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田嘯 斯芹呼
人們普遍認為低溫多發(fā)于秋冬季節(jié),然而人體核心溫度低于35 ℃就已經屬于低體溫了。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低體溫的原因除了長久時間處于低溫環(huán)境之外,還有大量運動出汗、從水中出來、未及時做好保暖工作,甚至藥物都有可能造成人體低體溫。
當體溫過低時,主要征象為皮膚觸感發(fā)涼、寒戰(zhàn)(當體溫非常低時會停止寒戰(zhàn)),意識不清、性情改變,嗜睡,異常舉動(如脫掉自己的衣物等),當皮膚變得冰冷、青紫時,會伴隨肌肉僵直。隨著患者體溫持續(xù)下降,可能很難判斷其是否仍有呼吸,患者可能會意識喪失,甚至看似已經死亡。
救援人員要將傷者移出寒冷場所,脫下濕衣服,用輕軟的毛巾沾干傷者身體,穿上干的衣服,用毯子、毛巾、急救毯,甚至報紙裹住身體和頭部,只露出面部。
在急救車到達之前守在傷者身旁,隨時觀察患者的反應與呼吸。一旦患者失去反應、呼吸停止或僅有瀕死嘆息樣呼吸,應立即實施心肺復蘇。
休克早期,會出現(xiàn)輕度興奮征象,如意識尚清,但煩躁焦慮、精神緊張,面色、皮膚蒼白,呼吸頻率、心率加快等;休克中期,患者會出現(xiàn)煩躁、意識不清、四肢溫度下降、皮膚濕冷發(fā)花、尿少或無尿等癥狀;休克晚期,傷者將出現(xiàn)呼吸急促、心率加快、面色灰暗、肢端發(fā)涼的征象。
首先進行現(xiàn)場檢傷,根據(jù)檢傷結果開展急救。傷者由于高處墜落、撞擊等情況而休克,并且出現(xiàn)虛弱、身體濕冷、皮膚蒼白等癥狀,但無外出血,嚴重時伴有咳血或吐血,受傷后胸部或腹部疼痛的,可讓傷員躺下保持平靜不動,并給其保暖。
在急救車到達前守在傷者身旁,隨時觀察患者的反應與呼吸。一旦患者失去反應、呼吸停止或僅有瀕死嘆息樣呼吸,應立即實施心肺復蘇。
傷者發(fā)生暈厥時心率減慢或增快,面色蒼白,可有出冷汗現(xiàn)象,短時間內能夠恢復意識。
施救人員可幫助傷者平躺在地面上,如果傷者1 m in內有反應,應讓他繼續(xù)平躺在地上,直到他能坐起來并感覺正常。如果傷者之前跌倒過,應找到跌傷部位。如有出血應進行止血包扎。
如果傷者病情未見好轉,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時刻觀察患者的反應,一旦失去反應、呼吸停止或僅有瀕死嘆息樣呼吸,應立即實施心肺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