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磊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我國的教育模式逐漸地從單一的理論育人轉變?yōu)槔碚撆c實踐結合的育人方式,我國的教育重心也開始緩慢的向實踐教育偏移。習近平總書記曾經(jīng)指出:“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實踐是提高本領的途徑,青年的素質和本領直接影響著中國夢的進程?!边@一重要指示強調了實踐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思想政治實踐教育是將樹德育人作為主要目標,采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手段,致力于將大學生培養(yǎng)成擁有高素質、高能力的綜合型人才。
近年來,我國的教育重心逐漸地從單一的知識理論教育轉向需要具體操作的應用型實踐活動。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始展開相關的理論工作和實踐工作,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就是指在學習相關的理論課程的同時,授課教師安排學生開展與所學內容相關的實踐活動,通過實踐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建設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國以往的教育模式通常都是以課堂上的文化知識授課為主,這在思想政治教育這種理論性較強的學科中體現(xiàn)得更加明顯。教育部門開始逐漸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思想政治這一方面,各大高校也開始開展思想政治的實踐活動。開展有關思想政治的實踐活動,需要在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1]。
思政課是各大高校的必修課程,足以體現(xiàn)其重要性,但有部分學生對這門課程并不重視,這就導致了有些學生雖然知識文化水平較高,但思想政治水平卻不能與之相匹配,這類問題就是因目前我國的思政教學的時效性太低而導致。
我國部分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實踐育人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思政教育實踐育人的教育情況并不樂觀,導致教育實效性低下。
思想政治是一個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理論支持,部分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課比較刻板、枯燥,不喜歡這門課程,造成了學生參與度低的情況。還有部分學生認為,思想政治不是專業(yè)課內容,對這門課程產(chǎn)生輕視心理,在課堂上不專心聽講,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學生參與度低的原因之一[2]。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社會背景更加多元化。在大學學習過程中,大學生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課開展以來,收到的反饋成果差強人意。有的學生由于不喜歡思想政治這門課程,在實踐課上的表現(xiàn)也不盡如人意;還有部分同學因性格內向,在開展實踐課的過程中畏首畏尾,達不到實踐課預期的效果。教學效果直接影響著思想教育實踐課的教學進程,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學開展效果所存在的問題,就會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課的進程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3]。
雖然各大高校都加深了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課的重視程度,但在大多數(shù)學校中,這些具體的改革措施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部分授課教師和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課程還存在著一定的輕視態(tài)度,也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課堂運行機制。目前,我國開展高校思想實踐育人活動,大多數(shù)是為了應付教育部門發(fā)布的相關文件,而不是真正為了培養(yǎng)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實踐課的課堂自由度較大,正是因為這一點,導致我國目前的實踐課課堂運行機制不夠完善,并沒有固定的學習模式,也沒有相對完善的課堂運行機制。
影響這門課程對大學生實效性的原因分為很多種,主要原因分為兩個方面,即內因和外因。所謂的內因是指學生自身對這門課程的態(tài)度、教師對這門課程的態(tài)度、授課教師在實踐的過程中是否認真細致地指導學生。外因是指由于學校的財力物力等問題導致的沒有思想政治實踐的專門場所,或者是缺少一些專業(yè)的設備,再者是由于學校的師資力量有限,缺少在實踐課上對學生專業(yè)指導的教師。實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如果想要思想政治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得越來越好,要從根本上解決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對大學生的實效性的問題,從最本質問題出發(fā),提高授課教師和學生對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真正認識和理解這門課程,提高各大高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條件,提高大學生實踐的實效性。
近年來,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帶動下,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也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勢頭迅猛發(fā)展,社會關注重點正在逐漸向應用實踐轉移,思想政治教育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所以,各大高校在開展了思想政治教育這門課程的基礎上又開展了思想政治實踐課,目的就是讓學生可以接受更好、更全面的教育,將學生培養(yǎng)成德才兼?zhèn)淙轿痪C合性人才。實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沒有實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而目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對大學生的實效性較低,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對大學生的實效性是當下各大高校和授課教師所面臨的、急需解決的問題。
在以往人們所固有的認知中,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論課程,課堂模式就是由授課教師為學生講解所學內容。然而,隨著近年來我國社會的飛速發(fā)展,教育事業(yè)也在以一個前所未有的勢頭發(fā)展,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也產(chǎn)生了新的課堂教育模式,思想政治實踐課開始逐漸地走進大眾的視野。雖然在多年前國家就開始倡導在思想政治教育這門課程中開展實踐課來培養(yǎng)更多的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但大眾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認知還存在一些問題,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認知也不夠完善,還僅僅停留在開始的階段,沒有進行全方位的深入了解。高校將人才的培養(yǎng)僅僅局限于課堂,在開展實踐工作和在推動其內在認知的過程中就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課沒有建立起完整的課堂運行機制,這是目前各大高校急需解決的問題。社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育也存在認知上的偏差,認為現(xiàn)在的大學實踐教育只是流于形式,認為實踐教育是浪費時間和資源的無意義活動。在大學生自身方面,對思想政治實踐教育的認知和重視度也不夠,學生自身的積極性不高。在社會目前的教育形勢下,大學生注重的無非就是自己專業(yè)課成績和理論知識。
目前,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內容與形式嚴重脫節(jié),各大高校的實踐課雖然在形式上大張旗鼓,但在內容上卻是乏陳可言、實踐內容較少,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課開展的過程中缺少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內容,在形式計劃的制定上也沒有詳盡地思考過。在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中并沒有開設實踐課,思想政治實踐課只能在課程表上看見,專業(yè)課程的實踐育人活動根本就沒有真正獲得學校的支持,沒有可供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課的實教基地,就算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課的實踐基地,也發(fā)揮不出自身真正的作用。原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都過于簡單,導致實踐課完成得比較容易,學生根本不重視,也不能真正地從實踐課中學到知識。各大高校可以在以往的實踐課的基礎上加入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元素,例如,各大高??梢栽谝酝寣W生利用寒暑假做社會調查的基礎上,讓其進入企業(yè),實習一段時間,然后將其心得體會寫成實踐報告,從中總結經(jīng)驗,在開學時帶到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總結經(jīng)驗,促進相互學習。
就目前的思想政治教學實踐育人的情況而言,學生、社會和學校對思想政治實踐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主要原因之一是許多高校沒有建立適合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教育實踐基地,不能對學生進行真正的實踐教育,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方法就是構建出“三位一體”的多方合力實踐教育基地,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真正開展實踐活動的地方。構建“三位一體”的多方教育實踐基地,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實踐鍛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社會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認知,刷新社會和人們對思想政治實踐育人的看法,改變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形式單一和缺少實踐基地的狀況。既可以為學生們開展實踐活動提供一個合適的場所,又可以整合各種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將可用資源的利用率實現(xiàn)最大化,在構建“三位一體”的多方合力教育實踐基地的過程中一定要不忘初心,秉承為學生建造最合適的實踐基地和幫助學生提高綜合應用實踐能力的理念,將構建工作做到最好。
在教育改革措施的推動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工作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大學生上好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課,也是為自己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雖然目前我國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實踐育人工作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我國社會正在蓬勃發(fā)展,隨著時間的推移,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所面臨的問題必將得到有效解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對人才的培養(yǎng)效果也會逐漸表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