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李港小學 薛宇馳
如今,孩子們提到寫作文就頭疼,面對老師布置的題目不知道要寫什么,似乎離他們的生活很遠,實則不然。素材就是要從我們平凡生活中索取,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有血有肉。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學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精彩。嘗試微習作,將精彩瞬間記錄下來。
在談發(fā)現(xiàn)生活之前,先分析學生在觀察生活后寫作常見的幾個誤區(qū):
1.“想當然”。提到觀察生活,不少孩子認為就是把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記錄下來。在作文課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美好的一天》等類似的題目,很多孩子會寫成流水賬,把一天的經(jīng)歷都寫了下來。對于他來說,看似十分美好,但對于老師來說,實則平淡無奇。
2.“脫離中心”。在觀察生活中,不少學生所選素材與文章主題聯(lián)系不夠緊密,但又想不出寫什么的時候就會生硬地拼湊。這樣的作文與主題大相徑庭,脫離了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
自古以來,無論是誰寫作,都把生活當作創(chuàng)作的源泉。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指出:“文章必須從真實的生活里產(chǎn)生出來,把真實生活所不曾經(jīng)歷的事勉強拉到筆下來,那是必然失敗的勾當。人固然為寫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得擔負人的責任,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實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彼?,我們平常在指導孩子寫作時就要力求寫真事、寫自己的事,不要胡編亂造,不弄虛作假,要把自己經(jīng)歷的事情寫出來。
為了引導學生寫真事、寫自己的事,教師應(yīng)該讓孩子去觀察生活。有時候,老師在布置作文時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入手。例如,三年級上冊的課文《大青樹下的小學》,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的學校是什么樣的?這就是一個微習作很好的范例。我們天天來學校上學,可你有真正留意過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嗎?這樣,就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觀察欲和探索欲。老師還可以縮小范圍,只寫學校的操場或者教學樓,讓孩子們在有限的環(huán)境下極盡可能地把事物寫細致。如果多多引導這樣的練習,孩子們就會漸漸掌握寫作的要領(lǐng)之一—觀察。從而,減少寫作的恐懼感,對作文字數(shù)也不會再犯難了。
“一個孩子,如果沒有經(jīng)歷過思考,并從思考過的地方生長出自己的思想來,那么,他就不能真正體會到閱讀的快樂?!蓖瑯?,一個孩子缺乏了思考力,只有錄入,沒有輸出,那么閱讀對它的作用就要打上折扣。我們在鼓勵孩子閱讀的時候,除了廣泛的閱讀,更要加入自己的思考,要將別人的長處變成自己的優(yōu)點,不是走馬觀花,而是能夠化為己用。我們可以用筆隨時隨地在自己覺得精彩的地方寫下批注,寫出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這對學生來說是個不小的收獲。哪怕是三言兩語,也是學生的一種思考,這何嘗不是一種微習作?當學生的閱讀達到一定量的時候,正所謂量變引起質(zhì)變,他會把他看到的好的寫作方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將一件事寫出精彩。
提高作文水平的另一種形式就是作文評價,讓學生自主地去修改作文。目前,以老師為主體的習作評價往往會重指導輕評價。多數(shù)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wù),在學生寫完作文后很少再單獨評價。教師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想將篇篇文章都改得盡善盡美也不可能。所以,讓學生學會評價,將會產(chǎn)生巨大的作用。
在閱讀別人的微習作時,學生能及時發(fā)現(xiàn)同學的閃光點或者不足之處,推己及人,相互提高,這樣就能在相互評價中相互啟發(fā),從同學的作文中得到啟迪。水平各異的學生可以取長補短,相互幫助,讓自己的寫作改出亮點。同時,在相互評價的過程中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特別是別人寫的事自己也有經(jīng)歷時,自己與之對比,看看誰寫得更好,看看我能不能把這短短幾句話修改得更完善?同時每個孩子都努力遣詞造句,這種評價使誰也不想輸?shù)男睦砉奈枇撕⒆觽兊纳线M心,促進他們的寫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小學寫作是學生寫作的起步階段,作為老師更應(yīng)該為他們夯實基礎(chǔ)、打好地基。在寫作的過程中,最講究的就是“真實”,說真話,見真人,寫真事,這是永不變的立足點。教師通過對微習作的練習,改善孩子們對作文的恐懼感,從而提高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