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梅華
(福建省邵武市水北幼兒園 福建 邵武 354000)
《綱要》明確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如何創(chuàng)設與科學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huán)境,在環(huán)境中滲透科學教育,教師要時刻關注幼兒的興趣與好奇心,并利用各種機會,讓科學教育滲透在幼兒的各種活動中。
幼兒來到這個世界,一切事物對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的,如何滿足幼兒的求知欲與好奇心,需要幼兒園開展各類科學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設豐富寬松的探索環(huán)境,并且為幼兒的科學活動配置充足的物質條件。例如,小班幼兒剛來幼兒園,脫離父母時會鬧情緒,而玩具是陪伴他們成長的親密朋友。就讓他們將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帶來,來園后大家聚在一起,先請幼兒介紹自己玩具的玩法"我的玩具按一下這個按鈕就會唱歌""我的這個是遙控汽車,我可以叫它去哪就去哪……"這時,就可以提出問題"你的玩具為什么會唱歌?你的玩具為什么會跑?"引導大家紛紛想辦法,從而發(fā)現(xiàn)原來是裝了電池玩具就會跑,就會唱歌。當電池電量用完后,又可以引導幼兒探索玩具車有電池怎么也不動了,這些是幼兒既熟悉又感興趣的事物,既達到了緩解幼兒情緒的目的,又進行了科學探索。
區(qū)角活動是一個豐富多樣、多功能多層次的、具有選擇自由度的環(huán)境。在區(qū)角活動中,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得特別充分,每個孩子都會情不自禁地投入。老師可以在幼兒園或者班級創(chuàng)設自然角、飼養(yǎng)角、氣象角等,提供各種活動的實驗操作材料,讓幼兒通過觸摸、擺弄、觀察、操作、實驗等來認識物品的類別和性質。如學了有魔力的磁鐵后,可以在科學區(qū)投放磁鐵讓幼兒充分感知磁鐵相吸與相斥的特性。學了糖怎么不見了,可以在科學區(qū)開展怎樣讓糖溶的更快的活動探索快速溶解的方法。學了有趣的鏡子后,可以和幼兒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鏡子,來探索鏡子的奧妙。在自然角,班級幼兒都帶來自己喜歡的植物,我們?yōu)橛變簻蕚淞酥参锏挠涗洷?,這樣每個孩子可以記錄植物的生長變化,還可以比較誰的植物長的好,在這樣自由的活動中,既增加了幼兒學習的趣味性,又可以激發(fā)幼兒進行探索的興趣。真正讓幼兒感覺到科學學習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
幼兒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因此幼兒的科學教育活動不僅僅只是局限于集中教學活動,對幼兒的科學教育更多的是隨機性的教育,可以在幼兒的一日生活環(huán)境中隨時隨地滲透。它有可能發(fā)生于晨間活動、游戲、戶外活動等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內容形式也可以是各式各樣的,有對我們經(jīng)常用到的生活電器的探索,也有對小動物、蟲子、花草、樹木等的探索。例如:可以讓幼兒觀察班級的電風扇葉片的轉動,為什么有時風大有時風小,原來是調到高檔位時葉片轉的快風就大,低檔位時葉片轉的慢風就小。幼兒飲水時可以觀察飲水機的工作狀態(tài),明明看到是綠色的燈,為什么接了幾杯水后就亮起了紅色的燈?原來是接了熱水后水溫變低了飲水機要對水進行加熱。還可以引導幼兒討論人為什么要喝水,為什么要上廁所等等。在戶外活動時,可以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國旗怎么在飄動,數(shù)枝也在擺動,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是刮風了。還有,我們園里有一排菜地,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小菜園,幼兒午餐后我們帶著幼兒去散步就會讓幼兒觀察菜地里蔬菜的生長情況,并和其他班的菜地進行比較,看看大家種的都是什么蔬菜,長勢如何,為什么有些菜長的好,有些長的不好,有些蔬菜上還有小蟲,應該怎么辦?學期初,動物角里的兔媽媽生了6只小兔,兔窩剛好搭蓋在菜地的一角,小朋友看到了都興致勃勃的圍在兔窩旁,紛紛議論,兔寶寶怎么這么小?它為什么閉著眼睛呢?它吃什么長大呀?這樣,我們讓幼兒通過對周圍事物不斷的觀察,并帶著問題思考,讓幼兒對身邊的科學活動產(chǎn)生興趣。并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去探究并尋求問題的答案。
自然界有各種各樣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現(xiàn)象,這些都是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活教材。不同的季節(jié)教師可以帶著幼兒到公園里或者郊外感受大自然的變化,春天天氣逐漸變暖了,花開了,草綠了,蝴蝶在花間飛舞,田野里小蝌蚪游來游去,秋天,風吹在身上感到有些寒意,落葉樹的葉子被風吹落得滿地都是,教師可以啟發(fā)幼兒觀察各種樹木,由此認識哪些是常綠樹,哪些是落葉樹,并讓幼兒撿拾不同的樹葉帶回園里,讓幼兒介紹自己撿的是什么樹的樹葉,形狀是什么樣的,并進行樹葉的分類、粘貼,這樣,既讓幼兒了解了樹葉的不同類型,學會了分類方法,又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
幼兒園的教育向來不是孤立的,它與家庭和社會的教育息息相關,在學校,教師有時很難拓展社會環(huán)境中的科學教育,生硬的講解或者圖片視頻很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的興趣,幼兒的科學學習是以具體形象的思維為主,要讓幼兒到社會中去親身體驗,感知具體的事物。有時有的孩子在飼養(yǎng)角、種植園地里不愿意動手,因為父母從來就不讓他碰這種爛泥巴,"那多臟呀"。 又如,有的孩子想做養(yǎng)蠶的實驗,但好不容易孵出的蠶寶寶帶到家里,讓媽媽全部都扔掉,原因是媽媽怕蟲子,不讓做……。這些,就是由于有些家長對幼兒的科學教育不重視,教師就要通過家教專刊,微信群,家長會,家教講座等多種方式讓家長了解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的重要性。提議家長利用休息日或者周末多帶孩子參加各種科學活動。比如,休息日或者節(jié)假日時可以帶著孩子去參加蛋糕店的親子活動,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了解面包或蛋糕的制作過程,或者有目的的去參觀一些科學教育場所,家里還可以購買一些科普讀物,和孩子一起閱讀,這樣既能增進親子關系,又能讓孩子從小播下科學的種子,培養(yǎng)幼兒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總之,幼兒科學教育的過程中,幼兒的學習乃至整個發(fā)展都是在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教師、家長要充分利用幼兒園、家庭、社會這些教育環(huán)境,真正讓環(huán)境成為幼兒科學學習的大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