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qū)中電頤和家園小學 王 羽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是小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和參與者,并非主體;而學生才是學習小學語文的主體。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全面發(fā)展和培養(yǎng)新一代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未來更高階段的自主學習打好基礎。
為增強小學生的文字想象力,教師應該采用豐富的、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的方式,使小學生之間多角度溝通交流對文章情境、思想的看法,并通過多組競爭的方式促進學生自主思考。例如,教師在教學《女媧補天》時,應首先采用以10~15 分鐘生動形象的故事短片的方式導入學習內容,然后讓學生根據動畫情境分組討論觀看后的中心思想,并派出小組成員發(fā)表小組感想,最后再結合課后學習要求進行深入學習。這種課堂導入方式不僅豐富了小學生的主觀體驗,客觀上也加強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在教師授課方面,由于長期受傳統(tǒng)語文授課模式的影響以及在面對家長對學生成績過于關注的壓力下,大多數教師仍然采用灌輸知識的授課方式,面對教育理念的改革,仍沒有完全適應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育原則,導致學生對教師仍然存在學習上的依賴,教師也習慣性地占據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切實改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這一現狀,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興趣采取趣味性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吸引小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充分尊重和發(fā)揮小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小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與參與到課程教學中。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程中,一堂課程的開始最為關鍵,良好的導入情境有利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主動探索與學習。例如,在學習《黃繼光》一文時,我采用剪短影片的課程導入形式,激起學生對影片中人物的犧牲精神的敬佩,引導學生發(fā)表感悟,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部分學生甚至流下了感人的眼淚。此時,我抓住學生對這一人物好奇的關鍵點進行點撥:“你們有沒有認識這位英雄或者聽說過他偉大事跡的同學,請舉手發(fā)言?!庇行W生努力回想但是發(fā)現有些人物與事跡無法準確對應,也有些同學明顯知道這一英雄人物但是無法準確記起他的名字。此時,我讓同學們把書本打開,查看語文課本的學習進度,準確找到《黃繼光》的課文內容,并給學生一些自由閱讀時間,然后請學生舉手發(fā)言,講出黃繼光英雄的完整事跡,進而引入文章的中心思想,從而營造出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情境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的主動學習氛圍。
在新教育理念之前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問題統(tǒng)一由教師設定,即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被動思考。此時,學生思考的角色屬于為尋找答案而尋找,并沒有自主思考和自主提出問題的意識。面對現階段新教育理念的實施,教師應改變這一現狀,把思考的主動權轉變?yōu)閷W生自主學習的前提與基礎,只有在學習中提出疑問,認真思考,才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體現。并且,語文教學從來不是非對即錯的固定思維方式。在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表達自己對相關問題的疑問。例如,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學習中,教師首先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由閱讀課文,并提出自己的疑問,嘗試是否可以在課文中找出答案,15 分鐘后課堂舉手發(fā)言,分享自己感到疑惑的地方,并說明是否解決疑惑。如未解決,歡迎其他學生幫助解答或者師生共同尋找答案。以此高效提升小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是應該抓住每個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不斷激活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發(fā)展的興趣,以豐富的教學手段,科學地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和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并通過師生共同討論來驗證答案的正確性,使教師與學生能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共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