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室伊 唐貞(高級會計師)
(廣西民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廣西南寧530000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商學院廣西桂林541000)
精準化教學,是由美國教育學家奧格登·林斯利(Og?den Lindsley)于1960年基于斯金納的行為學習理論提出的一種教學理念。但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對學生學習行為進行全面精準的記錄耗時過多,并不具備大規(guī)模實施精準化教學的條件。隨著近年來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深度應用,逐漸為實現智能精準化教學提供了可能。在本文涉及的教學實踐中使用的基于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開發(fā)的“一平三端”教學系統(tǒng),正是這一技術和理念的具體體現。所謂“一平”是指網絡教學云平臺,“三端”是指移動端的學習通APP、教室端的智慧課堂和管理端的智慧教務系統(tǒng)。
本文以G大學中英合作項目會計學本科專業(yè)為研究對象,進行“一平三端”智能精準化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以期實現對學生學習表現數據的有效收集和分析,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和分層教育,并有效融合線上線下,形成一個能夠持續(xù)發(fā)展的智慧教學模式。
構建基于“一平三端”的智慧精準化教學模式,要求對包括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和學習過程進行優(yōu)化和重構,從而打通課內和課外,更好地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立體化翻轉課堂。具體教學設計涉及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課前推送學習視頻、課中翻轉課堂、課后學生鞏固和教學反饋等。本文以G大學中英合作項目會計學本科專業(yè)必修課程“財務會計概述”(Introductionto Financial Accounting)為例進行詳細論述。該門課程的教學資源與合作院校英國某大學同步,授課和考查方式均為全英文。
(一)搭建線上學習平臺,實現教學目標和內容精準化。在會計全英文教學中最常見的問題是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同時又缺乏相關專業(yè)知識背景,這導致學生的課堂理解程度普遍不高,影響了整體教學效果。而在“一平三端”教學模式下,要求學生提前在學習通APP上對上課內容進行視頻學習,完成任務,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會計學專業(yè)英語詞匯和知識背景不足等問題,為線下的參與式教學做好必要的前置準備。但要實現這一目標,任課教師需要提前為學生搭建好線上課程學習平臺?!耙黄饺恕苯虒W系統(tǒng)為教師提供了在泛雅網絡系統(tǒng)上搭建線上課程平臺的便利渠道,系統(tǒng)內可直接引用部分公開的課程資源,包括配套的教學視頻、課后習題及試卷等。同時可按授課班級和學號導入學生名單,學生登錄移動端學習通軟件可自動進入課程,這為教師利用平臺上已有的相似課程內容快速搭建教學平臺提供了便利,并促進了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重復利用。
同時,為了使教學目標和內容更有針對性,教師也可選擇自行建課。本課程就采用了自主建課的形式,任課教師按每周的教學任務共將課程分成13章,每章即為一周的學習任務。每個章節(jié)下一般布置3—4個學習任務,包括2—3段視頻學習和1份課后練習。課程平臺上大部分視頻均由任課教師提前錄制,每段視頻時長在10分鐘左右,每周的視頻總時長控制在30分鐘以內。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如果每周布置的視頻學習過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大打折扣,視頻學習的完成度也會相應降低。在對采用“一平三端”教學模式的班級進行的問卷調查中,72.61%的學生表示每周的視頻學習時長在30分鐘以內較為適合。同時,要形成一個能夠持續(xù)發(fā)展的混合教學系統(tǒng),不應盲目增加學生課外的學習任務,即可以把一部分課后作業(yè)作為隨堂練習在線下課堂中完成,以適當減少學生課后的學習壓力。
(二)在教室端應用智慧課堂,實現線下教學策略和過程的精準化。在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容易形成從教師到學生的單向傳輸關系,造成學生習慣于接受,缺乏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由于課堂互動和交流較少,學生缺乏使用會計專業(yè)知識進行英文交流的機會。而在“一平三端”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前已經通過線上視頻學習完成了前置知識的準備;在課中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線上學習的情況,有針對性地講解和討論重難點問題。同時,為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教學,可以運用教室端的智慧課堂進行參與式的教學活動,例如,通過利用平臺提供的交互功能,如發(fā)彈幕、搶答、投屏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更多用英語進行專業(yè)交流和互動的機會,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會計專業(yè)英文課程的興趣,實現教學策略和過程精準化。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6.72%的學生認為課堂活動(如隨堂練習、小組討論、演講等)應占總課堂時間的40%以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愿意接受更多的參與式教學活動。
