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蘊茹
(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qū)第九中學 河北 石家莊 052165)
“合作學習是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美國教育學者,沃邁特。
在我國,在我國基礎教育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影響下,小組互助合作學習逐漸受到教育學者關注,并逐漸成為高中教學實踐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教學方式。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在各中學提倡的小組合作學習課堂中,任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流于形式,資源浪費,效率低下,部分程度上限制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為了彌補這些缺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從主要的教學困難抓起,制訂一套具有針對性的、行之有效的,旨在幫助數(shù)學學困生的措施:
1.1 小組規(guī)模:調查表明,①3—6人時每個人都說話;②7—10人時卻不是所有的人都說話,安靜一些的人說得少一些,甚至有一兩個人可能一點也不說。所以人數(shù)一般4到6比較合理,每個小組應具備有2個優(yōu)秀生,2個中等生,1-2個學困生。
1.2 小組成員結構:依據集體動力理論,具有不同智能水平、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知識結構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可以實現(xiàn)互補,積極推動學困生參與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互動中去。讓不同的數(shù)學水平的學生共同分享學習經驗、取長補短,每個組員在互動學習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成長。一個學困生要至少“綁定”一個數(shù)學優(yōu)異生,以便當其遇到數(shù)學問題后可以在求助于老師之外尋求優(yōu)秀學生的幫助。
1.3 座位安排:要利于交流,采取T字型、馬蹄型、田字型等排列方式。
這要求老師采取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有激情,有趣味,有層次,有收獲。由于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多,難度大,題目變換靈活,高中生分析處理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尚未建立,在課堂教學中,應采用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教學原則,保證學困生不掉隊、不自棄。
(1)老師的引導、講解和示范對于學困生理解和掌握數(shù)學教學中的難點、易錯點是必不可少的。
(2)在教學中不應忽略對學困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我們把學生個人的獨立思考和實際操作也納入到小組合作中去。
(3)老師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以便互相交流、討論,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讓學生互相糾正、補充,讓不同程度、不同思維方式的學生有機會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讓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表達自己的困惑,認識其他同學的思考方式、理解角度和解題方法,并借鑒學習。
這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用愛喚醒、激發(fā)并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學困生不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成績,也就對學習失去興趣,即使有,也會在“學不會、聽不懂、做不對”中消耗殆盡。在互助合作學習中給予他們充分的關愛和尊重,不歧視,不打擊,不揭短,用愛心澆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幫助學困生樹立學習的信心??鬃釉凇秾W記》中寫道:親其師,信其道。對學困生在學習上取得的一點微小的進步,也及時地加以言語上的表揚和激勵,使他們感到老師的關注和期望,干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認可,增強繼續(xù)學下去,好好學下去的自信。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困生采取個別輔導,倡導科學的學習方法。很多學困生之所以成為學困生,是不會科學的學習,他們中最好的也就停留在表面狀態(tài),上課隨堂聽課,下課完成作業(yè),并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但是我們現(xiàn)在可以讓優(yōu)秀生帶領他們摸索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請教優(yōu)學生的方式,觀察學習優(yōu)學生的學習思路和方法,帶動他們嘗試改變學習方法,使科學的學習方法及學習環(huán)節(jié)逐步趨于完整。
4.1 教給學困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每天給他們每人一份預習提綱,并在預習提綱上作些必要的提示,讓他們帶著問題去看書,讀一讀,想一想,并在預習提綱上圈一圈,劃一劃,把自己想不明白的記錄下來,以備向老師或互助合作小組請教。
4.2 教給聽課高效的方法。首先課堂上要認真聽,緊跟老師思路,充分理解老師所講的知識,不能碰到自己理解不了的就停滯不前,只鉆研這一點;其次要多動腦思考,要邊聽邊想,積極回答問題,最后多動筆,多練習,多記錄,以備課后復習和總結。
4.3 做到舉一反三,模型歸類。同一類問題多次練習,歸納出方法,模型給學困生印象深刻。
對練習題驚醒系統(tǒng)分類,按照難易程度,讓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從中受益。讓學困生掌握課后復習的方法,首先要學會回顧課上學過的知識,弄清楚哪些學會了,哪些沒有學會,然后要再回歸課本,再練習一遍,以促進知識的消化和吸收,最后找出自己不會的地方向老師或互助合作小組請教。
采取方法:(1)降低作業(yè)的數(shù)量。不要布置和其他學生同樣多的作業(yè),奢求學困生能做完,避免其產生厭煩心理。(2)降低作業(yè)的難度。作業(yè)涉及的知識點要少,盡量單一,需要思考的成分要少,最好是一步或兩步就能解決的,以求學困生自己有能力解決,避免產生懼怕心理。(3)保證作業(yè)的實效。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不累積,不推脫,避免產生拖沓心理。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搭建一個學困生表現(xiàn)自己的平臺,并盡可能多的創(chuàng)造展示的機會,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能夠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自信心。
采取方法:設計小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小組內部進行。讓小組內的學生暢所欲言,多多交流,優(yōu)秀生分享自己的學習思路和方法,把學到的知識教授給他人,是對知識掌握程度的再提升;學困生發(fā)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向優(yōu)秀生討教學習,加深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每個小組中任選一位負責任的優(yōu)學生作為“小老師”,經常對學困生進行輔導和指導,并且在平時的互助合作時把簡單的基礎問題交由學困生解決,鼓勵促進學困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對于學困生,要保證難度適合,降低要求,基本知識點要掌握,并熟練運用,基本題型教會,能與其他學生交流。
制定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內容,這要求老師在上課之前對教材和教學目標進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小組合作內容的選定要難度適宜,難度過大會使得合作學習無從下手,太過簡單相互交流則顯得沒有意義。老師要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及時指導學生們在合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注意小組合作學習質量和進度,確保能使學困生充分掌握和利用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困生感覺到有適時的提醒,感覺到充分的關注,對數(shù)學的學習熱情就會增加。
最后,評價與總結也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評價可以組內成員互相評價和小組之間相互評價。
在完成教學任務后,給學生預留評價時間,不僅要從態(tài)度,能力,方法,效果等方面進行小組成員之間的評測,還要在各個小組之間進行組內互評,表揚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引導和教育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表現(xiàn)欠缺,仍有提升空間的學生。
要想高效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拉動學困生,全面提高高中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還需要每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優(yōu)等生,因為要他們去幫扶學困生,是為學困生專門服務講解,解決疑惑的老師們身邊最得力的助手。教師要多動腦筋,多學習理論知識,結合實際教學經驗,運用自己的智慧教學。我只是意識到并且重視學困生能力的培養(yǎng)教育,仍需要進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