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亞萍
(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qū)東嶠前沁逸夫小學 福建 莆田 351100)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應改變課程教學中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樂于探索以及勤于動手,重點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分析和解決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睂⑿〗M合作教學方式融入小學科學課程當中,正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實現(xiàn)新時代教育理念的有效模式,對于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以及提升他們的學習成效。下文筆者將結合多年教學經驗,以當前科學課堂小組合作活動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針對如何在小學科學中構建以學生為本的合作探究模式提出幾點建設性的意見。
概括的說,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基于“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下分組標準,在這種標準之下,教育者通過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以任務給定、競爭激勵以及多元評價的方式進行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有效學習方法。其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對于開發(fā)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潛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科學探索精神也有積極的影響。
然而,在實際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由于自身教學理念落后,時常由于“不肯放權”引發(fā)學生小組學習狀態(tài)混亂,適得其反的現(xiàn)象,具體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優(yōu)等生“霸占”話語權,其他成員更多的充當“看客”的角色,嚴重影響了其他成員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小組合作學習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在教學《各種各樣的天氣》一課時,便出現(xiàn)了以下對話:
教師:同學們!天氣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學會識別天氣是保障生活秩序的正常開展的重要前提。下面請看這樣一組圖片(多媒體展示相關天氣課件),并且在小組中討論一下,這又是什么天氣?
某小組交流片段:
學生1:這很明顯是下雪的天氣,路上的行人都用手在保護自己的頭,避免淋雪。而且周圍的汽車也因為下雪,出現(xiàn)了一定的交通事故……
學生2:對啊,這很明顯就是在下雪;
學生3:……
照片中的天氣明明是下冰雹,其他學生卻只能隨聲附和,即便該生說的不對,他們也沒有意識和能力去分辨。
二是學生由于自身知識水平的有限,并不能對當前所面臨的問題給予科學的解決方案。更多的學生享受的是一起討論、一起合作的愉悅氛圍,對于實際科學問題的解決并不能誘發(fā)他們更深層次的潛能。仍以《各種各樣的天氣》為例,學生們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對于各種天氣也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但是,教師在組織全班學生針對“天氣對人類的影響”這一問題進行討論的時候,學生給出的答案,更多的是雨天對于花草、對于小貓小狗的影響,而更深層次的答案,對于人類生活秩序的影響并沒有一定深度的認知。因此,想要提升整體小組合作效率,就需要教師發(fā)揮自身的專業(yè)水準,針對實際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科學引導,全面開拓學生的思路,強化他們的思維水平,進而使學生獲取更深層次的認知。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在真實教學過程中做了有效探究、分析與總結,并找到了一些合適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下面,筆者將以自身教學經驗為基礎,談談如何解決這些教學問題。
2.1 制定合作規(guī)章,學習井然有序。正所謂“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形式主要以尊重個性差異為前提,以促進個人發(fā)展為最終目的。每個小組自然也可以看做一個簡單的小團體,而團體的有效運行,除了要具備多方職能協(xié)調,同樣也離不開一定的規(guī)章約束。針對上文提道的“優(yōu)等生霸權”這一現(xiàn)象,筆者建議:科學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有必要多次重復闡述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
發(fā)言規(guī)則:在進行小組合作過程中,在有小組成員發(fā)言的情況下,其他成員不可隨意打斷他人發(fā)言,有不同意見,待該成員發(fā)言結束后再提出。此外,當針對同一問題,提出不同見解時,可在老師的參與下,進行投票表決,最終選出最優(yōu)解決方案。
協(xié)作規(guī)則:在進行合作探究過程中,每個成員必須具備一定的角色職能,其角色由其近期學習狀態(tài)、興趣愛好以及個性特點所決定。
匯報規(guī)則:在完成相應的學習探究之后,各小組成員必須在小組組長的帶領之下,再次對合作成果進行檢測,多次檢測,再由組長進行最終呈報。
