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qū)實驗小學 屠 京
隨著教學實踐改革的不斷深入,以人為本的思想滲透到部編版教材中,也滲透到每個一線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中?!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在習作教學中,改變傳統(tǒng)的作文評改模式,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作文評改中來,愿意學習,也會學習,真正通過每一篇習作,提高習作水平成了我研究的一個方向。長期堅持,我覺得好處很多。
1.擺脫模式,增強習作興趣
如果教師對習作范圍、習作思路一再固定,對孩子的成文也一味地提意見,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寫作文是件不快樂的事。所以,不但在教授習作部分,在批改部分,我們也要多放手,尊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
2.培養(yǎng)能力,提高綜合素養(yǎng)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每個年級的習作批改都提出了要求,其中,要求中年級學生 “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要求高年級學生 “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文章不厭百回改,學生通過自我批改,對錯別字、病句進行修改,進行了語文基本功的訓練。同時,在與同學的交換批改中還能取長補短,在討論與交流中得到心靈的感悟,提升學習能力。
學生剛開始接觸習作,是不會修改作文的。我們應根據(jù)學生年級特點及其自身水平教給學生修改的方法,循序漸進,因材施教,逐步幫助學生養(yǎng)成修改作文的習慣,形成能力,提高習作水平。那么該怎么操作呢?我分成了三個步驟。
統(tǒng)編教材習作教學在要求上其實有一個層次性、遞進性。每次在學生自主批改前,我會在黑板上寫下要求。隨著年級逐步升高,學生能力逐漸增強,我會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要求。例如,三年級《猜猜他是誰》。學生寫完之后我在黑板上提出,首先要求先找一找作文中的錯別字,不會寫的字就查查字典。其次,讀讀作文,看看哪里不通順。用“”標出。最后,你覺人物特征明顯嗎?哪里可以再完善。三年級孩子能做到這一步就可以了。教師板書的要求寫在黑板上一定要淺顯易懂,能讓學生一目了然。而到高年級,同樣寫人物的題材,我更側重于提出一些針對文本內容的要求,如高年級《“漫畫”教師》,我會在中年級要求的基礎上,對人物形象的豐滿性,事例的典型性、完整性上提出更多具體的要求。
互批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同桌批、一對一結對批、四人一小組批。以四人一組為例,好、中、差搭配,由組長負責請同學在組內輪流傳閱作文。每個人看完后,針對作文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等幾篇作文都傳閱完后,再對每篇作文統(tǒng)一修改意見,然后各自綜合意見寫下評語,再交本人修改。這樣可以引發(fā)學生參與作文批改的意識和行動,使好的學生能取長補短,后進的學生能學到寫作的技巧及方法。
互批的方法也可多樣化,可以請一個學生(作品優(yōu)秀者)上臺,在投影下講解自己的作文思路,全班對其作文進行評議,提出想法和建議?;蛴尚〗M長向全班闡述本組的批改意見,然后各組之間進行辯論。再或者,以習作本為依托,教師和學生在習作的評語上進行互動,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互動,互相坦誠交換意見。這種評價方式把主動權基本上都交給了學生,學生更加樂于參與,學習積極性更高。
習作其實是一種交流,與他人的交流,與生活的交流,與自我的一種交流。教師讓學生批改作文并不是放手不管,而是以習作修改為橋梁,生生、師生之間進行一種深層的情感交流。例如,教師和學生可以在習作后面的評語上進行互動,對教師的評語,學生可以否定,可以駁斥。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互動。以文會友,暢所欲言,互相坦誠地交換意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互動也可以更深入,更頻繁。
例如,在寫《校園一角》時,學生寫道:烏云來了,快下雨了,一群鳥呼啦一下掠過天空。學生甲點評道:形象直觀,“呼啦”一詞用得特別好。學生乙寫道:我認為快下雨的天空可以多一些描寫,情景交融,烘托雨快來時的景象。作者回復道:謝謝你的贊美,但我主要寫的是鳥,用鳥的急于歸巢來襯托大雨快來了,面面俱到,反而重點不突出。學生丙又回復道:天空景象是靜景,鳥兒掠過是動態(tài),動靜結合,才能生動有趣。學生在本子上你來我往,好不有趣。教師不要過于干涉,過分拘束反而破壞了氣氛,限制了學生的思維。
總而言之,學生自主批改作文是學生習作興趣提升、思維開發(fā)的一種手段,其體現(xiàn)了教育以人為本的思想,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只要用得巧,用得好,完全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