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秀敏 張星
甘薯,又名紅薯、山藥、地瓜等,是一種既可鮮食又可加工餐食的糧食作物,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飲食的重視,甘薯作為一種保健食品越來越受到歡迎。冬小麥連作夏甘薯生產模式,比較適合兩作區(qū)生產,較傳統小麥—玉米、小麥—大豆種植模式經濟效益要畝增加1500元以上,是農民增收的一條有利途徑。現將該模式生產技術總結如下:
冬小麥:10月上中旬播種,翌年6月中旬收獲;
夏甘薯:6月中下旬插秧,10月上中旬收獲。
1.選用優(yōu)良品種。選用豐產性、抗逆性好、生育期適宜的優(yōu)良品種。如濟麥22、良星99、良星66、嬰泊700、農大399、石新828、石麥18等品種。采用殺蟲劑+殺菌劑混合藥劑拌種。
2.足墑播種。土壤墑情差要提前造墑,杜絕搶墑播種或播后澆蒙頭水。
3.施足基肥。一般每畝底施有機肥3~5方、尿素7~10公斤、磷酸二銨15~20公斤、鉀肥(硫酸鉀或氯化鉀)5~10公斤、硫酸鋅1.5公斤或小麥專用肥40~50公斤,結合翻地施入。
4.提高整地質量。秸稈還田地塊要把秸稈粉碎精細,鋪撒均勻,旋耕要盡量增加深度,要旋耕2遍,整地質量要達到土地平整、上虛下實。
5.播種。播期選擇在10月5日~10日。播量掌握在10~12.5千克/畝。地力高的地塊可適當降低,地力低的適當增加;播種早的適當降低,播種晚的每晚播一天,增加0.5千克/畝。播深為3~5厘米。
6.冬前管理。一是雜草秋治。防除雀麥、節(jié)節(jié)草和看麥娘等禾本科雜草,在冬前(10月底至11月10日前,小麥三葉、雜草兩葉一心)畝用3%世瑪油懸浮乳劑20~30毫升加助劑寶60毫升,對水30公斤噴霧。防治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類雜草混合發(fā)生,畝用3%世瑪油懸劑20~30毫升加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0克,對水30公斤左右。要嚴格用藥量,禁止重噴或漏噴。二是適時冬灌。在當地氣候日消夜凍時澆越冬水(一般在11月中旬前后)。
7.春季管理。一是水肥管理。根據苗情、墑情確定春季第一水時間。一般應在麥田起身末-拔節(jié)初(3月底4月初)進行、苗情差麥田可在起身初期進行。結合澆水,畝追尿素15公斤。春二水在孕穗-抽穗期(4月下至5月初)進行。二是化學除草。對秋季沒有進行化學除草的可在小麥起身后拔節(jié)前,畝用苯磺隆10克對水25~30公斤噴霧,及時滅除田間闊葉雜草。
8.后期管理。一是澆好灌漿水。一般在5月中旬進行,不晚于5月底,三級風以上天氣不澆水,避免造成倒伏。二是進行“一噴綜防”。揚花后灌漿初期,進行病蟲綜防和增粒重措施。在抽穗后7~10天用殺蟲劑+殺菌劑+營養(yǎng)劑混合進行一噴三防。
9.適時收獲。麥穗變黃,籽粒硬化及時收獲。
1.地塊選擇。選擇土壤結構疏松、排灌方便的輕壤土,且最近3年之內未栽植過甘薯的地塊。
2.施肥整地。小麥收獲后及時整地施肥起壟栽植。每畝普施生物有機肥300~400公斤,硫酸鉀肥15~20公斤,旋耕,耙平,然后起壟,壟高25~30厘米,壟面寬15~20厘米,壟距60~70厘米。壟型飽滿,壟面細平。要在6月25日之前完成栽植。結合整地施入3%辛硫磷顆粒劑2~3公斤,防治蠐螬、金針蟲、線蟲等。
3.品種選擇。選擇早熟、抗病性好的甘薯種苗。如普薯32、煙薯25、冀薯98等。
4.薯苗標準。選擇帶有6片或7片葉、長度20~30厘米、無病蟲害、長勢健壯的脫毒薯苗。
5.栽植。選擇在下午進行。在壟上按30~40厘米株距開穴,穴坑內施入50~100克玉米面。采用平栽或斜栽法,薯苗栽插后上部留2片葉或3片葉,封嚴壓實,不要折斷葉柄。薯苗栽插完畢澆栽植水。
6.田間管理。一是水分管理。生長期間遇旱澆水,遇澇排水。二是追肥。在薯塊膨大期(8月下旬~9月中旬)用濃度為0.2%~0.3%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補肥,噴肥時間以傍晚為宜,間隔一周噴施一次,連續(xù)噴施2次或3次。
7.適時收獲。霜降前選擇晴暖天氣上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