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韓佳
摘要:通過典型案例分析有關襄陽文化的論文摘要的英譯。近些年,由于英文摘要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論文摘要英譯過程中出現(xiàn)用詞不當、漏譯、語法表達不規(guī)范、表述意思不準確或不一致等問題,論文摘要的英譯是中國學術對外交流的平臺與窗口,也是文化傳播和走上國際舞臺的基本途徑。摘要的英譯一旦出現(xiàn)問題,不利于論文的改善與提高,更不利于文化交流和走向國際舞臺。論文摘要作為整篇論文的核心理論,所要傳達的信息必須極具概括性和完整性。因此,論文摘要的英譯必須做到語義,語法規(guī)范,用詞準確等原則,才能使學術科研等理論成果在國際舞臺上得到廣泛關注與認可。
一、引言
論文摘要的英譯有利于知識的共享和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掘,增加學術的嚴謹性和創(chuàng)新性1。尤其是探究關于文化的論文中,摘要英譯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傳播和交流文化的平臺與途徑。近些年,論文摘要的英譯出現(xiàn)的問題日益凸顯,有秦艷2針對研究生學位論文英文摘要翻譯中的問題與應對,王林3針對學術論文摘要中襄陽文化負載詞語的英譯的探究,也有馬立軍、邱建軍和牢二春4提出的摘要英文翻譯的原則和規(guī)范化。關于襄陽文化論文的英文摘要質量的提升將有利于襄陽文化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發(fā)揚和傳播。我們在規(guī)范學術論文嚴謹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同時,也需要在英文表達上準確表達出襄陽文化的特色與風格,注意用詞的規(guī)范和準確,本文擬通過案例分析關于襄陽文化論文摘要中英譯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究。
二、譯失
襄陽是荊楚文化的發(fā)祥地,在建荊28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養(yǎng)育了一代名相諸葛亮,文學家皮日休,著名書法家米芾,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等多位著名歷史人物,其中東晉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習鑿齒和名相諸葛亮與襄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下面我們探討論文一“習鑿齒與襄陽三國登高文化4” 和論文二“諸葛亮與襄陽城市文化形象5”中的摘要英譯中分析其出現(xiàn)的相關問題。
論文一:習鑿齒與襄陽三國登高文化
摘要原文:襄陽先賢習 鑿齒最早奠立襄陽三國登高文化地位。在習鑿齒的如橡筆力下,襄陽三國俊杰的登高行為得到恰當記載和充分保存,襄陽三國登高文化的內核得到凸顯和深化。習鑿齒關于襄陽三國登高文化史實和史論啟示我們,襄陽還應該建立系列的三國登高文化,為襄陽旅游注入“撫乘躊躇,慨爾而泣”的撫襟追思與黽勉功業(yè)的人文情懷。
關鍵詞:習鑿齒;登高文化;《與桓秘書》;《襄陽耆舊記》
英譯文:Xi Zaochi and the Xiangyang Culture of Ascending a Height in the Three Kingdoms
Abstract:Xi Zaochi in ancient X iangyang established that ascending a height was an important part inXiangyang culture in the three kingdoms at the earliest.In his works,climbing behaviors of Xiangyang heroes hadbeen properly documented and fullypreserved.So Xiangyang culture of ascending a height had been highlightedand deepened.The historical fact that Xiangyang culture of the ascending a height inspired us that Xiangyangcity should also establish a series of climbing hill or mountain culture for providing the Xiangyang tourism withthe humanity of memorial and hard work by the“touched by hesitation,deeply touched to cry".
Key word:Xi Zaochi;culture of ascending a height;A letter to Huanmi;A Record about Person and History
譯文二:諸葛亮與襄陽城市文化形象
摘要:城市文化形象是現(xiàn)代城市建設與發(fā)展的重要目標與內容。襄陽市把三國文化當作城市現(xiàn)代化建設與發(fā)展的重要支撐,曾經(jīng)隱居襄陽古隆中并促成三國鼎立局面的重要歷史人物諸葛亮自然就成了塑造襄陽現(xiàn)代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歷史文化資源。應圍繞“諸葛亮文化”展開襄陽文化戰(zhàn)略規(guī)劃建設;延伸“諸葛亮文化”而進行襄陽亮點的宣傳;塑造“諸葛亮文化”而進行襄陽城市個性建設。襄陽要充分利用和發(fā)展諸葛亮形象的作用,就需要在文學、音樂、繪畫、雕塑、環(huán)境設計、公益廣告設計諸多方面,有一個相對統(tǒng)一的規(guī)劃性的安排,便于在城市形象的宣傳與塑造中,突顯諸葛亮形象與襄陽城市形象的特色。
關鍵詞:諸葛高歷史文化:城市文化形象,襄陽文化
英譯文:Zhuge Liang and Cultural Image of Xiangyang City
Abstract:City cultural image is important for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The Three Kingdoms culture is very important for Xiangfanmodernization.Zhuge Liang once lived in seclusion of Xiangyang and facilitated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of the Three Kingdoms caused three - Kingdom,and he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cultrualresource.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use Zhuge Liang to set up modern cultural image of Xiangfan City.
