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臻(長沙市明德中學語文教師)
在人的眼中,萬物常常比人更自由,尤其是自然界的萬物。這種感慨古來就有。歐陽修就曾嘆息“萬物各有役,無心獨浮云”,想“日與山云親”。
人不自由,便有化身為物的念頭。在人的想象中,物也可進化為人。唐宋傳奇中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薛偉》就記載了蜀州青城縣主簿薛偉化身為魚的故事。薛偉生病,難耐酷熱。他來到江潭邊尋找清涼與自在。江邊詩情畫意的美景,激發(fā)了他下水游泳的情思。游泳的過程是非常愉快的,他感到內(nèi)心與江潭十分契合??墒?,人在水中游,畢竟容易疲累,他不免感慨一句“人浮不如魚快也”。
怎么才能像魚一樣自由自在地在水中逍遙呢?魚聽到了他的感慨。后來,河伯把他變成了一條大魚。果然,魚的生活無比自由快樂。他在波上潭底,莫不從容,將三江五湖騰躍了遍。但好景不長,他被漁人釣了上來,又被他縣衙的屬官買走并斬殺。在死去的那一刻,他醒了過來,重新變成了人。此后,他終身不食鲙。
當魚真的幸福嗎?薛偉從魚的視角體會了世界:固然有遨游江河的快樂,但也充滿了被斬殺的恐懼和驚悸。魚的世界,并不自由。即使是在最快樂的時光中,魚也有固定的棲息地,“配留東潭,每暮必復”。
《張逢》《李徵》則描寫了人變?yōu)榛⒌母杏X。張逢在一片神奇的草地上打了幾個滾,便變身老虎,一時喪失了人性,吃掉了鄭錄事。后來,他感到老虎的生活并不快樂,于是又回到那片碧油油草地,打了幾個滾,變回了人。
不得志的士人李徵夜宿客店,發(fā)狂奔走,變?yōu)槔匣?。但他的人性以及為人的記憶也同時存在。因而,他忍不住吃了人后會有愧疚之感,“有靦于人”。見了當御史的故人,他更是哀嘆、哭泣不已。
他按捺虎性,不吃故人,并委托故人幫忙照顧家人。他也忘不了人的文化修養(yǎng)和文化價值,說自己當年有數(shù)十篇文稿,希望故人幫忙記錄下來。
《李徵》的描寫比較細膩,展示了李徵變成老虎后身體變化的過程、內(nèi)心變化的過程及人性喪失的過程:“覺心愈狠,力愈倍”,看到人“欲得而啖之”,最后漸漸習以為?!扒芤跃字⒈M”。
虎嘯生風,縱橫山林,多么威風凜凜,自由自在!可是,李徵親身體驗老虎的生活后,卻倍感孤單凄涼。
看來,人心畢竟無法享受老虎縱橫山林的快樂,因為人性的內(nèi)部注定有很多超越動物的需求。看來,世人眼中自由自在的萬物,其實并不自由。
人變成物并不自由。那么,動植物變成人,會怎么樣?
唐宋傳奇中有各種各樣關(guān)于動植物變成人的故事。這些動植物變成人之后,往往會比較自由,至少自由度會提高很多。
《任氏傳》中,由狐貍變成的任氏,是絕色美女,頗有法力。她有預測世事的能力,能夠幫他人實現(xiàn)愿望,還能幫助丈夫賺錢。
《孫恪》中的袁氏,由一只大白猿變化而成。她不僅有人所望塵莫及的美麗,而且還“巨有金繒(金銀財物)”,能夠讓孫恪“日洽豪貴,縱酒狂歌”,享受奢華、灑脫的生活。她法力高強。當孫恪拿來神劍行刺她,神劍被她“寸折之,若斷輕藕”。
《吳堪》中由白螺化成的女子,也有巨大的法力,能夠幫助吳堪一次次擊敗壞人的陰謀。最終,兩人逍遙于塵世之外,不知所至。
《崔玄徽》中,那些花朵化身成的女子(女仙),美麗、活潑、快樂。在崔玄徽的幫助下,她們?nèi)コ孙L神的掣肘,快樂無憂,還幫助崔玄徽永葆青春。
唐宋傳奇自然而然地帶有人類的立場和視角。因此,人變成物,就是降低自己的等級,注定不會快樂;而物變成人,則意味著提高了物的等級,往往會自由快樂很多。畢竟,物變成了人,意味著有了提升,成了妖或者仙啦!
不過,這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孫恪》中的袁氏,雖然擁有了美麗、財富、愛情、家庭,但是她每遇青松高山,內(nèi)心就不快樂。一天,她看到了自己的同類,便拋棄丈夫和兩個兒子,“裂衣化為老猿”,離開了人間,復歸自由自在的山林。
在《王榭》中,燕子國(烏衣國)的美麗女子由燕子化成,“俊目狹腰,杏臉紺鬢,體輕欲飛,妖姿多態(tài)”。但“事由陰數(shù)不由人”,她沒能留住王榭,體會著永遠離別的悲傷。
莊子說:“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笨梢姡伺c天地萬物之間,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因此,不僅人和動植物之間可以互相變化,進入對方的世界,感受對方的快樂和憂愁,人和其他事物之間,也可以相互轉(zhuǎn)化。
《古鏡記》中的古鏡,有莫大的神通,能治病救人,有如神靈,并且有獨立的意志和思考。它曾托夢給龍駒,讓他轉(zhuǎn)告其主人王度,“百姓有罪,天與之疾”,不要讓它“反天救物”。
當它隨王績(王度的弟弟)游歷時,又托夢給王績,讓他早點回長安,方便他與王度告別。幾個月后,古鏡龍吟虎嘯而去,不可復見。
《畫工》中,畫上的美女真真,被男主人公趙顏“呼其名百日”所感動,從畫中走出,與趙顏結(jié)婚生子。這看起來是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但是,趙顏在朋友的攛掇下,懷疑真真是妖,于是帶著寶劍回家,欲斬殺真真。真真發(fā)現(xiàn)后,哭泣不止,抱著孩子走回了畫中。原本美麗的愛情故事變成了一出愛情悲劇。
看來,無論是人化為物,還是物化為人,只要生在這世間,就有許多共通的煩惱和悲哀。
古人說天人合一、萬物一體,本意是為人生求得一份通透、豁達和自由。但,只要存在于這世間,無論為人為物,都難免煩惱憂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