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英華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海聯(lián)路小學 廣東 廣州 510230)
班級文化體現(xiàn)著一個班級的整體風貌,做好班級文化建設工作,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空間,并使其獲得知識、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等多方面的綜合發(fā)展。在引導小學生進行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融合紅色教育,以此促使學生加強對其中積極力量的感受力,并構建一個寬松自由的成長空間,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活動,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
班級墻飾活動是進行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感受紅色文化內涵,并體會其中的有益精神,班主任可以把墻飾活動的機會交給學生,使其能夠自主營造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讓紅色文化在班級的每個角落全面滲透。在濃厚的紅色文化環(huán)境下,學生們可以受到積極的影響,并自覺約束自身行為。同時,教師的一言一行也會受到紅色文化的影響,并折射出紅色之魂,從而更好地展現(xiàn)紅色文化的魅力。
在進行班級墻裝飾過程中,可以分為多個區(qū)域和板塊,并將紅色文化以不同形式進行展現(xiàn),促使學生們能夠感受其積極力量。比如,以紅色大字的形式,在墻面展示一些紅色口號:“黨是太陽我是花,花兒永遠向陽開”;“英雄永遠在我心,革命傳統(tǒng)不可拋”。同時可以展示一些有關革命先烈的事跡或者名言,以此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獲得教育熏陶。同時,學生們在制作黑板報、文化宣傳欄過程中,也可以引入一些紅色文化故事、歷史人物,以此提升整個班級的紅色氛圍。
班級規(guī)范制度是班級文化的重要內容,只有在規(guī)范化的引導下,才能夠更好地促使學生約束自身行為,并朝著正面方向前進。對此,除了要在口頭上對學生們進行教育指導外,一個班級還需要建立起一套規(guī)范化的制度,促使學生們能夠在良好的班級軟文化下,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習慣,從而為之后的成長奠定堅實基礎。為了讓班級文化制度更具說服力和執(zhí)行力,班主任可以將“長征精神”作為指導內容,促使學生們能夠有積極的力量作為引導。[1]
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為導向的長征精神,意在表明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以此為內涵引導學生們制定班級制度過程中,可以提升學生的抗挫折意識,比如在遇到一些班級活動期間,要使學生們能夠發(fā)揚革命烈士精神,勇于面對各種問題,如: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勞動,認真做值日,不怕臟,不怕累。又如,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精神導向下,班級規(guī)范制度要注重凝聚學生們的力量,使全體學生能夠團結一致,保持友愛互助精神。
良好的班風建設是進行班級“軟文化”建設的核心部分,要想形成良好班風,需要發(fā)揮教師和全體學生的責任力量。班主任的教育引導方式,對班風建設有著積極作用,對此,班主任可以改變“專制型”管理模式,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民主自由的空間,并將革命故事融入班風建設過程中,促使學生們能夠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加強對革命故事內涵的把握,從而讓班級活動風氣更加積極和正面。
比如,為了凝聚學生們的責任意識,班主任可以通過電子白板等教學設備,為學生們展示一些革命故事,并介紹與之相關的革命人物,例如:邱少云、董存瑞、李大釗、黃繼光等等,促使學生們通過故事及人物事跡,感受其濃厚的責任意識,并使學生們清楚,無論是面對學習還是生活,都要做一個有責任的人,對自己負責、對生活負責。[2]
在進行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紅色文化作為大背景,引導學生們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在各項活動的引導下,學生們的各項感官都能夠被調動起來,其文化素養(yǎng)、精神品質也會得到有效發(fā)展。
比如組織學生們參與“唱紅歌”活動,通過唱響紅歌,同學們抒發(fā)了對祖國的熱愛以及對遠大理想的追求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在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中,學生的情感在紅色歌曲的旋律中收到熏陶。同時,還可以積極組織開展“長征故事我來講”等活動,在進行故事演講中,促使學生們能夠調動自己的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弘揚黨的精神,宣傳革命人物事跡。通過開展相關活動中,可以使班級文化呈現(xiàn)百花齊放狀態(tài)。
綜上所述,在紅色教育與班級文化建設相融合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好自己的責任意識,并積極組織各項活動,促使學生們能夠在紅色文化中感受積極力量,從而讓班級文化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