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艷
【摘要】黨的百年征程中有無數(shù)英雄故事。為讓傳統(tǒng)的講紅色故事手段體現(xiàn)情理性、整體性、設計性、深刻性,嘗試從三個方面探索實踐:內(nèi)容上,整體把握黨史歷程,由故事到內(nèi)涵;實施上,鼓勵人人積極參與,由入口到入心;成效上,發(fā)揮黨史的“教材”作用,由感悟到踐行。重新發(fā)掘“講故事”的價值,并創(chuàng)新方式,引領學生傳承紅色基因,促使學生從小在心田播下信仰的種子。
【關鍵詞】講故事;英雄故事;信仰教育
前言:講故事,是特別有效的育人方式。在我黨的百年發(fā)展歷程中,感天動地的紅色故事構(gòu)成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壯山河的黨的史詩。如何基于學生的理解,引導學生把這些精彩的故事生動地講出來,實現(xiàn)紅色文化的育人作用,是值得教育者認真思考、深入研究的課題。
一、內(nèi)容:從整體中來,到縱深處去
1.梳理黨史地圖,形成初印象
基于“學生理解”,我們老師多次閱讀、研討,最終采用學生聽得懂的表達方式,帶領學生梳理黨史歷程:黨史可以形象地分“(黨帶領國家)醒起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四個階段;或者是革命篇、探索篇、奮斗篇、建設篇;又或者是通過時間軸的方式,給孩子梳理出一段標注時間、事件的直觀的、看得見的歷史。筆者所在學校的老師還帶領學生梳理黨史“百個故事點”,繪制“黨史地圖”,把黨史當中大大小小的重要節(jié)點的事件列出來,再連點成線,在孩子腦海中生長出具體可感的黨史歷程來。我們要蹲下來,用“講通俗”“講明白”“講生動”的表達,引領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黨史歷程,在頭腦中描繪出具象好記的黨史地圖,真正感知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征程的不易與輝煌。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梳理黨史歷程,是教者引導學生講故事應該思考的第一步。就仿佛開啟一本書的閱讀,讓孩子有整體的初印象。
2.英雄角度切入,尋找好故事
同學生講黨史故事,要落點到具體的英雄人物身上,讓他們在精神成長上向這些優(yōu)秀的榜樣學習,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習近平主席曾動情地描述了一段對他影響至深的故事:“記得一九六六年二月七日……我當時上初中一年級,政治課老師在念這篇通訊的過程中幾度哽咽,多次泣不成聲,同學們也流下眼淚。特別是念到焦裕祿同志肝癌晚期仍堅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頂著肝部,藤椅右邊被頂出一個大窟窿時,我受到深深震撼。”事隔幾十年,當時講故事的時間,講故事的人,講故事的場景,以及故事中動人的細節(jié),習近平都記得清清楚楚,并且一直拿這位“榜樣”見賢思齊,激勵自己。由此,我們感受到偶像的力量。國家領導人尚且需要成長路上的偶像,那么,每個孩子更應該有精神偶像陪伴一路成長。崇尚英雄才會產(chǎn)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習近平主席的例子讓學生熱血沸騰,我們順勢而為,布置了尋訪活動:“是我心中的英雄”,并完成紅色英雄人物卡片。有了明確的指向,學生通過書籍閱讀、網(wǎng)絡查找、革命烈士紀念公園參觀等各種途徑尋訪心中的英雄,尋找關于他(她)們的動人故事。一個個熟悉或不熟悉的英雄帶著他們的動人故事?lián)涿娑鴣?,一時間,“英雄”成了校園的熱詞。還有孩子在尋訪中,由衷地感嘆,閱讀了近百個英雄的故事,都很感動,難以取舍。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的民族。少年時代若有了心目中的英雄,即使在未來人生走向偏離的時候,依然有一個方向糾偏的參考偶像。
3.感知精神譜系,走向縱深處
學生呈現(xiàn)的英雄人物卡很多,從戰(zhàn)斗英雄到航空科學家到抗疫醫(yī)生,讓人很欣喜。我們又進一步理性地引導學生思考:這么多的英雄,若給他們分分類,你從哪個角度分呢?學生提出了不同維度:從不同時期,從不同類別,或是從同類精神品質(zhì)……學生的綜合、整理等思維品質(zhì)得到提升。建黨百年來,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zhàn)精神、焦裕祿精神、改革開放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的精神,全都鐫刻著中國共產(chǎn)黨的崇高精神品質(zhì)和人格風范。學生在整理分類中,交流、閱讀、分享、思考,加深了對故事的理解,感知黨史精神譜系,加深了對英雄的認識厚度。一位同學從不同時期梳理了黨史英雄故事,寫下這樣的感悟:“新民主主義革命期間,那是一段浴血奮戰(zhàn)的英雄年代,全體中華兒女為中華復興而戰(zhàn)———楊靖宇將軍胃里沒有一粒糧食,吃著樹皮草根依然戰(zhàn)到最后一刻;狼牙山五壯士與敵人同歸于盡,舍身保護主力部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那是一段和平建設的年代,王進喜、焦裕祿的故事是和平年代里的驚天動地。