Key words:Zhuge Liang;Historical culture;Cultural image of a city;Culture of Xiangyang City
(1)共性問題:
1.1漏譯:論文一所要介紹的襄陽先賢習鑿齒譯為“Xi Zaochi in ancient Xiangyang”,先賢出自《禮記·祭義》,新華字典給出的意思是過去有才德的人,先世的賢人,先賢這個詞一是說明了時間發(fā)生在過去,二是說明這個人有才華,可能是學者或者是史學家相關的身份。英文的翻譯Xi Zaochi in ancient X iangyang很明顯是以偏概全,并未將習鑿齒的“賢”凸現(xiàn)出來,不符合翻譯家嚴復提出的“信”“達”“雅”翻譯三原則中的“信”6。所謂“信”就是在內容和風格上忠實原文,好的譯文應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出現(xiàn)此類錯誤的原因可能是譯者未能理解“先賢”的準確意思。正確的表述應當使用同位語或是定語從句同時說明時間和“賢人”即可,可將其譯為Xi Zaochi—a scholar of the past in ancient Xiangyang”或者是“Xi Zaochi who was a scholar of the past in ancient Xiangyang”。其次,襄陽三國登高文化的“內核”出現(xiàn)了漏譯的情況,內核是中心詞,僅僅翻譯登高行為是不夠的,未將“內核”翻譯出來,正確應為the core/focus of ascending a height in the three kingdoms in Xiangyang culture;史實與史論也是漏譯的情況,史實根據(jù)新華字典的意思是歷史上的事實,而史論的完整意思是凡是關于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論文。因此,史實與史論不能混為一談,更不能一概而論翻譯為the historical fact,完整的表述為“the historical facts and essays”。這里均不符合翻譯家嚴復提出的翻譯三原則“信”“達”“雅”中的“信”的忠實性原則。
論文二中的第一句中的重要目標和內容未完整翻譯出來,第二句的句子主體是襄陽把三國文化當作…,本譯文譯為“The three kingdoms culture is very important”意思為三國文化非常重要,曲解了原文所要表達的原意,正確的應為:Xiangyang takes the three kingdoms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properties.第三句也存在漏譯的情況“重要歷史人物”和“鼎立”未翻譯出來,可以將重要歷史人物改成定語從句放在諸葛亮的后面,鼎立譯成prosperous放在confrontation前面。Zhu Geliang once who wa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figure lived in seclusion of Xiangyang and facilitated tripartite prosperous confrontation of the three kingdoms.漏譯情況的出現(xiàn)不符合翻譯家奈達提出的動態(tài)對等7,所謂動態(tài)對等就是追求和源語信息最接近,最自然的對等翻譯。此處的譯文在內容,形式和意義等方面均未達到動態(tài)對等。
1.2 用詞不當
[本文系““場域-慣習”視域下中國文學研究論文摘要翻譯共性考(2016SK018) ”項目(項目編號:)的階段]論文一中establish在這里用得并不規(guī)范,establish后跟that從句表達的意思為“確定,查實,證實”,當establish后跟組織,團體等名詞時為“確立,創(chuàng)辦”,在這里的漢語意思是奠定了……的地位,很明顯,establish后應該出現(xiàn)的是名詞“地位”而不是that從句,正確的為“establish the status of…”;其次,后面的“啟示”此譯文將其譯為inspire,inspire通常指鼓起勇氣,充滿信心和希望,且我們通常使用的是inspire sb to do的搭配,這里使用inspire sb that從句不符合英語的用法習慣可以將inspire換成tell較為合適,tell的意思是告訴某人關于…的信息比inspire的鼓舞人心更為符合語境。這里的establish和inspire的用詞的不準確性正如汪秀芳8在漢性翻譯中錯誤用詞分析的論文中提出的與源語不對應且不遵循固定用法。我們在英譯的過程中,應遵循等值翻譯理論的三個原則9,即1.譯文應該完全復制出原作的思想內容2.譯文盡量移植原作的風格和手法3.譯文應和原作一樣流暢。此處譯文在英譯過程時并未完全復制,且在選詞用詞方面與原作所要表達的意思存在一定差距,這是我們需要注意和更改的地方。
