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燕
(新疆喀什地區(qū)第二中學 新疆 喀什 844000)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一部分學生已經(jīng)對信息技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中學階段學生學習壓力較大,還有一部分學生并沒有接觸過信息技術的相關內(nèi)容?;谶@種現(xiàn)狀,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分層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可以使教學效率達到最大化,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可以在自身認知范圍內(nèi),理解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并逐步提高信息技術實踐能力。
在教師對學生開展分層教學引導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學情,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確保分層教學的順利開展?;趯W生具有差異化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人情況和學習能力,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目標。合理的教學目標的制定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基礎,教師在教學活動正式開始前要充分的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研究,將課本中的重點難點重新組合排列,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讓所有學生都可以完成教師設置的教學目標。
比如,對于《二進制與制轉換》這一知識內(nèi)容的教學而言,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想要有效的實施分層教學,需要教師以科學化的方式開展分組,將基礎知識、學習能力等因素的考量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要先使其掌握二進制的規(guī)律,能夠熟練的進行二進制之間的轉換,暫時不需要對學生提其他方面的學習要求,掌握好基礎已經(jīng)完成了相應的教學目標。對于一部分具有信息技術學習經(jīng)驗的學生,教師在講述二進制轉換的知識點過后,還可以適當?shù)脑黾訉W習難度,如讓學生進行多個步驟的轉換,或與其他進制進行類比分析等等。
除了在教學目標方面教師要有所計劃以外,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也要設置不同的教學計劃。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來說,能夠在本學期的學習中掌握大多數(shù)的基礎知識,就已經(jīng)進行了有效的學習。對于這些學生來說,教師在做計劃時,首先要考慮這些學生和其他學生之間的差距,盡可能的縮小與其他同學的距離[1]。對于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且具有一定自主學習意識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這部分學生對深層次的信息技術知識進行探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例如,在進行《數(shù)據(jù)可視化》相關內(nèi)容的學習時,由于數(shù)據(jù)可視化的展示類型較多,很可能有些學生并不能快速的掌握所有類型的學習,因此,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以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能夠通過不同的教育模式,認知到本知識點的內(nèi)在含義和核心內(nèi)容,以此提高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而就一些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而言,教師需要將一些理論化的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傳授,確保學生可以了解到基礎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進而能夠循序漸進的提高本知識點的認知能力。此外,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到所學知識點的相關信息,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夠得到學生較為及時的反饋,為學生解答疑惑。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基礎知識方面教師可以進行快速講解,在學生大概理解的相關內(nèi)容后,直接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通過學生自己的實踐,促使其掌握相關內(nèi)容。對于兩種學生,側重點是有所不同的,但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為了讓學生以最好的狀態(tài),最快的速度掌握本章節(jié)所學的知識內(nèi)容。
教師除了在課堂活動前和課堂活動中要進行分層教學的準備工作以外,對于課后的練習以及作業(yè)反饋也要制定相應的分層教學計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目的的縮小基礎薄弱的學生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的距離,如果第一層次的學生始終以完成基礎學習作為學習目標,第二層次的學生不斷地進行能力拓展,那么二者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遠,沒有辦法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fā)展。教師采用分層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二者都能夠更好地適應所學的知識內(nèi)容,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因此,在第一層次的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知識有了一定掌握后,教師也要適當?shù)膶W生的能力進行一定的引導和提升,在依據(jù)學生的反饋來重新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
得到學生的反饋可以分為兩種途徑,第一種就是整體學習結束后,教師針對學生對本章節(jié)進行一些課后提問,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了解學生對于本章節(jié)內(nèi)容的掌控能力。第二種就是教師可以利用家庭作業(yè)的完成程度來感受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可以在基礎題型后面增加一些附加題型,附加題型應該選擇有一定難度,但是學生通過思考是有可能完成的題型。這種題目可以更好地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目前對于知識的應用能力到達了一種怎樣的水平。
例如,在《人工智能》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完成過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人工智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影響分別作出回答,并要求學生做出設想:如果現(xiàn)在你有機會,可以自己設計一款人工智能,你會選擇怎樣設計?請將設計思路和大概流程利用所學知識點完整的進行描述。教師依據(jù)學生的描述,可以分析出學生計劃的可行性,根據(jù)學生對于可行性的判斷,了解學生對知識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由此調(diào)整下一步的教學計劃和學生的分層情況,使分層教學時刻適應學生的個人發(fā)展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