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荔玲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qū)教師進修學校,福建莆田 351111)
“幼兒園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體育游戲和體育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幼兒教育提出的具體要求。幼兒教師應積極探索戶外體育游戲活動教學的有效策略,為提高幼兒運動能力、適應能力、思維能力提供有力支撐。其中,教師采取情景教學手段,開展戶外情景性游戲教學活動,能夠更好地切合幼兒游戲學習的心理認知特點,增強幼兒游戲活動的情感體驗,對幼兒多元思維能力成長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教師要深入研讀情景教學的理念內涵,尋找情景教學手段與戶外體育游戲的對接點,從以下幾方面提高戶外情景性游戲教學的實效性。
戶外情景性游戲是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生動的游戲場景,引導幼兒更好地融入游戲中。這種情景創(chuàng)設僅靠教師的語言講解稍顯乏力,還需要教師對戶外體育游戲環(huán)境進行有針對性的布局和調整,拓寬幼兒戶外體育游戲空間,實現(xiàn)情景內容與游戲環(huán)境的協(xié)調配合。教師要對園內環(huán)境資源有整體把握,有目的地規(guī)劃游戲場地,明確游戲場地中蘊含的隱形教學資源,利用科學的場景規(guī)劃,支撐游戲情景的創(chuàng)設,從而更好地引發(fā)幼兒在游戲學習中的情感共鳴[1]。
在有限的戶外資源條件下,教師要關注場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可以按照戶外情景性游戲的內容設計,將戶外場所劃分成多個小區(qū)域,構建不同的游戲區(qū)輔助情景教學開展。例如,教師以幼兒感興趣的童話故事切入,創(chuàng)設“送小豬回家”游戲情景,為幼兒提供筷子、小木棒、直筒等材料,組織幼兒手持工具將紙球(小豬)送到目的地。在進行戶外體育游戲場景布置時,教師應根據(jù)戶外活動區(qū)域特點,按照“回家路線”規(guī)劃,劃分出多個區(qū)域,包括用小椅子設置的“小山坡”、用硬紙殼設置的“小橋”、用水管設置的“S 路”……教師按照區(qū)域數(shù)量進行游戲分組,要求各小組成員分別負責不同區(qū)域,按順序完成情景性游戲活動。如果游戲過程中某區(qū)域幼兒出現(xiàn)失誤,其他小組成員可以提供幫助,快速追回紙球,回到規(guī)定路線上。
教師通過對戶外體育游戲場所的科學布局,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情景性游戲教學,可以讓幼兒明確自己的分工任務,有序地開展游戲學習,同時也鍛煉了幼兒的跑動能力和持物運動能力。
教師應配合戶外情景性游戲設置,精心篩選游戲材料,做到物盡其用、一物多玩,增強游戲活動的趣味性,提高幼兒參與戶外體育游戲的學習興趣。戶外情景性游戲的材料選擇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教師可以針對幼兒思維活躍、想象力強的特點,選擇一些低結構材料投放到游戲活動中,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把這些低結構材料轉變?yōu)橥瓿汕榫靶杂螒蛉蝿盏膫€性化手段;也可以著眼于幼兒身邊的廢棄物,帶領幼兒一起對這些廢棄物進行改造、美化,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2]。
