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靖
(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白云昆溪小學 浙江 東陽 322100)
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使閱讀教學個性化便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積極性,從而達到預期的閱讀教學效果。因此完善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意義就會十分重大,值得文章的深入和研究。
有道是思想是一切行動的指揮棒,轉變教學思想必將是建設教師個性化閱讀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實踐的靈魂所在。摒棄傳統(tǒng)教師的陳舊思想,形成新的教學觀念,是順應現(xiàn)代化教育和信息化教育方針的基本前提條件。
教師是實行教育現(xiàn)代化和教育個性化的主要實踐者,因此必須摒棄墨守成規(guī)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的理念、新的技術、新的方法,加強對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興趣,培養(yǎng)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習慣,將信息技術的理論與個性化閱讀教學理念運用于教育實踐中去,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將教學內容呈現(xiàn)方式現(xiàn)代化,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學應用能力以及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標。
教師要想提高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應用能力,就必須對時刻反省自身對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應用情況,積極主動地參加專業(yè)性實踐。在實踐中,教師應當不斷反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逐步提高自身的個性化閱讀的教學能力,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樂于閱讀,喜于閱讀,在閱讀中汲取成長的快樂與養(yǎng)分。
正所謂興趣是學習一切的最好的老師,因此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必將重中之重。只有學生自己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自愿參與閱讀學習中,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從而實現(xiàn)語言知識的積累和視野的開闊,達到靈活運用閱讀所學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師要根據(jù)每個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相應的閱讀教學政策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比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小女孩孤身一人在大年夜蜷縮在角落里的圖片,讓學生從視覺感官上產生共鳴,感受到小女孩的寒冷,饑餓和痛苦,與她身后房子內溫馨的畫面形成鮮明的反差,進而學生便會產生疑問。為了解決疑問,學生便會主動學習,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閱讀文本,自然而然就能在閱讀中體會到小女孩的可憐。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注重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這也將為學生以后做到課后持續(xù)性閱讀奠定了教學基墊,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那么如何養(yǎng)成學生的閱讀習慣呢?本文就此從以下幾方面探討研究。首先是在時間上要求學生做到每天閱讀半小時以上,只有做到時間的積累才能做到閱讀量的積累,久而久之,學生就能自覺愛上閱讀。其次是把握好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的。閱讀不是泛泛而讀,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形式主義的閱讀,要理會書中的內容,做到用眼閱讀,更是用心閱讀。最后是閱讀方法的掌握。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因此邊讀邊圈畫便是其中最正確的閱讀方法。學生遇到不懂的詞語可以圈畫做標記,事后可以通過別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遇到自己感興趣的詞語更可以圈畫后寫標注,為以后的學習做積累。
比如在教學《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時,老師會讓學生提前預習,做到讀文五遍。閱讀時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圈畫出來后,再與同學互相交流討論獲取答案。教學時課文內容,老師還要出示幾個中心問題:標題上的金色巴掌是什么?
“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出現(xiàn)了幾次,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本文最大的寫作特點是什么?在老師不斷地教學引導下,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便能自然而然地找出答案,體會文中語言句子的精妙,這為學生以后的習作也奠定了基礎,從而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不斷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再比如在教學《金色的草地》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看著標題設疑,并自行在文中閱讀尋找答案。其次教師提出中心問題:草地為什么是金色的?早上,中午,晚上分別是什么顏色?變色的原理是什么?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回歸課本,同時聯(lián)系生活實際,明白草地從早到晚的變化是從綠色到金色再到綠色,而其根本原因就是蒲公英的花瓣是金色的,而它就像手掌,到了中午就開放,因此草地就成金色的了。相信,通過不斷閱讀,邊度邊思考,同時結合生活實際,學生能很輕松的完成答案的尋找。最主要的是學生對金色的蒲公英既熟悉又陌生,變色的原理更是好奇至甚,在此基礎上,興趣閱讀就產生了。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整體閱讀理解能力是相當重要的,這將大大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極大豐富學生的思維拓展。為此,教師就要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具體學情來實施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閱讀教學,讓學生真正意義上做到喜閱讀,愛閱讀,為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也為今后的閱讀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更廣闊的上升空間,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