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晶
(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浙江 諸暨 311800)
當今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認知容易受到社會、家庭和網絡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具有新鮮明的時代烙印。2019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p>
大學英語的教學內容覆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其教學目標不僅限于培養(yǎng)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譯基本技能,更在于通過挖掘背后隱含的文化背景、思想信念等思政內涵,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因此,大學英語課程的工具性、人文性和開放性使其比其他公共課程更具有實行課程思政的優(yōu)勢。反觀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將教學重點放在了語言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學習與訓練上,忽視了語言學習背后的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谒枷胝谓逃钠惹行院痛髮W英語課程的特點,大學英語教師要充分挖掘教學中的德育元素,精心設計教學計劃與具體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在增加學生知識與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過程中實現立德樹人,滿足大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的精神期待與需求,實現課程思政與課程建設同向同行。
課程承載思政,思政融入課程,必須要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下功夫,才能真正達到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為此教師要做到課前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課中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與創(chuàng)新,同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效配合;課后積極探索適合課程教學的有效考核方式和評價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有高度、深度和溫度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
以《全新版大學進階英語綜合教程第二冊》第二單元“Tales of True Love”(真愛的故事)為例,單元主講Text A,授課對象為產品設計191班共65人。學生英語水平整體較弱,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普遍較差,但思維開闊、善于接受新鮮事物,樂于表達和展現自我。
1.語言知識層面
幫助學生掌握談論“愛情”“婚姻”和“和平”三個話題的常用英語詞匯及短語和表達;熟悉與本篇閱讀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同時從語境和語言兩方面全方位理解課文文本。
2.語言能力層面
培養(yǎng)學生語篇分析能力,領會文本敘事邏輯結構;掌握非正式英語信件的寫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學生對相關話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鍛煉學生的專業(yè)設計能力。
3.思政層面
探討在校大學生對戀愛和婚姻應該秉持的正確態(tài)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婚姻觀和愛情觀,提升大學生獲得幸福的能力;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戰(zhàn)爭的破壞性和殘酷性,樹立反對戰(zhàn)爭、珍愛和平的意識。
基于教學目標和內容,教師主要采取啟發(fā)式教學、任務式教學、小組合作教學等教學方法。此外,實施基于課堂、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涵蓋了教學設計、課堂互動、教師輔導、學生練習、作業(yè)反饋、學習評估等。課前根據文本所表現的主題、所呈現的語篇和技能拓展要求在線上學習平臺建設學習資源供學生自主學習;課中通過問答、小組合作等環(huán)節(jié)在鍛煉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加深學生對單元主題的理解;課后通過作業(yè)跟蹤考核學生學習結果。下面以單元opening(2學時)為例介紹教學實施的具體步驟。
