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唐雁琳
“確定與不確定既是矛盾的,也是統(tǒng)一的。確定可能導致僵化與惰性,也可能帶來生長與堅守。不確定可能迎來峰回路轉(zhuǎn)的奇跡,也可能伴隨迷失與消亡。面對確定與不確定,我們有什么樣的觀念,就有什么樣的方向;有什么樣的心態(tài),就有什么樣的人生。”
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以種樹之法,寓為人處世之理。桃花心木這種高大筆直的樹種,若要經(jīng)得起風雨,從種下的那一刻起,就得學會在泥土中深深扎根,尋找水源,補給自己,而不能依賴外在有規(guī)律的滋養(yǎng)。
由樹及人,道理也呼之欲出:自主精神才是一個人立身立世之本?!霸诓淮_定中生活的人,比較禁得起生命的考驗。因為在不確定中,我們會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心,不會依賴。在不確定中,我們深化了對環(huán)境的感受與情感的覺知。在不確定中,我們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zhuǎn)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p>
“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币粋€人的成長不是靠鮮花和掌聲,而是在不確定中探尋方向,偶遇風雨也需要靠自己抵抗,被打倒也需要自己重新站立起來。心之強大,無在乎外物,皆在于自我修煉。
邯鄲之戰(zhàn)中,有一個小人物,改變了秦國的命運。
《史記·呂不韋傳》記載:“秦昭王五十年,使王齮圍邯鄲,急,趙欲殺子楚。子楚與呂不韋謀,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脫……”秦軍包圍邯鄲后,趙王準備殺秦國質(zhì)子嬴異人泄憤。在邯鄲經(jīng)商多年的呂不韋,用六百金賄賂守門吏,使嬴異人逃回邯鄲。
這位守門吏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名字。但如果沒有他,嬴異人和呂不韋就不可能逃出邯鄲,也就不會出現(xiàn)后來嬴異人成為秦王,而嬴政成為始皇帝的故事。歷史具有不確定性,小人物也會改變歷史的走向。
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做了一個“水煮青蛙實驗”??茖W家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中時,青蛙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水中跳出來,成功逃生。當科學家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慢慢加熱,結(jié)果就不一樣了。一開始,青蛙因為適應(yīng)水溫而在水中悠然自得。但當青蛙發(fā)現(xiàn)無法忍受高溫時,已經(jīng)心有余而力不足,直至最終死去。
人們在談到這一現(xiàn)象時,往往是從對人的警示角度來說的,即不顯著的變化,通過慢慢積累,會帶來根本性質(zhì)的改變。對確定性的依賴會使人失去戒備而招致災難,防微杜漸、居安思危才能長治久安。
“讀書人如叫驢推磨,若累了,抬起頭來嘶叫兩三聲,然后又老老實實低下頭去,亦復踏陳跡也?!卞X鍾書說的這句話,是他治學精神的最好詮釋。錢鍾書早年在清華大學讀書時,曾立志“橫掃清華圖書館”。后來他考取英國牛津大學英文系并到法國巴黎大學進修博士,記滿178冊、34000頁外文筆記。這為他日后寫作打下了雄厚的基礎(chǔ)。
想那推磨的驢子,轉(zhuǎn)了一圈又一圈,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伤冀K不會無緣停步。做學問有了這份精神,就會腳踏實地,負重前行,多大的難關(guān)也能攻破。蒙頭的驢子其實是能聽到外界動靜的,但它耐得住寂寞和單調(diào),心無旁騖地忠于職守。做學問有了這份精神,便不會為外面的浮躁所擾。
當年,孔子懷才不遇,難展抱負,便離開了魯國,帶著弟子游歷他國,多次遭遇生命危險。在陳國時,由于他長得與陽虎相似,被當?shù)匕傩照`認,遭受圍攻、囚禁。在宋國,他又險些被宋大夫殺掉。盡管屢遭危險,狼狽不堪,可是孔子一直保持豁達的態(tài)度??鬃雍偷茏拥竭_鄭國后走散了,他站在鄭國東門等候弟子。弟子子貢向旁人打聽,一個鄭國人對子貢說:“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chǎn),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p>
“喪家”應(yīng)該是對孔子當時生存處境的真實描述,“喪家犬”也頗有些寂寞英雄的味道。但,在這樣的動蕩與不確定中,孔子始終懷抱理想,才被后世尊稱為孔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