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迎春
(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籍山鎮(zhèn)葛林完全小學 安徽 南陵 241300)
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知識綜合應用能力的主要陣地,是促進學生語言應用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將問題教學法運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可充分體會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不斷提升,并可激發(fā)學生在語文教學課堂中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思維。
雖然在新階段的語文教育中,大部分教師已經運用問題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但真實效果不太理想,學生的學習效率普遍偏低。一些學生存在沒有完全參與到閱讀學習中,甚至有一部分學生出現(xiàn)渾水摸魚的現(xiàn)象,導致學生之間拉開了一定的距離。大部分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并且在問題式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忽略這一部分學生,導致教學效率降低,學生成績也參差不齊。
2.1 創(chuàng)建問題情境,提升閱讀效率。在小學語文于都教學時,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式閱讀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式的閱讀學習,讓師生之間與生生之間能夠產生更多的互動與交流,并且能夠發(fā)現(xiàn)各自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例如,在進行《狼牙山五壯士》的課堂教學時,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些相關的視頻,或者一些音頻內容,通過觀看提出引導性問題“壯士們是如何阻擊敵人的?為什么稱他們?yōu)閴咽俊彪S后讓學生深入的體驗閱讀內容。然后進行小組間的問題討論,并且可以在小組中進行角色的分配,進行課文朗讀,讓學生能夠感受文章中所表達的真正內涵以及傳遞給讀者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教材中的情景來進行故事的續(xù)編,這就是一個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小組成員各抒己見,然后教師將這些觀點融合到一起并且進行整合,最終完成這個續(xù)寫的過程。當學生順著故事的情節(jié)去進行想象的時候,學生的各方面思維能力也得以激發(fā),在這樣的問題式閱讀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與閱讀能力,也能夠促進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提升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
2.2 提出合理問題,促進合作閱讀。問題教學法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不僅作為鞏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重要途徑,也是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了解的方法。因此,在開展問題式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進行合租閱讀。并提出一些關于教材內容的具體思考問題給學生,引導學生合作閱讀探究的方向。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也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保障學生的閱讀效果。
例如,在進行《夏天里的成長》的課堂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加全面的理解,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閱讀。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能力及性格特點進行分組,隨后提出引導性的問題:夏天里的成長是什么樣子?生物在夏天成長中有什么共同特點?除了生物之外,哪些事物也在成長?然后,讓小組根據問題進行合作閱讀,并通過相互間的探討,找尋問題的答案。此過程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使學生間能夠團結協(xié)作。在閱讀過程中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并通過對問題答案的探尋,提升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2.3 完善提問技巧,培養(yǎng)閱讀能力。有效的問題設定是問題式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問題不僅可由老師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提出,也可是學生自己提出。通過學生的提問,教師可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加以了解,得知學生在學習中對那些知識理解不夠充足,可及時指導,并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進度。要盡量避免采用“填鴨式”的提問,提問要具有啟發(fā)性與有效性。以此才能有效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愿意積極參與到閱讀課堂中,促進教學任務的高效完成。
大部分學生在問題式教學法的閱讀教學中,將閱讀當作一項任務,認為參與其中讀文章的就是完成了閱讀學習的任務,往往沒有閱讀意識,限制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思維。學生一直處于這種學習狀態(tài)之下,無法有效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課堂上學習不到有效的知識內容,限制了學生知識的拓展與閱讀量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完善教學設計,將課堂歸還于學生。并運用問題式教學法結合教材內容進行閱讀教學,不斷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