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煥忠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和溪中心小學 福建 南靖 363604)
小學中年級階段,正是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寫作水平的關(guān)鍵時期,相較于小學低段的閱讀教學,小學中年級的語文教學更具難度,因此,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閱讀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豐富小學生的知識體系,豐富小學生的情感體驗[1]?,F(xiàn)階段,小學生中年級的閱讀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提高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
課堂導入是整個課堂活動的第一步,也是最關(guān)鍵的一步。在小學中年級的閱讀教學中,做好課堂導入,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小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使小學生能夠積極自主的投入到課堂的閱讀教學活動中,從而能夠有效的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2]。
例如: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師在開展《司馬光》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先給小學生講一下甘羅拜相的故事,年幼的甘羅通過自身的聰明才智,幫助爺爺巧妙的化解了危機,并且小小年紀就當上了上卿,備受秦嬴政的賞識,甘羅與司馬光同樣都是幼年的兒童,卻有著超乎常人的智慧,教師通過課前引入甘羅拜相的故事,充分的激發(fā)了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吸引了小學生的注意力,巧妙的進行了課前的導入,為小學生積極自主的閱讀提供了動力。
俗話說:“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學習行為往往來自于興趣的驅(qū)使,良好的閱讀興趣,是提升小學生閱讀有效性的關(guān)鍵,是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學中年級的語文教師要在日常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注重對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教師要對小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小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針對精彩的詞句或者精彩的段落進行有效的積累和賞析,能夠結(jié)合文中的內(nèi)容,對重點的詞語或者語句進行更深入的理解[3]。
例如: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師在開展《搭船的鳥》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小學生閱讀文章的前半部分,閱讀到難道它要和我們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嗎?然后叫小學生停止閱讀,這樣方式能夠引起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小學生的求知欲,讓小學生有迫不及待想要知曉下文的心情,然后讓小學生銜接上文繼續(xù)閱讀。
同時針對文中“我正想著,它一下沖進了水里,不見了,可是沒一會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里面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床頭上一口將小魚吞了下去。”可以讓小學生根據(jù)上下文的內(nèi)容對這段內(nèi)容進行賞析,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為日后的寫作積累素材,同時,可以讓小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翠鳥捕魚的畫面。
受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式的影響,大部分小學中年級的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之中,一味的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授和灌輸,進行講讀授課,這種教學方式,并未尊重小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反之,小學生則一直處于被動的接收地位,極大的影響了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了小學生的閱讀效果,阻礙了小學生的發(fā)展和進步。因此,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積極的對小學生進行引導,加強對小學生閱讀的指導和訓練。
例如:小學中年級的語文教師在開展《帶刺的朋友》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然后找出文中描寫小刺猬偷棗的語句或者段落,通過讓小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夠幫助小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之中,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感受作者對于小刺猬的情感變化,讓小學生針對作者的情感變化進行積極的表達,充分發(fā)揮小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給予積極的指導和引導,從而不斷的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中年級階段是小學生提升閱讀能力的關(guān)鍵時期,因此,小學中年級的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的教學活動中,要充分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通過巧妙設計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小學生在日常閱讀中積累詞句,注重對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加強對小學生閱讀的指導和訓練,從而不斷提高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