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適當的運用分層教學方法開展小組合作探究事宜,分層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目標的分層,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達到不同的學習目標,通過目標的激勵,讓每個學生都充分發(fā)揮自己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開展小學科學的學習活動,主動進行探究與分析,解決面臨的問題,并主動進行發(fā)言。
比如,在教學“布的秘密”一課時,為讓學生都能夠有所發(fā)展,筆者在組織小組討論時將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如,能力比較弱的學生需要在小組討論過程中通過課前的搜集、課上的觀察、分析與探究,掌握不同種類衣服擁有的特性,并能夠將知識延展到布的四種特性;能力中等的學生需要在實驗過程中提出自己的辦法,并通過實驗的方式進行驗證自己的方法究竟能否成功。若不成功,失敗之處在何處?閃光點在哪?這些都是需要教師及時幫助該層次學生一同解決,以樹立他們科學、自主探究的意識和探索的信心,有助于該層次學生今后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優(yōu)等生需要在分組討論中貢獻自己的優(yōu)勢與力量,既要在分組討論中逐步找到實驗問題所在,又要與小組成員團結合作,共同探討出相關的布的實驗,以進行驗證。從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到發(fā)現(xiàn)問題、更新實驗,筆者運用教學智慧一路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進一步激發(fā)各個層次學生的探究欲與表達自己觀點的欲望,有效轉變了優(yōu)等生“霸占”話語權的情況。另外,在討論布的性能的過程中,需要學生進行相應的實踐操作,筆者要求不論是哪個層次的學生都需要進行動手操作來驗證實驗論點,不斷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進駐學習場,有助于筆者今后高效開展小學科學教學。
通過制定合理、合規(guī)的合作制度,全面完善小組合作運行體系,保證每一個小組都能在一個公平、公正的氛圍中去快樂探究,這自然也是促進合作學習高效開展的重要保障。
2.2 教師主導有度,誘發(fā)更深層次的教育效應。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是保證整個課堂走向的指明燈。教師除了要注意一定的“放權”,同樣還應適當的“霸權”,有效掌握該有的話語權,從而保證學生的主動權,進而全面兼顧整堂課的走向,并且能順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誘發(fā)其對學習和生活更深層次的思考。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認知能力有限,對于一些抽象化的科學知識點,并不能快速、準確的完成認知,這時就需要教師能夠及時發(fā)揮自身的主導職能,以自身的專業(yè)水準,找準維系課堂高效走向的天平,從而達到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飲食風俗》一課時,由于飲食風華屬于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博大精深,對于生活閱歷、知識底蘊較淺的學生而言,并不能準確說出自身家鄉(xiāng)飲食文化的特色,為了保證小組合作進程的持續(xù)推進,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與各個小組進行一定的交流和互動,了解他們討論進度,討論進程,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為他們解答,以充分解答學生的疑惑,保證小組合作的高效性,同時還解決了學生無法深入探究的問題(即由于學生自身知識水平的有限,并不能對當前所面臨的問題給予科學的解決方案)。
以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在幫助學生解答疑問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有效提升他們的文化使命感和自豪感,最終使他們愿意了解和愛護這一文化。
2.3 組織合作競爭,激勵學生前進。合作與競爭即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同樣也是兩個相對獨立的個體。有競爭才有合作,有了合作自然也要去競爭。在小學科學探索過程中,多組織學生們去開展一系列組間競爭的活動,能夠全面激發(fā)學生的斗志,對于提升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也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例如,在教學完《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一課之后,可以以“搜集身邊的交通工具”為主題,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家庭周邊以及道路上的交通為研究對象,進行一定的調查走訪。通過詢問家長、身邊長輩的方式,記錄身邊常見的交通工具,并且通過合理的分工,有記錄數據、整理資料以及檢查資料以及匯報資料的方式,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搜集、整理的資料最全、最正確,并且對完成任務較為出色的小組,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從而有效豐富他們的合作體驗,激勵其更積極的參與到今后的小組合作活動當中去。
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獎勵,對于學生而言都是一種積極、正面的情感體驗。而這種不期而遇的小驚喜正是激勵他們主動參與小組合作的關鍵因子。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高效教學方法,一名合格的小學科學教師應當明確自身教學職責,立足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內在需求,有針對性、計劃性的設置小組合作學習方案,保障小組合作有效、高效的開展,努力為學生構建一個輕松、愉悅的合作學習氛圍,最終提升全體學生的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