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慶
(甘肅省白銀市第十一中學,甘肅白銀 730900)
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面臨中考,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而教師的教學壓力更大,會出現(xiàn)對學生生活情況不太了解的情況。對此,教師應從生活的角度出發(fā),加強對中學生的生活指導,構(gòu)建以語文教學生活化為導向的教育模式。
“教學生活化”的概念在我國的教學大綱中沒有明確界定。古往今來,人們對這個概念有不同的看法。胡塞爾首先提出了“回歸生活世界”的口號。陶行知是我國生命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集大成者。他認為,“生命教育就是教育生命,用生命教育生命,使生命需要向前發(fā)展”。在國際上,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著名的《教育財富》報告。該報告提出的四大教育支柱表明,教學生活化已成為一種國際價值標桿。
語文教學是基于人們的生活開展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向?qū)W生解釋課文知識背景和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與學生溝通和交流。長期以來,我們把學生當作教師的教育對象,為了幫助學生成長而教育學生。其實,學生也影響著教師,他們也在幫助教師成長。在語文教育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而教師要圍繞學生設(shè)計教案,引導學生愛上語文,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教師只有架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橋梁,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1]。
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說:“我們主張必須有一種實踐經(jīng)驗情境作為思維的起始階段?!迸c其他學科相比,語文需要廣闊的生活背景,這就注定了語文教學有情境化特征。雖然初中生還沒有走進廣闊的生活世界,他們的視野還不足以讓他們對世界有一個透徹的了解,但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對生活有著無限的憧憬。語文教學生活化是基于學生生活實際的實踐性教學,讓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將教材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起來。
語文教育工作者要肩負起弘揚當代文化的神圣責任,努力構(gòu)建一種與時俱進的教學模式。語文應該是時代的語文,語文教學要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體現(xiàn)時代特征。語文教學需要反映這個時代的社會形勢、政治觀、藝術(shù)觀、科學發(fā)展觀、人情觀、道德觀等。因此,整個教學體現(xiàn)了鮮明的時代特征,語文教學必須順應這種形勢。
生活是語文的源泉,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知識。反過來,語文為生活提供服務(wù)。電視上的廣告層出不窮,商場里的各種招牌,學校、家庭、社區(qū)的告示牌、提醒等,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能成為生動的語文素材。語文教師要用科學的方法去引導學生感受這些素材,使他們充分了解語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
語文服務(wù)于生活,語文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產(chǎn)生的。隨著社會生活的日益豐富,語文在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人們?nèi)粘5慕煌袨?,如果沒有語文的參與,就很難圓滿完成。無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社會實踐中,語文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生活孕育著語文,而語文服務(wù)于生活。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入生活素材,使語文教學回歸簡單。這不僅是提高學生精神生活水平的有力法寶,還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
在各種語文教學資源中,充滿生命氣息的作品為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來了寶貴的知識。這些作品不僅蘊含著作者的生命痕跡,還富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對這些作品產(chǎn)生不同的理解,這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將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jié)合,讓學生走進生活去看、聽、感受語文,慢慢地,學生就會提升對作品的欣賞能力,可以感受到作品的豐富多彩。例如,對于古詩《使至塞上》中的經(jīng)典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學生如果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過語文藝術(shù),就無法感受到那種意境:遙遠的漠邊人家燃起的炊煙筆直地向上飄升;滾滾長河的西盡之處,如血的夕陽緩慢下滑。該詩主要表達的是山河壯麗之贊,天地浩瀚之嘆,以及形單影只、孤身一人之傷。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想象自己一個人在沙漠里行走。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會感覺到語文就在自己身邊。語文教師可以借用這樣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教師注重運用語文教學來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精神世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語文課本里的每篇文章都飽含深情,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逐漸引導學生把握課本中的情感因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實現(xiàn):一是教師將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和生活體驗帶入課堂進行解讀,使學生的情感和教師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為閱讀教學提供便利;二是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思考時間,讓他們通過自學,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情感。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葉圣陶先生二三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對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進行闡述,讓學生領(lǐng)會文中葉圣陶先生的語文觀點,學習葉圣陶先生待人寬、律己嚴的品德。然后,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深度解析。作者通過一些典型事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躬行君子、堪為師表的忠厚長者獨具的可貴的精神風貌。通過這樣的教學,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我們能否做到嚴格要求自己?”
語文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可以與教科書中的文章相對應,或者它們有很多共同點。例如,在《背影》一文中,雖然很多學生對父親和自己相處中發(fā)生的事情不是很在意,平時也沒有留心觀察,但是通過文章的學習、課文的講解,他們能在一定程度上回憶起自己的經(jīng)歷,在情感上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學會理解父母、體貼父母、孝順父母。這樣,學生會明白,學習語文不僅是學習課文,更是學習了解生活,學會與家人相處,并學會用語文知識去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好。
具體來說,在語文教學中樹立“以生命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就要改變知識觀。如果教師認為知識是固定不變的,對每個人都一樣,那么,他只會是知識的忠實傳播者;相反,如果教師認為知識是不斷變化的,是生活的真實反映,他就會把語文作為促進學生探索生活、世界的一種渠道,從而保證學生能夠適應變化的世界,創(chuàng)造新的生活。這時,教師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學生自主學習上。學生只有產(chǎn)生了學習興趣,才能主動去學習??梢?,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需要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大膽創(chuàng)新和豐富語文教學方法。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越來越密切,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語文知識為生活服務(wù),提高其語文學習興趣。語文生活化教學強調(diào)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的結(jié)合,強調(diào)課堂教學與生活理念的融合,強調(diào)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有機結(jié)合,也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學好語文,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傊處熢谡Z文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要幫助學生學會生活,讓學生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