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陳渝 四川省仁壽縣大化鎮(zhèn)小學校
將田徑項目融入小學體育的教學活動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對體育運動不愿參與的現(xiàn)狀,讓他們在更積極、主動的運動中提升身體素質。特立足于此,先對小學的田徑項目在體育教學中的融合意義展開了分析,緊接著圍繞“如何做”提出了教師轉變認識并提升能力、激發(fā)學生興趣、趣味示范、分層訓練、多元活動等策略,以期能夠為同仁們帶來一定幫助。
將“趣味田徑項目”應用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最突出的意義就是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提高“教”與“學”的趣味性。對教師來說,設計趣味活動的過程,就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尋找“趣味教學方法”的過程。毫無疑問,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無論是活動本身的“有趣”還是教師教學手段的“風趣幽默”,都能極大助力“體育教學與學習乏味性”的降低,改變體育課堂的“沉悶”之態(tài),為學生打造一個輕松、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
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融入“趣味田徑項目”,本質上是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角度出發(fā)的。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注意力易于分散,更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目光,進而改變學習的態(tài)度。對此,將“趣味田徑項目”應用在體育教學活動當中、并從他們的年齡特點和行為特征出發(fā)適當添加趣味元素,可以讓他們在“學習”和“參與運動”的過程中產(chǎn)生更多“自己的興趣在被尊重”“學習和運動是輕松的”的感覺,進而更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乃至課外實踐中來。
所謂“意識決定行動”,思維作為意識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在無形中影響著教師對體育教學活動的設計和教育方法的選擇。只有對“體育教學”和“趣味田徑項目”均形成了正確的認識,教師才有可能在二者之間建立起更加嚴謹?shù)摹叭诤蠎谩彼季S,才有機會以更加科學的教學思維支持促進學生更加積極和高質量地學習。相反的,如果教師本就對“趣味田徑項目”乃至“體育教學”缺乏正確的認識,他們就不會積極設計相關活動,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也就自然而然地受到了限制。這樣一來,伴隨著認識和思維的正向變化,他們就會形成更加清晰的“融合”教學思路,學生也自然有了更多新的學習和發(fā)展機會。
除認識和思維之外,教師的專業(yè)化教學能力也影響著他們對于體育教育方法的選擇以及活動的設計,同時限制著學生的運動素養(yǎng)發(fā)展。簡單來說,越是具備良好專業(yè)能力的教師,越能夠在對“將田徑項目應用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意義形成正確認識和清晰思路之后,采取更加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為其“學技巧”和“動起來”提供強有力的指導保障。但是,縱觀當前小學體育教師們的專業(yè)能力發(fā)展情況,存在著一些“教師專業(yè)能力與現(xiàn)實深度教學需要不匹配”的問題,阻礙了“融合”教學的落實。因此,無論是從解決這一現(xiàn)實問題的角度出發(fā),還是立足于“讓田徑項目活動在體育課堂上更好地展開”上,教師們都要積極對與“體育教學”“趣味田徑”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尤其是“如何教”展開學習,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發(fā)自內心地對教師教授的知識感興趣,他們才會不遺余力地、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實踐,最終在持續(xù)的學習和不斷的實踐中提升自身相關能力、素質素養(yǎng)。反之,如果學生本身就對學科知識、課程活動缺乏足夠的興趣,無論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多么科學,最終他們“學”和“做”的效果都會是差強人意的。而在傳統(tǒng)的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雖然教師已經(jīng)有意識地融入了“田徑項目”,希望借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運動興趣,但在具體實踐上,很多教師做得還不是十分好,學生還是會經(jīng)常暴露出“興趣不足”的問題,嚴重影響了他們對于“田徑項目”乃至“體育課程”的參與。此時,教師就需要想方設法地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尤其是對于“田徑項目”的興趣。
總而言之,將田徑項目融合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當中,能夠在極大程度上增強學科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更積極且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和運動中,對提升其運動能力、強健其體魄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作為教師,在開展體育課程,引導學生學習時,應主動轉變自身對于“田徑項目”的刻板認識,優(yōu)化單一的“體育教學”方法,提升自身教育水平,不斷將趣味思想、田徑項目滲透到學科教學以及運動訓練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在尊重每一名學生的運動素養(yǎng)差異的基礎上組織他們參與更多趣味田徑運動活動,以便借助田徑運動能力的提升,更好地促進其體育綜合素養(yǎng)的協(xié)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