(三)通過移動端推送和管理端監(jiān)控,實現教學反饋精準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普遍面臨的問題是難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可能導致教師預期與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出現脫節(jié),這一教學問題在會計專業(yè)的英文教學中表現得尤其明顯。由于上課采用英文授課形式,很多時候學生對于教師講解某些知識點實際掌握得并不理想,但學生往往不愿意提出問題,導致教學反饋滯后甚至脫節(jié),最終影響整體教學效果。
在“一平三端”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教務端有效監(jiān)管學生對于課前視頻學習、課中表現和課后練習等內容的實時學習情況,及時獲取教學反饋,以便隨時進行必要的教學調整。具體來說,對于課前視頻的觀看,教師在管理端可以實時查看學生的觀看情況,包括總體完成比例、已完成學生名單、未完成學生名單以及每位學生的觀看時長和觀看時間等。同時,教師可以通過系統(tǒng)提供的防拖拽、防窗口切換和是否允許倍速觀看等設置來防止可能存在的投機取巧行為。通過這一系列監(jiān)控,保證了學生的線上視頻學習效果,并為實現線下翻轉課堂打下基礎。其次,通過智慧課堂開展線下教學,不僅能增加課堂的參與式教學活動,還能在課后第一時間在管理端得到課堂教學情況的反饋,包括學生到課情況、課堂的參與度、彈幕信息、課堂參與度低的學生名單等信息,實現了課堂教學反饋精準化。最后,“一平三端”教學反饋精準化還體現在對學生作業(yè)完成情況的有效統(tǒng)計和自動批改上,包括提供作業(yè)整體完成率、未完成作業(yè)名單、每道題的正確率、以及單個學生的答題情況等信息,不僅節(jié)省了教師課后批改作業(yè)的時間,智能和精確的數據統(tǒng)計還能使教師在課上更有針對性地講解重難點習題,并對進度落后的學生提供及時的幫助。
為了分析教學效果,本研究采用對比教學實驗的方法來進行論證和評價。在具體操作中,將學生人數和學習基礎基本相同的四個班級(約40人每班)分成參照組和實驗組。作為參照組的兩個班級繼續(xù)采用傳統(tǒng)的單一線下英文教學模式授課,實驗組則采用“一平三端”智能精準化教學模式。兩個小組使用統(tǒng)一的教材和教案,且保持授課進度基本一致,課程考核方式與題型和題量相同,均采用全英文閉卷考試。最后,通過對比分析實驗組和參照組的成績差異,以及從實驗組班級收到的73份有效調查問卷,對“一平三端”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進行總結和評價。
(一)實現對學生學習表現數據的有效收集,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通過“一平三端”教學系統(tǒng)自動采集并準確記錄各個教學活動中的數據,例如學生線上視頻學習的完成度和課后練習正確率的統(tǒng)計等數據的實時反饋,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和效果,為教師進行科學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在“財務會計概述”課程的實踐中,這一優(yōu)勢集中體現在對“后進生”的學習監(jiān)管上,包括對出勤、課前視頻學習、課中參與和課后作業(yè)提交等各個方面的有效監(jiān)督,確保在學習過程中不掉隊。這些舉措的有效性,在最終考核成績上得到了證實。在實驗組中,進行智能精準化教學的兩個班級的及格率為85.5%,顯著高于參照組的78%。同時,實驗組的平均分為53.78分,也明顯高于對照組51.46分(項目參用英國本科評分標準,40分為及格,60分以上為優(yōu)良)。這說明在“一平三端”教學模式下,教師能更加便捷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表現,降低課程整體掛科率。同時實驗組的問卷調查也顯示,87.67%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學生總體較為滿意。
(二)創(chuàng)造更多課堂英語交流的情境,提高學生的專業(yè)興趣并提升教學質量。在本課程的實踐中,為了使學生獲得更多用英語進行專業(yè)交流的機會,教師在線下教學中更加注重安排以小組形式展開的案例分析、匯報展示、課堂討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并主動使用會計專業(yè)英語詞匯進行提問和交流,獲得了更多用英語進行專業(yè)交流的情境,同時也使課堂氛圍變得更加輕松愉快,從被動聽講轉變?yōu)橹鲃铀伎己蛯W習。從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77.25%的學生認為采用該模式后自己的課堂參與度有所提高。另外,動畫、圖片和音效等多種手段的運用增加了課前視頻內容的趣味性,給了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提高了學生的專業(yè)興趣。79.45%的學生認為線上的課程視頻提高了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和學習興趣。
