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欣雪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塔城地區(qū)額敏縣玉什喀拉蘇鎮(zhèn)寄宿制學校 新疆 塔城 834600)
目前,有些教師依舊受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和束縛,在課堂上一味地向學生傳知識,過于突出自身的講,不懂得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這種“我講你聽的方式”逐漸讓學生淪為了知識的接收容器,將其置于被動的學習地位,不僅忽略了學生的主體體驗,而且還影響了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因此,教師必須在先進理念的指導下,運用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來為語文課堂增添新的活力,通過生活化教學、微課教學、讀寫結合等多種模式來提高教師“教”與學生“學”,但整體效率不顯著,逐步改善低效的現(xiàn)象。
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要讓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貼近,只有聯(lián)系實際,才能降低學生學習語文的難度,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中的內容,使學生聯(lián)系以往的生活體驗深度挖掘課文中主要表達的內涵,從而受到深刻的啟發(fā)。因此,教師要采用生活化教學,可以向學生呈現(xiàn)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也可以讓學生通過細心觀察來擴大自身的視野,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另一方面又能讓學生結合以往的經驗以及自己的觀察所得來理解文中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學習一篇課文的實際效率。
例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時,由于文中所描述的內容距離學生有些遙遠,因此,教師鼓勵學生深入到生活中去,采訪周圍的一些老人,使學生通過采訪對周總理產生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為學生理解文本提供基礎。再如,在教學《貓》這篇課文時,雖然學生在生活中也經??吹截堖@種動物,甚至有的學生家中養(yǎng)貓,但是真正去觀察貓的特點的學生卻為之不多,因此教師要求學生“留心生活”,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中貓的習性和特點,這樣就可以提高他們接下來學習的效率。
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有效的教學模式,可以借助圖片、音頻以及視頻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呈現(xiàn)新的學習內容,有利于給學生的多種感官帶去特定的沖擊,其精簡的內容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能夠有效地引起學生對新授內容的關注,從而推動學生快速的進入良好的、專注的學習狀態(tài),提高他們接收新知識的速度與效率。因此,教師要根據當堂教學的內容來制作并播放相應的微課,讓教材中枯燥的內容變得具體化、可視化,使學生從生動形象的圖像、音頻或視頻中獲取關鍵的信息,進一步觸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奮點”,使其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中心。
例如,在教學《觀潮》一文時,如果教師單純地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中的文字,他們很難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因此,教師在課前從網絡上下載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素材和資料,通過剪輯將其制作成簡短的微課視頻,在課堂上向學生播放,以此來刺激學生的視覺,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深刻感受錢塘江大潮奔騰咆哮的壯麗與雄奇景象,進一步強化小學生的體驗。再如,在教學《詹天佑》一文時,教師制作了關于鑿隧道的動態(tài)視頻,通過觀看視頻學生能直觀地掌握鑿進的方法,將開鑿方式變得具體、可視,這樣學生在理解課文時就會得心應手。
教師要積極地采用讀寫結合的模式來展開語文教學,在相關的閱讀中滲透有關寫作的技巧和方法,引領學生閱讀、品味與分析課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段,使學生在讀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文本中所體現(xiàn)的寫作手法,并積累有用的語言素材。因此,教師要注重讀與寫結合,鼓勵學生認真研讀課文中的內容,可以根據閱讀來設計相應的寫作練習,使學生從閱讀中汲取豐富的素材,通過大量的實踐練習實現(xiàn)以讀促寫。
例如,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教師引領學生分析整體結構,通過分析可以把這篇課文大致分成三個模塊。第一模塊主要講了父母分別對所寫的詩進行了評價,母親說好,父親說不好,第二模塊的內容主要講了在成長的道路上,感謝有這樣的父母一直鼓勵和鞭策等,逐步增強小學生謀篇布局的意識。再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狼王夢》等書籍并指導學生閱讀,從中摘抄積累精彩的詞句段、學習相關的寫作方法,使學生通過欣賞作家筆下的各種動物掌握豐富的動物描寫經驗,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完成“寫一種動物”的寫作練習,最終實現(xiàn)以讀促寫。
提問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提問對于發(fā)展學生的個人思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加強對提問環(huán)節(jié)的重視,根據具體的教學文本設計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以此來引發(fā)學生對某個情節(jié)、某個人物或文本內涵的積極思考,進一步打開他們的語文思維,使學生結合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逐步探尋到正確的答案,在此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啟發(fā)性的提問可以促進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把握,真正的讓學生學透一篇課文,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整體效率。
例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提出問題:“讀完這篇課文后,說一說你是怎樣看待五壯士的行為的?”這個問題需要學生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并結合實際來進行思考。比如學生甲就覺得五壯士的行為是一種心中懷有大愛的熱烈壯舉,他們不畏犧牲;學生乙認為他們的行為非常讓人敬佩……通過啟發(fā)性的提問,逐步增強了學生對本篇課文的認知。
綜上所述,教師要在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讓語文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制作并播放微課”、“注重讀與寫結合”和“設計啟發(fā)性提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快速地、高質量地完成學習活動,逐步提高課堂的整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