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強 北京體育大學
在訓練當中,訓練的變化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訓練的各個方面對于刺激恢復和適應,避免過度訓練,長期的階段增強以及表現(xiàn)結果的提高都是不一樣的,但是教練員往往會忽視當前一些緩解疲勞以及監(jiān)控運動員情況進行變化訓練,從而提高訓練效果和質量的方法。其中聚組訓練和基于速度的力量訓練就是之一?;谒俣鹊牧α坑柧毢途劢M訓練在國外的研究日益成熟,但是在國內此領域仍然欠缺。因此,本研究選取廣東體育高考生作為實驗對象,探究基于速度的深蹲聚組訓練對下肢爆發(fā)力的實驗影響,同時對比傳統(tǒng)深蹲聚組訓練的訓練效果并探討它們的差異性,以尋找更好的訓練方法并應用在訓練實踐中。
本文以“基于速度的深蹲聚組訓練對廣東高考生下肢爆發(fā)力的影響”為研究對象。
通過中國知網CNKI、百鏈云圖書館、百度學術、谷歌學術、EBSCOhost、NSCA-JSCR和Sci-hub等數據庫查詢相關資料為本文提供理論基礎。
韶關市仁化縣第一中學的體育考試學生,他們具有一年訓練經歷,最近一年下肢沒有關節(jié)損傷。由于訓練隊伍女性人數較少,因此,本實驗全部采用男性為實驗對象。
運用SPSS22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所有測得數據都采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P<0.01具有極其顯著性差異水平,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水平。
通過使用SPSS22.0對實驗組實驗前和實驗后的五項測試評定指標測試結果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并且進行統(tǒng)計分析,經過6周力量訓練后,在立定跳遠方面,對照組(P=0.01)和實驗組(P=0.00)均顯著提高,說明傳統(tǒng)聚組訓練和基于速度的深蹲聚組訓練都能夠極顯著地提高立定跳遠的成績,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且兩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48),說明基于速度的深蹲聚組訓練能夠更好地提高隊員立定跳遠成績;經過6周力量訓練后,在CMJ成績方面,對照組(P=0.02)和實驗組(P=0.00)的CMJ成績均極顯著提高。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成績都有提高,說明傳統(tǒng)聚組訓練和基于速度的深蹲聚組訓練都能夠極顯著地提高CMJ的成績,在實驗后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且兩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47),說明基于速度的深蹲聚組訓練能夠更好地提高隊員CMJ成績;經過6周力量訓練后,在30米分段跑成績方面,對照組(P=0.018)和實驗組(P=0.04)的30米分段跑均顯著提高,說明傳統(tǒng)聚組訓練和基于速度的深蹲聚組訓練都能夠極顯著地提高30米分段跑的成績;經過6周力量訓練后,在100米跑成績方面,對照組(P=0.023)和實驗組(P=0.00)的100米跑均顯著提高,說明傳統(tǒng)聚組訓練和基于速度的深蹲聚組訓練都能夠極顯著地提高100米跑成績;經過6周的實驗后,在立定三級跳方面,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成績都有提高。
當要維持速度和輸出功率時,對于目前國內外研究證實,能夠有效的維持速度和輸出功率的訓練方法是聚組訓練而不是傳統(tǒng)訓練,但是這些實驗研究設計都是極其疲勞的,這些聚組訓練的方式都不能夠很好的防止或者緩解疲勞的產生,因此,這種訓練方式受到了挑戰(zhàn),從而本研究采用了一種新的方法,實行基于速度的深蹲聚組訓練,從設計上,這種方式可以極大的緩解疲勞,而不是產生極度疲勞,這對于發(fā)展最大速度和最大輸出功率來說,可以有效的達到發(fā)展的目的,這種訓練方式,采用基于速度損失閾值作為截斷阻力訓練方式。研究顯示基于速度的深蹲聚組訓練對于維持運動速度具有輕微的優(yōu)勢,這與之前強調極度疲勞的傳統(tǒng)訓練來說產生了鮮明的對比。重復速度的下降是肌肉神經疲勞的一個指標,肌肉神經疲勞是由中樞神經的控制連接減少和神經肌肉的傳播受損的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疲勞。聚組訓練是在每次重復或每組重復后加入短暫的休息時間來消除疲勞,區(qū)別于傳統(tǒng)聚組訓練,為了更加符合于爆發(fā)力訓練的特點采用速度進行監(jiān)控,本研究證實在對于最大爆發(fā)力和最大速度的訓練,基于速度的深蹲聚組訓練是優(yōu)于傳統(tǒng)聚組訓練的。雖然疲勞的原因可能是多因素的,但本文提出的結果支持了Haff等人提出的原始假設模型。作者建議一個短暫的組內休息將允許在給定組內重復次數的后期重復中達到更高的速度,從而影響功率的產生。
對于CMJ、立定跳遠,立定三級跳來說,這些一次重復最大爆發(fā)力項目,經過6周的訓練后基于速度的深蹲聚組訓練和傳統(tǒng)深蹲聚組訓練都可有效的提高運動成績,但是基于速度的深蹲聚組訓練相較于傳統(tǒng)聚組訓練成績提高的更加明顯。在傳統(tǒng)聚組訓練方面,此前的學者研究證明,聚組訓練可以有效的提高運動員的下肢爆發(fā)力。此外,Markovic等人在對深蹲和跳躍能力測試的信度和因子效度進行測量發(fā)現(xiàn),兩者存在著很強的相關性。在聚組訓練的基礎之上,可以進一步的緩解神經和肌肉的疲勞,基于速度的力量訓練可以增強訓練的特異性,有助于改善爆發(fā)力的輸出,更加符合專項的特點。所以對于單次重復的爆發(fā)力項目,比如測試項目中CMJ、立定跳和立定三級跳,兩種訓練方式的結合,改善了單個訓練方法的不足之處,所以基于速度的深蹲聚組訓練明顯優(yōu)于單一的聚組訓練。
對于30米跑和100米跑來說,這些短跑項目結合速度和技術以及耐力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且屬于多次快速重復項目,基于速度的深蹲聚組訓練和傳統(tǒng)聚組訓練能夠顯著提升30米跑和100米跑的成績,P值都小于0.05,存在顯著性差異,但是兩種訓練方法之間并沒有顯著性差異。Cronin等人在研究中指出,力量訓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體綜合運動能力。所以兩種方法主要是提升了下肢爆發(fā)力,短距離沖刺能力與下肢爆發(fā)力存在相關性。
(1)本文選取的實驗對象均為廣東省高考體考生,在進行基于速度的深蹲聚組訓練時應該根據運動員年齡特點、身體情況、運動項目所需要的身心要求,將基于速度的深蹲聚組訓練合理的應用到訓練當中,從而促進運動員的成績和還可以豐富訓練的內容,提高運動員的積極性,提升訓練的效果。
(2)在對體育高考生及青少年運動員進行基于速度的深蹲聚組訓練時,應該嚴格根據訓練原則采用合理的方式進行訓練,循序漸進,專項特異。
(3)本實驗僅研究下肢基于速度的深蹲聚組訓練,但是對于運動項目來說都是全身性的,所以今后的研究者可以加入較全面的基于速度的深蹲聚組訓練。
(4)鑒于實驗學校的條件以及受試者的水平,實驗的設備存在一定的誤差且只進行單一角度的對比研究,今后的研究者可采用更精確的儀器以及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