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星
(福建省晉江市永和中學 福建 晉江 362235)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在考試狀態(tài)上屬于比較特殊的課程,說它特殊,是因為它及其前身思想品德課的考試,時而閉卷時而開卷,要知道這種變化給教學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復習,針對考試方式不同,復習課的目標重難點、教學方法等都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本文針對閉卷考情形下復習提出觀點。復習課一般都具有總結、檢測、補缺等作用,期末復習不像中考復習那樣時間長內(nèi)容多,雖然相對比較簡單,但麻雀雖小同樣五臟俱全,不管明不明顯,同樣都會包含整體復習、輪番復習和糾錯復習等幾種方式,它們各自的功能不一樣,筆者結合自己學生的具體學情,將其交錯使用,效果很好。
按照傳統(tǒng)的做法,期末復習是要進行縱向的章節(jié)復習和橫向的歸類復習的,前者基本是將學過的內(nèi)容再過一遍,是起喚醒記憶的作用,后者的主題歸類整理才是復習的重點。雖然期末考試的內(nèi)容有時脈絡很清楚,基本按教材梳理,但也要考慮到混合發(fā)牌的情形,那種試卷的綜合性是比較強的,難度也比較大的。學生不僅要依教材的順序梳理清楚相關知識,更要掌握各課知識點的橫向聯(lián)系,并將此前新授課中較為單純的問題結構,錯綜勾勒,予以課標范圍內(nèi)的復雜化。這一方面是應對難度較大的考試,另一方面從反差學習的角度來看,掌握了更難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對容易的問題就能不費吹灰之力。
混合題的復習,我比較喜歡引導學生在訓練題中總結。如進行七年級上冊的復習時,可分別選擇或編寫相同主題(如關于友誼、關于生命)而題型不同的習題若干,讓學生自主做題之后小組討論,逐題歸納出思路和方法,然后再打亂順序給出另一組習題進行檢測;也可組織思路相似而主題不同的題目給學生訓練。每一次的整合復習后,都可以畫出相應的思維導圖,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應當讓學生自己畫。
對于復習的“復”,我的理解是,一方面說明是在新課的基礎上,進行再次提升學習,另一方面也有不止一次提升的含義,換言之,復習是對新授課的提高,也是對自身的提高;“輪番”就是按批次,不止一次,一次比一次的復習要有更多、更高的收獲。在這樣的反復復習中,教師就要從學生的每一次訓練里,找出他們的問題所在,讓后一次復習一定從前一次的跌到處爬起來,哪怕只有一點。所以有人總結出復習課型有五步,即“確定目標——回顧問題——探究展示——自學總結——訓練強化”,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師還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百變處理。
要提高,在做復習訓練題時就要注意方法和技巧,我布置給學生的訓練題不多,但是都很有針對性,一定呈階梯狀,而且在階梯中還有類似于教學目標般的“做題目標”提示,讓學生知道做這些題的目的是什么,若有的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他們可以不做這些題,而用自己所找的,提前向前預習的訓練題代替。這樣,學生就不止是在教師的安排下進行步步提高的訓練,而且也能有意識地自主做提高訓練。
糾錯復習一定要有一個伴侶,就是大名鼎鼎的糾錯本。在道德與法治課的復習中,糾錯也是一個關鍵。我覺得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個性化,前面所說的整合復習和輪番復習,都是針對從全班學生中篩選出的比較集中的問題進行復習,但我們知道,每次復習訓練中,都會出現(xiàn)少數(shù)學生存在個別問題,這些問題既不能占用課堂時間詳細講解,可在訓練題發(fā)還學生后,讓他們在糾錯本中重做,是一個很好的解決矛盾的辦法。
個別學生的個別錯誤,有兩條解決途徑,一是鼓勵他們向同學請教,在班里形成一個交流圈,并且在班級后面的黑板上,劃出了一個問題區(qū),如果學生做錯而不明原因,可以將問題寫在里面,其他學生有會的,在后面跟帖,可以是詳細的解答,也可以是方法的點撥,還可以是更簡單的頁碼指明,跟帖的人留下自己的名字,任何同學有不明白之處,跟帖者都有解答的責任,最佳跟帖可以在平時表現(xiàn)上加分。另一條途徑就是直接找老師問,如果學生求教了同學,但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或者自己還有疑問、有分歧,教師都應當及時給他們解答。
幾種復習方法不必以課型的方式清楚區(qū)分,能夠將它們進行綜合運用才是真正的能手,進行輪番的整合復習,越復習關注的點就越小,每一次所關注的,應集中在學生普遍有認知錯誤的地方,教師要讓學生在錯題集中落實下來,直至沒有錯誤。當然,在有限的課時條件下,道德與法治課的期末復習不可能占用太多時間,也正因為如此,教師才必須尋找高效的復習方法,我通常還會將這幾種復習方式,有意識地貫穿到平時的新授課中,如上下一課時,先復習一下原來學過的內(nèi)容,從關聯(lián)中引出新課的教學,或者在新課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新內(nèi)容與就內(nèi)容有關系,就引申聯(lián)系一下等。
總之,高效的復習是有共性基礎和個性晉級的,教師們需要借鑒學習,更要結合實際思考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