(三)提高課程的“兩性一度”,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發(fā)展。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對會計高級專門人才、特別是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的會計拔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2019年10月教育部發(fā)布的《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提升高階性、突出創(chuàng)新性以及增加挑戰(zhàn)度是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耙黄饺恕敝悄芫珳驶虒W使教學模式從以往關注“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逐步轉變?yōu)榧戎匾暋爸R的記憶和理解”,同時更關注“知識的應用、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進而促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轉變。在本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基本的理論知識傳授放在線上提前完成,在線下課堂教師能更有目的地要求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對重難點知識加以鞏固學習,充分培養(yǎng)和調動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例如,在講解關于制作財務報表和進行財務分析部分的內容時,教師挑選相關案例,由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報表的制作,并討論分析公司的經營狀況和財務情況。同時在課堂上設計模擬公司會議,學生以財務分析結果為基礎對公司未來的發(fā)展戰(zhàn)略獻謀獻策。這些課堂活動不僅使學生切身體會到財務決策對企業(yè)未來發(fā)展的影響,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財務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豐富了會計課程的實踐教學。
(一)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應根據混合教學模式的需要進行必要調整。課程的考核體系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最終課程表現和學習積極性,是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在“財務會計概述”課程的智能精準化教學實踐中面臨的一個問題是,課程原有考核體系與調整的混合教學模式出現脫節(jié)。具體來說,由于該項目課程大綱和考核體系均按照合作院校英國某大學的會計與金融本科專業(yè)設置,平時成績不納入項目的課程考核體系內,學生的課前視頻學習、課中的參與以及課后作業(yè)表現無法計入考核體系內。在該模式實施前期,學生對新的教學模式及內容充滿新鮮感,完成度普遍都很高,但在新鮮感過后,學生的積極性慢慢降低,教師又無法用平時成績進行約束。因此,到了課程的中后期,學生的課前視頻完成度和課堂參與度顯著下降,這就給混合教學的推進帶來了一定困難。在實驗組的問卷調查中,34.25%的學生認為混合教學效果與單一線下教學效果差別不大。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如果在混合教學實踐中大部分學生未完成課前視頻學習,教師只能被迫安排更多的課堂講授時間,這樣就無法保證翻轉模式的有效實施,課堂變成了半翻轉模式,甚至倒退回到單一線下教學。
所以,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根據教學模式的需要進行調整,是保證混合教學模式順利推進的前提。本文建議,在混合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學習活動很大一部分安排在線上自主完成,為了鼓勵學生認真完成課前視頻學習,應把課前視頻學習完成情況納入到考核中,例如計入平時成績中或單獨計算分值,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效果。在該課程的教學實踐中碰到的另一個問題是,部分學生反映課前的視頻學習效率較低,有些學生甚至需要花費視頻時長3—4倍的時間才能完成。這主要是由于學生在課外學習中缺少監(jiān)督,例如在使用手機或者電腦進行學習時,使其受到干擾和分心的因素較多,這一問題也反映在線下智慧課堂的教學中,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課堂管理難度。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教師設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效果。比如,要求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互相監(jiān)督;制定學習計劃,并定期查看學生學習計劃的完成情況等。
綜上所述,構建基于“一平三端”的智慧精準化教學模式,要求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和學習過程進行優(yōu)化和重構。具體設計路徑涉及到線上學習平臺的搭建,以實現教學目標和內容精準化;教室端智慧課堂的應用,以實現線下教學策略和過程精準化;移動端的推送和管理端的有效監(jiān)控,以實現教學反饋精準化。
實踐表明,“一平三端”智能精準化教學模式能實現對學生學習各個環(huán)節(jié)表現數據的有效收集,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翻轉課堂也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更多英語交流情境,提高了學生的專業(yè)興趣,促進了高階思維發(fā)展,提升了教育教學質量。但在教學中也注意到,要形成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智慧教學模式,需進一步整合優(yōu)化混合教學模式和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并深入研究如何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效果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