,學生會有一些問題的反饋和不理解的部分,對所有學生提出的質疑要進行簡單的總結和歸納,將主要問題作為討論的核心內容,然后讓學生通過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尋找解決方案。其次,在學生討論后,解答分析實驗過程中的問題,教師應對實驗問題提出最優(yōu)的解決方法,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更加明確實驗的目的以及操作的具體流程以及所達到的結果等進行深入的分析[2]。最后通過實驗的操作,以及實驗的內容,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預習時所掌握的實驗流程以及在實驗過程之中所總結的相關事項相結合,完成實驗探究。最后,教師進行演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實驗原理,在控制質量相同的情況下討論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另一個是在控制力不變的情況下,討論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已得出正確的實驗結果。
教師在教學實驗之中,不僅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實驗的基本流程和實驗的成果,而是更加要在實驗過程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實驗,以及最終完成實驗,得出實驗結果及相應分析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讓學生能夠具備實驗思維,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課后布置作業(yè)的過程之中,可進一步的填補實驗過程中所遺漏的教學內容,將教學知識與實驗主要操作步驟相結合,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所學內容[3]。
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可以包含以下二方面的主要內容:
3.1 教師應以學生物理視野得到開闊為目的布置作業(yè),在布置作業(yè)時可針對于學生在生活之中比較常見的物理實驗進行布置,具體實驗過程不要太過單一乏味。而且,實驗內容符合相關物理知識,增加實驗的趣味性[4]。使學生能夠更加樂于去完成,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以實現舉一反三的效果。而且教師也可以把各樣的方案進行匯總分析,選出更加適合的實驗項目,在教學組進行投票表決,選定合宜的實驗后,讓學生通過視頻錄像的方式進行記錄,回到學校時交給老師。不合理的實驗流程教師也要進行相應的講解,使學生擴展實驗思維,進一步提升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3.2 教師應引導學生及時反饋所學內容,使學生更好掌握所學知識以及實驗內容。在布置實驗作業(yè)時,也要針對于當下新高考的形式布置合適的實驗作業(yè),在結束實驗后,引導學生針對于實驗內容進行總結和梳理,以掌握實驗的流程及物理原理。一方面要考慮實驗帶來直觀的感受,同時也要通過文字記錄實驗呈現出時具體的步驟,深化到每一個小的細節(jié),從而讓學生能夠掌握具體的知識點。在面對考試時,以卷面書寫的方式進行應答,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高中物理實驗在教學過程之中,要進一步優(yōu)化實驗方式,改進實驗流程,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因著信息化的發(fā)展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不斷的提高,因此,教師也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和教學水平,以成為符合新時代發(fā)展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