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人/周宇晨(株洲市第四中學(xué)語文教師)
人,總是在學(xué)習(xí)如何與水相處的?!端男凶摺芬蕴N藉深遠的文字,審視著洞庭湖與湖區(qū)人們綿延數(shù)千年的相依相偎。
文章追根溯源,思考著這一湖水從何走來。湖的由來,湮沒在歷史的浩瀚煙波之中,多情之人便以想象試圖賦予其源頭——在娥皇、女英尋夫不得的凄婉哀絕哭聲之中,在龍王懲處惡類的地裂天崩轟鳴之中。
先人繞水而生的遐想與情思,從此有了流淌的方向。自屈子開始,這一方天地之間的詩意伴隨著湖水,淌進了后世血脈中,與湖邊長久矗立的亭臺樓閣、宗祠廟宇,共同譜寫成湖湘文化符號。人為水尋得歸宿,水孜孜不倦地孕育著人類文明。探索水的起源,亦是追溯我們的文化根基。
沈念是滿懷著敬畏與眷戀去書寫這湖水的。敬這湖水給予城市以“靈性、厚重、聲名”,畏它面對著人類肆意侵占也有“狂躁和殘暴”。然而這洞庭湖轉(zhuǎn)眼之間便對人類的悔改予以寬容,它仍如蒼翠蔥蘢的樹冠般對眾多支流予以包容??邕^歷史的曲折,如今的它仍“不急不緩”、日以繼夜從容行走?!澳赣H”二字涵蓋了這湖水的深情,亦表達了作者的眷戀。
為此,連帶著這湖邊之景也都含著別樣意趣。沈念寫到太陽之圓鼓鼓,霧氣之忽沉忽浮。正因湖水之深沉,這四周的靈動與可愛也就有了體現(xiàn),兩者共同交織成湖區(qū)人們在繁忙喧囂中可以共享的旖旎。
孔子于水中悟出九種美德,感嘆“君子見大水必觀焉”;老子認(rèn)為水滋潤萬物卻不爭,贊美“上善若水”。伴水而生,我們探索著文明的來處;與水同行,我們尋覓著靈魂的歸途。
解題練練手
1.結(jié)合文章分析,作者為什么說“湖沒有源頭,又有源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表達了作者對湖水怎樣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題人/周宇晨(株洲市第四中學(xué)語文教師)
參考答案
1.①歷史記載中,找不到湖從何時誕生的相關(guān)文字,這成了無解的問題,因此說“湖沒有源頭”。
②人們試圖用歷史傳說去解密湖,以龍的紀(jì)念日——二月二日定為洞庭湖形成日,洞庭湖于這些傳說中擁有了源頭。
③湖極具包容性,湖湘大地上眾多有名無名的河流最終匯集于此,這些支流都是其源頭。
2.①敬意:湖水孕育著湖湘地域文化,因之產(chǎn)生的神話傳說、詩歌詞賦和歷史建筑等,給予城市以“靈性、厚重、聲名”。
②畏懼:湖水面對著人類肆意侵占也有“狂躁和殘暴”,洪水滔天,湖堤破潰,使得人們只能倉皇收拾家當(dāng),被迫遠遷,給這城市帶來了“刁難、悲痛、漂泊”。
③眷戀:湖水無論曾遭遇多少污濁、痛苦和索取,面對人們?nèi)缃竦耐烁€湖仍然選擇了寬容,如母親般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