Step 1:熱身練習——教師播放關于“520”的圖片,鼓勵學生用英語談論對網絡情人節(jié)的看法;教師評價并總結學生討論結果。本環(huán)節(jié)旨在導入“愛情”話題,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和英語口語表達能力。Step 2:教學目標——教師對教學目標做簡要說明,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活動。Step 3:話題導入——教師引入中外著名的愛情悲喜劇并發(fā)布提問:the definition of love and marriage/the foundation of a successful marriage(智慧樹平臺);學生在線發(fā)表英語評論、圍觀、點贊、評論他人觀點;教師評價并總結。本環(huán)節(jié)實現了線上線下有機結合,幫助教師快速收集學生對話題的理解并作出反饋,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婚姻觀。Step 4:文化背景介紹——播放關于追求和平的微課和演講;學生觀看視頻發(fā)表觀后感;學生分組以“Give Peace a Chance”(給和平一次機會)為題制作海報并用英語分享制作理念及意義;小組互評后教師評價總結。該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認識戰(zhàn)爭帶來的殘酷和危害,把學生的專業(yè)設計能力及英語能力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自我展示能力,增強課堂的活躍性。Step 5:頭腦風暴——教師在智慧上平臺布置相關話題的詞匯頭腦風暴的任務,待學生完成后教師總結英語詞匯及常用表達,幫助學生拓展詞匯、正確使用英語詞匯表達對相關話題的理解。Step 6:時間導圖——學生快速瀏覽Text A,小組合作畫出時間軸并標明事件及作者情緒的變化;教師梳理總結。幫助學生快速梳理文本內容,掌握文本結構,同時直觀地把握主人公的心理情感變化,體會戰(zhàn)爭帶來的分離和不幸。Step 7:課后作業(yè)——中英文愛情詩歌翻譯。本環(huán)節(jié)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的同時,感受中外對愛情的不同詮釋。Step 8:資源分享——教師分享相關話題的擴展學習資源;發(fā)布在線調查問卷。設計目的旨在加深學生對相關話題的認識和理解;調查問卷的大數據可輔助教師進行課程思政效果考核。
評價課程思政是否見行見效,一方面要考查學生學習到的內容,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三觀的長遠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要建立起既能夠檢驗學生英語語言水平又能評估學生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評價體系來檢測學生知識學習和道德修養(yǎng)效果。
本門課程以“評價主體多元化、考核內容多樣化”為標準,采取“任課教師+同組成員+自我評價”評價模式,評價方式和內容也從課內拓展到課外,線下拓展到線上,知識學習拓展到理念行為實踐,把形成性評價與思政教學效果評價有機結合,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持久性的考核評價體系來充分檢驗人才培養(yǎng)的效果。通過課堂上的小組合作、生生互動評價學生的交流溝通、信息搜集、總結歸納、團隊合作等能力;通過課堂展示考核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課后的師生互動跟蹤并考查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和行為表現等;通過第二課堂學習,如課后的反戰(zhàn)英語演講比賽等確保思政考核的時效性,進而達到思政教育的目標。
本案例教學較好地兼顧了語言知識、技能及思政教學的三個維度的目標,將語言知識教學和德育教學有效融合起來。通過啟發(fā)式、任務式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將單元內容作為教學活動的輸出端,將思政元素作為教學活動的輸入端。
首先,結合單元主題及教學內容深挖課程思政元素,設計與思政元素相關的教學活動;其次,建設線上線下課程體系,利用線上教學平臺實現思政教育的課內外全覆蓋,在提升學生英語語言綜合能力的同時,教師利用多種教學方法融入與本單元主題及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思政元素,提高學生課堂活動參與度。在導入話題時選用問答法和觀察法,短時間內引導學生快速思考;在知識點和思政元素結合時,運用實踐法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鍛煉專業(yè)能力的同時理解文本思想精華,強化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廣度和深度,并加以引導幫助學生體會戰(zhàn)爭背景下維持愛情和婚姻的不易,進而對愛和婚姻有更深入的理解,樹立正確的愛情婚姻觀,珍惜愛與和平。三、結語
課程思政的提出代表著中國的高等教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課程思政的建設不是將專業(yè)課程“思政化”,它與思政課程的分工是基于本分的,應植根于自身的思政資源,通過發(fā)揮自身比較優(yōu)勢形成思政教育上的協同效應。語言是一種工具,學生在聽、說、讀、寫、譯等方面所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自然能夠運用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此基礎上融入思政教育,更加彰顯了大學英語課程人文價值的核心——“以人為本”,其教學內容可以潛移默化地轉變?yōu)檎芰?,在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是圍繞“教書育人”,重建教學內容,將英語語言教學與其承載的道德教育有機結合,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生活大課堂連接起來,把課堂教學從傳統填鴨式的語言知識灌輸轉化為培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課堂教學是思政教育的主陣地,要避免將德育內容生硬搬入課程教學的傾向。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永遠在路上,只有集中力量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學教法上不斷地探索和創(chuàng)新,才既能做到“潤物細無聲”,又能“良久有回味”,把思想政治教育化于無形、融于細微,為語言教學輸入新鮮血液,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為學生提供營養(yǎng)豐富的“精神大餐”,全面提高高校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