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新新
(河南省安陽市中華園小學 河南 安陽 455000)
語文是讀出來的,而不是老師講出來的。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朗讀在語文課堂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朗讀是其他任何教學活動不能取代的,讓學生充分讀,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以讀代講已成為語文教學的主要方式。“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單是教師講出來的,還要學生去讀,去悟?!痹谄綍r語文教學中怎樣訓練學生朗讀,提高學生朗讀的能力,使朗讀在教學中發(fā)揮其作用呢?方法是多種的下面就簡單談一談我的一些初淺認識: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睆?zhí)锶粝壬f:“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笨梢娎首x是如此的重要,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最好的方式,讀好了,對課文的理解也更深入了。朗讀教學如此重要,但我們的閱讀教學卻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1.1 教師基本功不夠扎實,不掌握朗讀的技巧。農村學校受師資條件限制,還有相當一部分年老教師普通話不達標甚至不會普通話,對指導學生正音、如何讀好課文大打折扣。
1.2 部分教師對朗讀思想不夠重視,還是存在滿堂灌的老一套教學方法,課堂上只重視教師的講,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真正把課堂交給學生。大多教師沒有體現(xiàn)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多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
1.3 朗讀流于形式,沒有目的。有些朗讀只是為了完整教學過程,毫無目的性,對朗讀教學的要求不明確,只是為了讀而讀。有些是為了裝飾一下課堂,為提問題而讀。還有些純粹是為了湊時間而讀,課講完了,但是還沒有到下課時間,只好讓學生“濫讀”。
2.1 比較促讀法。當兩個人站一起、兩件物品放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自然會注意到他們之間有哪些相同之處,又有哪些不一樣。這種判斷兩種事物之間共同點與不同點的方法就叫做比較。和它差不多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是對比。只有比較才可以分出異同、高下,所以有比較就會有進步。朗讀訓練也應該有比較,通過比較不同學生朗讀的基調、表情達意、語速等,對比自己的不足,才能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不斷提高。
如《荷花》這篇課文語言優(yōu)美生動,在指導學生讀正確的基礎上,應重點抓住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抓住課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描寫,引導學生體會語感,想象荷花的優(yōu)美姿態(tài)。指導學生通過語氣的變化,強調出荷花長勢不同的特點。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的朗讀就要讓學生入情入境,體會作者的心境,好像自己親眼看見一樣,讀起來自然就充滿感情了。指導學生會朗讀后,再指名幾個學生讀,然后進行比較、點評,看誰讀得最好,通過比較,找出各自的優(yōu)點缺點,以促進學生的朗讀能力。
2.2 花樣練習法。不讀文章不知其美,文章其中的味道、其中的深層含義只有經過反復的朗讀才能體會。文章體裁、特點、意境各不相同,我們只有運用各種不同形式的朗讀方法,如齊讀、分角色讀、小組賽讀、領讀、快速讀……反復加強朗讀的練習,提高閱讀效果,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加深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讀出文章的味道,讀出文章深層的含義。
在指導朗讀人教部編版五年級課文《月光曲》時,根據課文內容選擇恰當?shù)臅r機采用不同的練習方法:①分合讀??勺屇猩x課文描寫現(xiàn)實情景部分,聯(lián)想部分讓女生朗讀,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容易志分清哪些是現(xiàn)實哪些是聯(lián)想了。②抓住重點分組讀,把“平靜”和“激昂”部分先讓學生用不同符號分出來,再分小組讀,強調語調和節(jié)奏感。③問答式讀。教師根據內容設計好問題,學生則用課文中文段答讀。如:“他好像面對著什么?月亮從什么地方升起來?”學生答讀,結合課文內容去聯(lián)想海波和浪濤的畫面。這樣通過不同朗讀方式的反復練習,學生對朗讀的語調、文章所描繪的畫面、所表達的意境都有了較好的掌握,就能讀出文章的美。
2.3 情境再現(xiàn)法。情境,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情景;境地”。教學情境則指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未知心理,積極參與對所學知識的探索、發(fā)現(xiàn)和認識過程,并作用于學生而引起積極學習情感反應的那些學習背景、學習境況、教學活動形式、營造的學習氛圍等。情境可以把學生帶入作者創(chuàng)作時所處的或知識所產生的情境中,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朗讀離不開情境,只有讓學生如身臨其境一般、在腦海里再現(xiàn)情景畫面,才能入情入境,掌握了課文的思想感情、朗讀基調,朗讀時才能更加表情達意。
如教人教部編版三年級課文《火燒云》時,教師在課前應先收集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圖片、視頻等,在指導朗讀時配上合適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先欣賞,切實感受火燒云的變化奇妙,這樣學生就進入了課文描繪的情境中。學生進入情境后更容易了解掌握火燒云的特點:顏色美、形態(tài)多、變化快。在掌握了火燒云特點的基礎上,讓學生閉上眼睛配上背景音樂,邊聽朗讀邊想象課文中描繪的畫面,想象火燒云的顏色、火燒云的形態(tài)樣子、變化的迅速。然后再讓學生自己朗讀課文,試想象火燒云還會有哪些顏色、哪些樣子,學生從朗讀中就輕而易舉地想象出火燒云的各種顏色、樣子,教學難點輕松突破。
2.4 欣賞調動法。欣賞,即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朗讀也需要欣賞,使學生喜歡,感到滿意,就會提高學生朗讀的興趣,促進朗讀教學的開展。學生欣賞優(yōu)秀的朗讀錄音,可以從朗讀者激情的語調、鮮明的節(jié)奏,感受到課文的語言美和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涵。
在教學一些角色鮮明的課文時,如人教部編版三年級課文《陶罐和鐵罐》時,結合課文中描寫陶罐、鐵罐神態(tài)和語言的描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體會陶罐、鐵罐的性格,把課文讀好,我們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的辦法。找?guī)讉€班中平時朗讀較好的同學擔任相應角色進行訓練朗讀,讀好后再錄音,然后在課堂上播放。這樣利用身邊的榜樣,既鼓勵了錄音的同學,也調動了其他同學對朗讀的興趣,都想成為下次錄音的參與者。還可以組織學生對各個同學角色朗讀效果進行評價,運用眾人的力量找出朗讀同學存在的問題,以此促進同學朗讀能力的提高,為以后的朗讀提供了更好的參考。
2.5 示范引領法。示范就是通過教師的范讀,激起學生的思維情感,使學生在模仿中提高朗讀水平。要指導學生朗讀好,教師必須有扎實的基本功。一篇課文,教師在課前自己至少應該讀上兩、三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胸有成竹,才可能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得更好。教師課前熟悉掌握課文內容,了解易讀錯字、易讀破的句子,知道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意境,領悟課文的編寫意圖,把握好課文的語調、語速、語氣等問題,就可以準確地通過朗讀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掌握了這些,教師有范讀才能起到示范作用,學生才會樂于模仿教師的朗讀。如教師的讀都沒有感情,學生就會覺得索然無味,教師的范讀也就起不了任何作用,相反會削弱學生對朗讀的興趣。
朗讀對語文教學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其地位是其他語文教學活動不能代替的。作為語文教師,必須重視朗讀,擺正朗讀的地位,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去調動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