情景教學材料篩選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服務于游戲教學。教師要緊密圍繞游戲活動形式、情景游戲內容、游戲任務要求等具體特點選擇材料。例如,在開展“小企鵝運冰塊”戶外體育游戲活動時,教師讓幼兒扮演“小企鵝”角色,負責將多個鞋盒運送到指定位置。這些代表“冰塊”的鞋盒重量存在較大差異,有的鞋盒幼兒一個人便能抱起好幾個,有的鞋盒則需要兩名幼兒合力才能搬起來。除了鞋盒材料的差異外,教師還為幼兒提供了多種運輸工具,如滑板、小推車、自行車、大紙箱等,組織幼兒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競賽游戲,比賽哪個小組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搬運任務。從幼兒游戲表現(xiàn)來看,各小組根據(jù)教師提供的材料,想出了多種運輸方法,有的小組將較重的鞋盒放在滑板上運輸;有的小組在自行車車筐和后座上放滿鞋盒進行運輸;有的小組把所有鞋盒都放到大紙箱中,一起將紙箱拖曳到目的地……幼兒在充滿競爭性和趣味性的情景游戲活動中,得到了豐富的游戲學習體驗。
在戶外情景性游戲活動中,幼兒占據(jù)著絕對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要扮演好游戲組織者、引導者的教學角色,既要尊重幼兒的主觀能動性,避免對幼兒學習活動造成過多干預,又要根據(jù)戶外情景性游戲的教學目標,投放一些啟發(fā)性較強的情景問題,引領幼兒圍繞任務主線開展游戲活動。教師要具備動態(tài)教學意識,立足幼兒游戲學習的動態(tài)表現(xiàn),合理選擇情景問題設計時機,使其更加切合幼兒動態(tài)學習和個性發(fā)展的實際需求,促使幼兒對游戲內容形成更多思考。
幼兒在戶外情景性游戲學習中,普遍存在自主選擇性強,但缺乏規(guī)則意識的問題。教師可靈活設計情景問題,增強幼兒游戲學習意識,啟迪幼兒游戲學習思維。在開展戶外情景性游戲“過橋”時,教師可用平衡木、大塊積木、弧形塑膠板等材料搭建形狀各異的橋梁,組織幼兒分別到“橋上”走一走,通過“橋梁”到達對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觀察幼兒游戲活動的學習表現(xiàn),維護好戶外體育游戲秩序,并根據(jù)幼兒在不同“橋梁”上行走出現(xiàn)的運動問題設置啟思問題,如通過平衡木“小橋”時,怎么走才不會掉下“橋梁”呢?通過大塊積木“橋梁”時,每一步的落腳點放在積木的什么位置最好?教師利用情景問題,啟發(fā)幼兒對自己的行為表現(xiàn)進行反思,找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和成功的經驗。待問題解決后,教師逐步增加游戲難度,為幼兒布置運送沙包、雪花片、硬紙板等物品通過“橋梁”的游戲任務,進一步鍛煉幼兒的肢體平衡能力和手眼協(xié)調能力。
戶外情景性游戲活動教學不是為了玩而玩,還需要有明確的教學設計意圖,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學習更多有效知識,提升幼兒多元思維能力,做到“寓教于樂”。教師創(chuàng)新情景教學的主題設計,用更加開放的教學視角,對接安全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審美教育、科學教育等多維度的教育主題,引領幼兒在主題鮮明的戶外情景性游戲活動中,對這些專項教育內容構建基本認知,從而達到多維度的游戲教學效果。
教師要在主題式的情景游戲中滲透必要的教學指導,引領幼兒有序、準確地按照主題學習要求進行游戲,啟發(fā)幼兒從中掌握游戲主題相關知識。以安全教育主題的戶外情景性游戲活動教學為例,教師創(chuàng)設“馬路上”的生活情景,用貼紙在戶外體育游戲場所標注出馬路、人行道、紅綠燈等場景物品,組織幼兒分別扮演交警、交通志愿者、路人等不同角色,按照之前學習的交通安全知識,通過一個個路口,到達指定目的地。教師選擇的情景游戲內容與幼兒生活經驗和園內學習知識都有著緊密聯(lián)系,能很好地抓住幼兒的游戲學習注意力。游戲過程中不同的角色設置,也給幼兒提供了更多選擇,使幼兒可以選到自己喜歡的角色,完成游戲活動,加深對安全知識的學習印象,增強生活安全意識,養(yǎng)成遵守交通規(guī)則、文明過馬路的生活習慣。
基于情景式教學理念的幼兒戶外體育游戲活動設計,給幼兒游戲教學注入了全新活力,有利于幼兒環(huán)境適應力、自主學習力、自我保護力的全面發(fā)展。教師應積極推動情景教學與戶外體育游戲活動的有效對接,用情景教學手段,支撐戶外體育游戲活動的順利開展,為幼兒搭建多元化的戶外體育游戲學習平臺,使幼兒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