再如在2020年席卷大地的新冠疫情面前,鐘南山院士巍然挺立,日夜奮戰(zhàn),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哪一段歷史哪一個時代里都有英雄!”還有一位學生從不同類別去評論英雄:“我閱讀了許多的英雄故事,我把他們分成歷史偉人、革命英烈、無名英雄、革命小英雄等,方便我自己記憶。歷史偉人也很接地氣兒,課文中,朱德和戰(zhàn)士們一起挑糧,彭德懷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殺了坐騎給部隊充饑。最感動我的是革命先烈中那許許多多的無名英雄,比如《豐碑》中的軍需處長,《金色的魚鉤》里的老班長……沒有名字,但歷史不會忘記他們,山河不會忘記他們!”更多學生喜歡的是在年齡上與他們相當?shù)纳倌暧⑿郏缧”鴱埜?、潘東子等,提起這些小英雄,興奮得小臉發(fā)光。不同的角度選擇英雄來講故事,我們在感性中有著理性的觀察與比較,如從不同時期的英雄中,我們了解到不同的時代,我們需要不同的英雄;我們也能從一組同類英雄身上汲取到相同的價值觀,相同的信仰力量。讓紅色基因融入血液,形成精神上的認同,從而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二、實施:從感觀中來,到心靈中去
1.搭建平臺,人人參與講
我們搭建了“班級—年級—學校—社會”的一線式平臺,開展“我是英雄故事傳講人”大賽,鼓勵所有同學先在班級參加,再由班級選拔推送到年級講,然后參加學校的會演,最后評選出的優(yōu)秀作品通過線上展播。學生在比賽機制的促動下,人人參與,在故事的交流中一點點地浸潤著黨史學習,實現(xiàn)了學校培根鑄魂的育人目標。
2.形式多元,鏈接生活講
隨著講故事的不斷深入,我們又提高要求,通過多元形式來講演故事。學生的熱情得到了充分調(diào)動。學生首先思考的是,改變單調(diào)的講故事方式,由單獨講,到邀請老師或爸爸媽媽組合成師生講、親子講,還有的組成群體講,甚至有的創(chuàng)編成話劇表演,以表演的方式講。后來,大家不僅追求講故事外在形式的新穎,還追求故事講述的內(nèi)在品質(zhì)的提升。大家講故事,有的由一幅畫的欣賞描述開始,如何紅舟、黃發(fā)祥的《啟航———中共一大會議》,莫樸的《南昌起義》,董希文的《開國大典》;有的從哼唱歌曲《閃閃的紅星》開始;還有的以談話的形式,將《紅巖》的書與電影聯(lián)系起來講;有的從博物館的舊照片講述起《半條被子》,特別有時代的滄桑感;還有的甚至結(jié)合學校的勞動實踐基地“嬉耕園”講起延安精神和延安故事。在這些有意思的聯(lián)結(jié)中,你可以感受到學生已經(jīng)把黨史中的英雄故事和生活情不自禁地鏈接在一起。睹物生情,想起某一段故事來,因為這故事早就種在了心里。
3.用英雄故事,點燃學生愛國熱情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zhàn)斗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zhàn)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連隊發(fā)起沖鋒后,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形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zhàn):“我是共產(chǎn)黨員,請準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由于橋形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關頭,董存瑞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 钡锉け徽?,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1950年全國戰(zhàn)斗英雄和勞動模范代表會議上,董存瑞被追認為全國戰(zhàn)斗英雄。
結(jié)語: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wěn),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通過講英雄故事,讓英雄人物成為兒童的精神地標,在他們的心田播下信仰的種子,增加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引力,夯實“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
參考文獻:
[1]陳小琴,李繼東.用英雄故事播下信仰的種子[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21,37(08):1-3.
[2]黨員教師講紅色故事百年黨史照亮成長路[J].課堂內(nèi)外(高中版),2021(28):2-3.
[3]獻禮建黨百年講巾幗英雄故事[J].現(xiàn)代婦女,2021(07):64.
[4]崔程.學習英雄故事傳承愛國精神[J].上海教育,2021(Z2):69.
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guī)劃一般資助課題《存瑞英雄文化育人功能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03016)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