論文二中cause和facilitate均有“導致,促成”之義,出現(xiàn)了語義上的重復,且英語中一句話不可有兩個謂語動詞,故而,去掉caused最好。出現(xiàn)此類錯誤的原因是譯者的基本功不過關或者是馬虎大意造成。
1.3翻譯“城市”:論文一和論文二中標題和關鍵詞“襄陽”或者“襄陽城市”是整篇論文的中心詞匯,關系到襄陽的文化形象,翻譯的錯誤會帶來國外學者的誤解,也不利于襄陽文化獲得國際學者的認可和世界性的關注。首先我們在翻譯城市等地名時一般不加city,如Beijing,Chengdou,Chongqin等,但如果一定要強調城市,則譯為“the city of”,如“北京市”譯為“the city of Beijing”。此外,在這里論文二探討的是襄陽的城市文化形象,很明顯在漢語語法中,城市修飾的是形象,而不是跟在襄陽后組成“襄陽城市”的,出現(xiàn)此類錯誤的原因很有可能是譯者濫用翻譯軟件或者是未經(jīng)深思熟慮直接翻譯,我們可以使用形容詞性的“城市的”來修飾形象,故而,正確的翻譯為:urban cultural image of Xiangyang,urban和cultural均符合英文中形容詞修飾名詞的用法習慣。
(2)譯文一和譯文二中的個性問題
2.1語法錯誤:論文一標題中的“襄陽的三國登高文化”是整篇論文的核心詞匯,該譯文譯為“the Xiangyang Culture of Ascending a Height in the Three Kingdoms ”是典型的中式英語的表達習慣,直接將Xiangyang放在culture的前面進行修飾,具有漢語的語法和思維特征,而英語的表達習慣通常將關鍵要點表達在前,此處的中心詞匯是登高文化,并非襄陽文化,因此,應將Xiangyang放在ascending a height的后面,準確的表述譯為“the Culture of Ascending a Height in the Three Kingdoms in Xiangyang”。且第一句中“in Xiangyang culture in the three kingdoms”不符合英文地點從小到大的順序習慣,正確的應為“in the three kingdoms in Xiangyang”。此外論文一中的第四句中the是定冠詞,特指人或事物,用在名詞前,不可用在動詞短語前,出現(xiàn)該錯誤的原因可能是譯者基本功不扎實或者是英文編輯輸入時出現(xiàn)了紕漏。
2.2地名翻譯錯誤:襄樊從2012年更名為襄陽,譯文二的最后一句Xiangfan city也是論文不嚴謹?shù)捏w現(xiàn),襄陽的更名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宣傳“諸葛亮”的城市品牌,但是當摘要英譯時卻出現(xiàn)了舊名,不利于襄陽歷史文化在國際交流中的介紹與傳遞,且關鍵詞中是xiangyang,譯文的最后一句卻是xiangfan,不符合論文前后關鍵詞一致性的原則10。其次翻譯城市時也如之前探討的不應該加city。
三、結語
論文摘要的英譯仍舊未能引起國內譯者的足夠重視,通過探究我們發(fā)現(xiàn)論文摘要英譯過程中不符合一致性,忠實性,功能對等等多種原則,論文摘要作為論文的中心介紹型字,其譯文是國內外學者交流學術的媒介與途徑,譯文的質量將直接關系到中國文化的有效傳播,我們不僅要實行吸收型原則,更要走出去,才能實現(xiàn)合作共贏,文化雙贏的開放性局面。
參考文獻:
(1)秦艷.研究生學位論文英文摘要翻譯中的問題與應對.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
(2)秦艷.研究生學位論文英文摘要翻譯中的問題與應對.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
(3)王林.學術論文摘要中襄陽文化負載詞語的英譯.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9(4)
(4)馬立軍,邱建軍,牢二春.摘要英文翻譯的原則和規(guī)范化.課程教育研究.2013(6)
(5)高志明.習鑿齒與襄陽三國登高文化.襄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
(6)嚴復.《天演論》.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
(7)奈達.《翻譯的科學探索》.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8)汪秀芳.漢英翻譯中錯誤用詞分析及啟示.青年文學家
(9)費道羅夫.翻譯理論概要.
(10)龔拙,王麗娜.立法文本漢英翻譯一致性原則及其立法化依照標準研究.法制與社會.2018(11)
本文系““場域-慣習”視域下中國文學研究論文摘要翻譯共性考 ”項目(項目編號:2016SK018)的階段性成果。本文得到王林老師的指導,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