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保忻
(甘肅省白銀市第十一中學,甘肅白銀 730900)
所謂問題驅動是指教師從教學實際情況出發(fā),為學生設置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問題,以讓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習得知識、鍛煉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F(xiàn)如今,問題驅動教學模式走進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視野范圍,極大地推動了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身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筆者發(fā)現(xiàn),恰當?shù)剡\用問題驅動模式,對培養(yǎng)學生地理元認知能力有著積極影響。
元認知一詞最早由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弗拉威爾提出。弗拉威爾在1976年出版的《認知發(fā)展》一書中指出,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具體地說,是認知主體關于自己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jié)這些過程的能力,以及對思維和學習活動的知識和控制[1]。
由元認知能力的定義延伸開來,我們很容易得出地理元認知能力的概念。地理元認知能力具體是指在地理學習過程中所逐漸形成與掌握的,能依據(jù)所學到的地理知識理解地理原理和規(guī)律,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地理資料、梳理地理信息、解決地理問題的一種知識控制和調節(jié)能力[2]。
當前教育理念提倡學生的學習不能僅局限在淺層次地理解教材知識的層面,而是要求學生實現(xiàn)深度學習,即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般地理解深層次的知識原理、知識規(guī)律,并能靈活運用知識。
學生要想獲得長遠發(fā)展,就要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能依靠自我能力實現(xiàn)對知識的探究,從而能更好地適應當前知識型社會、學習型社會的發(fā)展。也正因如此,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能力,讓學生在元認知能力的推動下自主學習是極為有必要的[3]。
在教育實踐中,筆者觀察到若是學生對所學習的地理知識產生疑問,且具有極強的好奇心與探索的欲望時,他們總是能積極地參與到相關的地理學習活動中,且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來學習知識、發(fā)展能力。因此,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元認知能力,初中地理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為學生設置一些地理問題,讓這些問題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在調動他們地理學習興趣的同時,讓他們的地理元認知能力獲得進一步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中國的地形”一節(jié)內容時,筆者便為學生提供了一張沿北緯32°的中國地形剖面示意圖,然后引導學生根據(jù)這一地形剖面示意圖嘗試概括中國地勢的規(guī)律。這一問題較為簡單,在認真分析與研究地勢剖面示意圖的過程中,學生既能掌握“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還能很好地培養(yǎng)自身的讀圖能力。
在根據(jù)問題進行探索的過程中,學生們的地理學習興趣得以激發(fā)與調動,更重要的是地理元認知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鍛煉與培養(yǎng),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不少教師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制約與束縛,很多時候都局限于提升學生的地理考試成績,卻很少考慮學生是否能將所學的地理知識靈活運用到自身的生活實踐中,這就使學生的地理實踐運用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與發(fā)展[4]。但是就筆者的實踐經驗來看,問題驅動模式恰當?shù)剡\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扭轉上述情況,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運用能力,進而推動其地理元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當然,問題驅動模式在初中地理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是有著嚴格規(guī)律的,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元認知能力,初中地理教師在運用問題驅動模式培養(yǎng)學生地理元認知能力時應嚴格注意以下問題。
問題驅動教學模式只是眾多初中地理教學模式中較為有效的一種,卻不是唯一的教學手段。為此,初中地理教師在運用問題驅動教學模式來培養(yǎng)學生地理元認知能力的過程中,務必積極探索其他有效的方式方法,這樣才能在提升問題驅動模式教學效率的同時,讓初中地理課堂出現(xiàn)百家爭鳴的局面,在極大地豐富初中地理教學形式的同時,讓先進的教學方法更好地推動初中生地理元認知能力的提升。
問題驅動模式的核心在于“問題”,即如果問題設置得當,能調動起學生的探索欲望與積極性,那么,學生便會很容易以該問題為載體主動投入相關的地理學習活動中;相反地,若是所設置的問題不符合實際情況,難度過大或者難度過小,都會嚴重制約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此,學生投入學習活動中尚且非常困難,自然就談不上從中鍛煉與發(fā)展地理元認知能力了。
由此延伸來講,初中地理教師在運用問題驅動模式鍛煉與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元認知能力時,務必要確保所設置的地理問題是有效的、高質量的。
首先,所設置的問題是與所教學的地理內容密切相關的,與地理學科無關問題的設置既會消耗本來就寶貴的課堂時間與學生的學習精力,也難以達到借此優(yōu)化學生地理學習認知的效果。
其次,設置的問題應難度適中,既不可過難,以免打擊學生的地理探究積極性;又不可難度過小,讓學生認識不到所探究地理問題的價值;只有難度適中的、符合初中階段學生實際認知水平的地理問題,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意義與價值。
最后,在問題驅動模式下,初中地理教師應有意識地注意提出問題的時間,即最好在合適的時機進行提問,包括上課學生注意力尚未集中時,借助問題讓學生的注意力盡快從課外不相干的事物,調整并集中到地理課堂上來;地理重難點知識的講解與傳授過程中設置問題,借助問題幫助學生展開探索與研究,以便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輕松突破重難點知識,更好地形成地理知識認知,并以此為基礎,達到提升與發(fā)展學生地理元認知能力的良好預期效果。
鑒于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能力,有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運用地理知識的重要意義,初中地理教師務必在教學實踐中想方設法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的地理元認知能力。問題驅動模式是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的地理元認知能力只是眾多教學方法中的一種,尚存在眾多其他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等待一線教育工作者去探索與深入研究,為此,筆者將在運用好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同時,結合地理教育實踐,不斷挖掘與運用其他有效教育教學策略與方式方法,以讓初中生的地理元認知能力得到顯著提升。